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商碧辉 刘碧峰 赵玲 陈霞 任晓明

    摘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绵阳市围绕幸福美丽绵阳这一目标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水务一体化进展缓慢、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创新城乡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关键词: 绵阳;水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5.013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5-67-04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是绵阳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绵阳市围绕幸福美丽绵阳这一目标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水务一体化进展缓慢、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困难和问题。新形势下,绵阳市需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持续用力,实现美丽绵阳的愿景。

    一、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幸福美丽绵阳建设的重要内容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水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在此背景下,绵阳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让幸福绵阳触手可及,让美丽绵阳抬头可见。幸福绵阳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彰显绵阳安居乐业之幸、政通人和之福,让人们日子美、心气顺,生活越来越安逸;美丽绵阳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山秀绵州、水映涪城”。

    二、绵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历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治理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和河长制试点,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017年2月,绵阳市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推进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绵阳落地落实。近年来,绵阳市先后出台一系列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重要文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加强环保联合执法,实现了基层环保机构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生态离任考核制度,实现了生态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同安排、同实施、同应用。

    (二)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水资源管理制度化法制化

    2017年绵阳市将《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纳入地方立法计划,该条例通过后,将是四川省首部关于水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2017年5月,绵阳市编制出台了《绵阳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全市共有60处水利风景资源被纳入规划,水资源管理向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转变。近年来,绵阳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使全市水资源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打造城市良好水生态区

    2016年8月,绵阳市在全省近20个地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以综合得分第一被列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将绵阳打造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山、水、林、田、城”海绵城市典型示范区和在中国西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绵城市。近年来,绵阳市投资10多亿元先后启动了区域内小河流域治理、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湿地公园等26个综合治理工程,对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区进行保护与恢复,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绵阳市水务集团投资5亿多元,实施20个建设项目,新增城市截污干管80多公里,全新的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基本形成。

    (四)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河湖管理新模式

    2014年9月,绵阳市游仙区在四川率先推出河道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即“河长制”试点。目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已基本建立,覆盖全市8条主要河流及涪江流域828座水库、87273处塘坝和窖池等水体,积极探索河长、巡长、警长“三长联护”制度,加强黑臭水体整治、非法采砂取石等破坏水体环境和河道泄洪安全行为执法力度。

    (五)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水质成效明显

    2015年7月起,绵阳市实行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凡是通过监测发现其断面水质超标的县市区和园区,将根据其河道级别和污染浓度,每月扣缴10万元、25万元不等,真正实现了出境水质不合格,谁污染谁“买单”。绵阳市卫生执法支队对城区各生产水厂的出厂水水质合格率、饮用水水源水安全进行经常性检查。安州区投资200万元对安州区塔水镇蚕丝村的蒋公堰和清泉镇金泉排洪沟进行整治;三台县投资1000万元在塔山、柳池、石安、高堰等镇乡实施了农业节水项目,对鲁班、团结、红旗埝水库等三大水源地的网箱养殖进行全部拆除;涪城区多措并举重拳出击整治木龙河,使木龙河河道水质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2016年底,全市277个乡镇中,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运和开工建设乡镇数量达到135个。

    (六)建设信息管理平台,提升水生态环境监控能力

    近年来,绵阳市先后投资4030万元建设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和供水数字流域实时调度平台,建成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共205个监测点的监控系统,对水资源和取水、用水、排水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评价和管理。同时建立了环境检测监控系统,对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污染治理实时监控,随时掌握相关的数据和视频。绵阳市水务集团建成了集饮用水源、自来水生产、城市供水管网为一体的水质在线预警监测检测体系,率先在全省地级城市中实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指标的全检测能力,生产供应的自来水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指标要求,污水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目前,绵阳市全市已建成水利工程8.9万处,成功创建仙海等國家级水利风景区4处,东方红水库等省级水利风景区4处,仙海水利风景区被列入全省18个精品景区及首批河湖公园建设试点;在城区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上建成了8座闸坝,拦截形成水面10.78平方公里;涪江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龙门站)建成投入运行,第二水厂新建取水口工程顺利完成。2016年绵阳市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出境断面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绵阳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多顶桂冠。

    三、进一步推进绵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绵阳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绵阳市长期以来形成的水资源粗放利用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城市生活污染源、工业废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水务一体化进展缓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打造幸福美丽绵阳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宣传教育,深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要站在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人与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关系的角度,通过系统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深化全市干部和群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让干部群众了解国家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增强水资源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干部群众了解全民用水条例,明确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进一步增强护水管水和节约用水意识。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中国水周等纪念日广泛宣传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可以邀请水资源相关法律法规专家对执法人员和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专门培训;三是可以开展爱水护水进校园活动,对中小学生开办“水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等主题教育活动;四是可以利用网络加大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爱水护水意识。

    (二)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十三五”水利建设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十三五”期间,绵阳市计划投资148亿元,重点用于防洪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和河湖生态修复、行业能力建设。要建设完成武引二期灌区,开展武引一期灌区、人民渠六七期灌区、中型灌区的蓄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启动“引湔济安”“引沉济芙”等河湖连通工程;加快开茂水库、沉水水库、草溪河水库等中型水库建设;做好祠堂湾水库、新华水库、唐家山水库、铁笼堡水库、建兴水库前期工作;续建“三江六岸”水环境整治工程,包括安昌河石桥铺闸坝、涪江小岛闸坝工程等,美化城区水环境。各县市区要积极拓宽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努力保障建设资金需求。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二是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三是创新融资方式,鼓励优先采用PPP模式解决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融资问题;四是整合部门资金,形成资金合力,发挥更大效益;五是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引导受益群众投资投劳。

    (三)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抓好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要按照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对全市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涉水事务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二是要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绵阳市城市发展。对城市道路与广场、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以及城市河流水系等按照海绵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实现主城区和涪江沿岸管网全覆盖。三是要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要求,大力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四是要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入点,完善绵阳全域水环境治理体系。按照一河一策、一河一案、分段管理的要求,全力做好河长制各项工作。五是要以园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为重点,统筹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六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构建起涪江流域专业化、信息化管理运营平台。继续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监测、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水利工程管理、饮水安全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化水平。

    (四)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水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环保、林业、水务、农业等多个方面,涉及到职能的调整,用水观念、爱水习惯的改变,关系到社会发展,关系到全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对多个行政部门工作的全面检验。一是要完善考核体系,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二是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工作格局。三是要定期不定期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发动群众做好河道污染监督工作。四是要实行严格的督查问责制,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力度。对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园区)进行通报并约谈相关负责人;对水生态环境损害明显、责任事件多发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要严格依法追究其责任。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好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等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保护河湖健康的长效机制,推动涪江流域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和制度化。

    水生态文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水生态文明建设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理念,坚持科学治水、科学管水、科学用水,处理好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政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共享经济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

    摘 要 在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的友善观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共享经济的快速到来,这一

  •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与未来应用趋

    【摘要】区块链是一项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兴技术,将对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本文从区块链技术分析入手,意图探求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