依托学科竞赛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
姜愉 曲伟 刘顺 梁德赛 叶雪云
摘 要:针对计算机专业社会需求,文章提出通过结合学科竞赛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定期安排指导教师进入企业培训以掌握社会人才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能力;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案
1 绪论
计算机专业是指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且更偏向应用的宽口径专业[1]。伴随科技飞速发展学科融合程度不断增强,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院校达83%以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技能且具有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能够通过适当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科竞赛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扩展学生知识面。学科竞赛题目往往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符合社会需求。
国内学科竞赛的发展自80年代初期开始[2],198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主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才带动了全国高校学科竞赛的发展。计算机类及交叉类学科竞赛包括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3]、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4]、“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5]、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参加跨学科竞赛可有效提升知识技能及开阔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并获得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2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理论知识学习,动手实践能力有所欠缺。计算机等工科专业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专业知识及技能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和理解。在面对课程考查、考试等现实压力时,学生往往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训练。牢固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大部分专业课程是建立在实际应用基础上。因此,大量的实践练习对于增加技能及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能力是学生就业和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但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提升应用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及一些以计算机程序设计为基础的专业来说,应用能力尤为重要。计算机专业对于编程能力及软件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即使具备了完整的理论知识也更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调试程序、熟悉软件架构。应用计算机知识较多的物联网工程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硬件设计上除分析电路理论、根据硬件性能编写程序之外,还要根据所用器件的性能,考虑布线、延时、器件电路间相互影响、驱动电路匹配等情况。对于应用计算机计算及模型功能較多的应用数学及计算数学等专业,对计算机程序的基本运行方式的理解,建立程序化思维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编程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练习基础上的。
计算机类学科竞赛推广程度有待加强,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在计算机类专业竞赛中,参与的往往是本专业学生,其他专业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甚者有的学生不了解其他专业的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可以很好地发掘学生天赋及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竞赛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相应的全校性公选课的开展不够完善等原因,很多学生没能参与到竞赛当中。学科创新基地及校内学科竞赛等都是推广学科竞赛的有效手段。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对于学科竞赛的推广是极其必要的。
3 依托学科竞赛促进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科竞赛可有效地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应用类本科院校的教学要求。应用类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本职责使命。应用类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包含编程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学科竞赛中大量的实例问题可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大力倡导学科竞赛是应用类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应用型技术大学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学生,通过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和教学效果符合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定位。信息技术类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紧密,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的重点,根据应用技术型学生生源特点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教学改革,满足学科融合环境下社会对于符合性综合人才需求,计算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与系统的专业知识[8];具有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9];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适当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系统及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与开发、大数据应用技术及移动终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10]。这些要求的实现需要学生大量有效的实践学习。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实践类课程、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实习等方式。学科竞赛题目结合实际需求,反映社会要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效果显著。
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兴趣,因此报考计算机相关专业进行学习。挖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对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分类型培训,对于硬件类、软件类、信息技术类分类别进行培训,即可让学生特点得到释放,用能在学科竞赛中完成相应模块,同时可明确学生就业方向让学生可以针对就业方向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在相应实验实践环节投入更大精力。
学科竞赛可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的能力。学科竞赛主题一般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来完成指定任务。在竞赛中参赛学生会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现学现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学科竞赛可快速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科竞赛往往以团队为单位,竞赛队员间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分析、合理分工等步骤完成比赛任务。学科竞赛中,学生既能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又能开拓思维。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可以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了解当前社会需求,明确学习方向和就业目标。
计算机类学科竞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6]。学科竞赛的特点是题目结合实际、任务内容层层深入、比赛时间有限。作为指导教师,我曾经多次指导软件设计大学、數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物联网大赛等赛事。比赛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对于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坚持和全力以赴是竞赛的主题,也是学科竞赛的魅力所在。通过竞赛增加学生的抗压能力,提升意志品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是极为有益的。
4 依托学科竞赛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7]
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科竞赛比重[5]。开设竞赛类课程,以竞赛课程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点。开设学科竞赛课程,选用学科竞赛类参考书,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往届国赛竞赛试题深入分析,对比分析多个获奖方案,重构获奖方案并进行改进。对学生参加的比赛赛事,赛后反复改进以淬炼技能技巧,提升综合素质。
选用专任指导教师教授竞赛课程并带队比赛。指导教师与竞赛学生安排在同一办公地点,随时进行指导和实训。定期安排指导教师进入企业培训以掌握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确定学生训练题目和要求。
5 结语
通过学科竞赛即可有效地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的能力。应用型高校通过开设竞赛课程并针对社会需求进行训练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岑岗.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四步曲”开放型项目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20,32(05):413-419.
[2]贾花萍.“学科竞赛+双创”模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微型电脑应用,2020,36(09):12-14.
[3]刘伟,付元礼,黄辛迪,李小智,胡为.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7):25-27.
[4]袁静.基于以赛导学的单片机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20,7(46):65-67.
[5]宛楠,杨利.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6):143-145.
[6]王梦莎.利用学科竞赛,推动视觉设计实践教学成果多元化[J].美术教育研究,2020(03):146-147.
[7]任颖,王丽娜,方霞.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软件工程,2020,23(02):56-58.
[8]樊洪斌.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1):4-6+9.
[9]樊洪斌,章才能.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2):70-72.
[10]廖文波,张刚,黄相璇,赵莉丽,郑少娜.基于“卓越计划”下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0,27(03):131-134.
[11]沈卫.拓展问题思路 提升学科素养——另解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苏赛区)预赛第12题第二问[J].理科考试研究,2020,27(1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