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稻区发展“稻—黄颡鱼”高效种养模式大有可为
李赵嘉 王文成 郑振宇 孙宇 胡爱双 肖丹丹 张小栋
摘 要:为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水稻种养生态系统将精细农业、生态农业、低耗高效农业融于一体,并且有效改善生态系统内外的环境条件,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农副产品。在冀东稻区发展“稻-黄颡鱼”综合生態种养的农业模式,可以挖掘稻田生产潜力,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农民收入,引导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关键词:冀东稻区;生态种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1 冀东稻区生产概况
河北省水稻面积长期稳定在10万hm2以上,冀东稻区占据了其中的80%左右。多年来,冀东稻区一直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优质商品大米生产基地[1],该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虽然小,但是,该地区具有其他种植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地处我国水稻生育期最长的地带,具备盐渍型水稻土和天然滦河水灌溉两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生产出的大米呈弱碱性,名誉京津[2];同时毗邻京、津两大高端市场和地处国家深水大港——曹妃甸港腹地,运输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可用水资源受到限制,稻作种植面积的扩大空间越来越小,仅仅依靠规模化种植稻作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效益的做法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因此,面对种植模式单一、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冀东稻区亟待开辟一种新的生产模式[1]。
近年来,稻田高效综合种养模式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稻田高效综合种养是一种水稻与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新型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下,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少,并且可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增加稻作的产量,使得单产收益得以提高,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稻作模式[3-6]。据2016年渔业统计年鉴可知,我国稻田养殖总面积可达150.16万 hm2,仅占可养稻田面积的1/10,养殖产量可达155.82 t,河北省稻田养殖总面积为1 228 hm2[7]。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蟹共作”在我国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集中在河北、辽宁、江苏等地,河北省则主要集中在唐山市曹妃甸区、丰南区、滦南县等区域,面积4 000 hm2左右,年产稻谷3万t左右[8]。冀东稻区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hm2。在上世纪90年代,该区域依托良好的水稻农作基础和适宜的自然资源,就曾大面积(3 000 hm2)实施稻田养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种养农作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优质粮食和水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稻田养殖也从原来单纯的“稻鱼共生”转向“稻鱼、稻蟹、稻虾”等多样化模式,并且有不少新的名贵养殖品种逐渐加入稻田养殖模式,如稻田套养黄颡鱼,给冀东稻区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黄颡鱼简介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嘎鱼、黄腊丁,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为杂食性鱼类,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易于引种驯化,其人工养殖主要以池塘精细养殖为主。作为一种小型优质名贵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无刺、营养丰富且价值高,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品[9],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作为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在东亚以及东南亚等国有着巨大的市场。
3 冀东稻区发展“稻-黄颡鱼”的有利条件
3.1 土壤条件
冀东稻区地处环渤海地带,稻田土质为壤土或黏性土,轻氯化度,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强无渗漏,且电力设施齐全,交通方便。
3.2 水源条件
冀东稻区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为天然滦河水,水源的盐碱度保持在2‰以下,并且pH值在7.5~8.5之间,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10]。
3.3 稻田排灌系统配套
冀东稻区拥有独立的干支、斗农排灌系统,且沟沟相通,渠渠相连,排灌自如,做到有效节水的同时又保证充足的供水,灌溉用水引自滦河水,无交叉污染。
3.4 稻作历史悠久
冀东稻区的开垦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具有悠久的发展历程。根据地区自身特点,冀东稻区已选育出抗逆性强(抗病虫性、耐盐碱性)、优质、耐肥性好、丰产性好、抗倒伏、生育期短的水稻进行栽培并推广,如津原E28、香糯5号、垦育60、隆粳619等。冀东稻区水稻的栽培管理严格按照行标NY/T 5117-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11]执行。
3.5 其他条件
冀东稻区处于滦河水系,当地有野生黄颡鱼资源,该地区环境适合黄颡鱼生长繁殖,基于此,选取引进的优良黄颡鱼与当地筛选出来的优良野生黄颡鱼为亲本并进行杂交,可筛选出更加适合冀东稻区养殖的优良品种,并加以推广。
4 市场潜力分析
近几年黄颡鱼的养殖异常火爆,在特种养殖领域占有很高的比重,在动荡的水产市场行情中一直保持着相对较高和稳定的市场价格和养殖效益,受到养殖户的热捧,可以与近两年火爆的小龙虾相媲美。黄颡鱼当年繁育的鱼苗即可养殖到达商品规格,实现当年获利。并且稻田综合种养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项目,具有明显的市场潜力:能有效改善冀东稻区生产条件,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调整冀东稻区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带动综合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调查表明,养鱼效益是种粮效益的5.27倍,特别是稻田养殖,由于是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生产,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投入就可获得多样化、单位成本更加经济的产出[12]。
绿色、有机、无公害是今后冀东稻区稻米的发展趋势,稻田种养模式不仅可以保持和改善稻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同时由于系统的互利共生特点,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率,使得生产出来的稻米达到A级绿色大米的标准,如果再按照有机米的生产要求进行选择性施肥、施药,则A级绿色米便可提升至有机米[1],市场更广阔,增效更显著。就市场需求而言,消费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且随着人均收入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水产品的消费也显现出多样化的变化趋势,稻田养殖的黄颡鱼等多种水产品,恰巧满足了人们对水产品多样化的需求[12];生产技术层面,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同时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生产技术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从品种、繁育,到养殖技术都已经趋于成熟,因此,在冀东稻区开展"稻-黄颡鱼"高效种养模式具有明显的市场潜力且大有可为。
5 效益分析
5.1 提升经济、生态效益
随着人民健康、营养的饮食观念日趋成熟,食品安全问题得到重视,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安全的农产品越来越被消费者青睐。稻田种养的发展正好满足并适應这一市场需求,在少施肥、少施农药甚至是不施药的条件下,利用自身的生态循环体系,生产出生态无污染的绿色安全稻米、水产品等,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保护了冀东稻区生态稳定的同时,也逐步提高了从业者的经济收入。
周福元等人示范养殖结果表明,稻田养殖黄颡鱼的养殖效益可比常规稻田种植高出22 500~37 500元/hm2[13];裴光富等人推广研究结果为稻田产水稻8 100 kg/hm2、黄颡鱼330 kg/hm2,稻鱼综合效益16 530元/hm2,较单作稻利润增加7 860元/hm2[14];李秋等人通过该模式,使得水稻增产8%~10%,增加效益9 000~12 000元/hm2[15];毛国栋研究则指出稻田养殖黄颡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当年可以收回全部成本,且还可盈利15 420元/hm2 [16]。由此可见,稻田养殖黄颡鱼不仅可以提高稻作的产量,同时可以增加一项水产品收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黄颡鱼可以利用稻田中的水生生物、害虫等天然饵料进行育肥,同时黄颡鱼的残饵、排泄物等又能反作用于稻田,互惠共生[1],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该地区水土流失,同时起到生物增肥作用,为生产安全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提供保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条件,具有“三增一节”效果,即:增粮、增渔、增收、节水,实现了绿色环保种植和水产养殖效益同步提高。
5.2 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
冀东稻区所处的渤海湾沿海地带,可用淡水、土地资源受到限制,而稻田养殖黄颡鱼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和水产养殖生产模式,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合理整合,做到一水多用,一地多用,一季多收,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5.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深入发展,整个农业产业链也得到了深化,同时单纯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难题,稻田综合种养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项目。稻田种养可以将产业扶贫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相融合,探索有效联结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营模式,培育覆盖“产、供、加、销”的联合体,鼓励采用“协会+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同时可以将“文化+”“旅游+”“生态+”进行有效结合,挖掘中国传统的稻鱼文化,结合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建设冀东稻渔生态博物馆,并依托稻鱼景观发展体验、观光等休闲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6 结束语
冀东稻区应以大力发展稻田套养黄颡鱼综合种养模式为核心思想,提高稻田套养黄颡鱼的生产效率,通过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切实提高水稻产量,增加黄颡鱼的收益,秉承“节地、节肥、节工、节资”的原则,探索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稻田套养黄颡鱼综合种养模式,制订出冀东稻区“稻-黄颡鱼”共作种养技术规范,建立规模化示范基地,为冀东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稻-黄颡鱼”共作种养技术提供示范和指导,促进冀东稻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开展由单品种养殖向多品种混养方向发展,由常规品种向名特优新品种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使冀东地区稻田养殖向立体化农业、生态化农业和综合化农业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冀东稻区稻田的地力和载鱼力,因此,冀东稻区发展“稻-黄颡鱼”高效种养模式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李福建,张启星.冀东稻区有机米生产中农家肥腐熟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38-239.
[2] 杨雅华,李海山,张薇,等.冀东稻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2017(16):218-219.
[3] Lu J, Li X. Review of rice-fish-farming systems in China—One of the Globally Important Ingenious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J]. Aquaculture, 2006, 260 (01):106-113.
[4] Xie J, Hu L L, Tang J J, et al. Ec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108 (50):1381-1387.
[5] Frei M, Becker K.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on growth and yield effects in integrated rice-fish culture[J]. Aquaculture, 2005, 244 (01):119-128.
[6] Huang S W, Wang L, Liu L M, et al. Nonchemical pest control in China rice: A review[J].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4, 34 (02):275-291.
[7]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06.
[8] 李福建,张启星.冀东养蟹稻田有机米生产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254-255.
[9] 张嘉君,方建华,林德荣.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高产技术[J].内陆水产,2006(05):28-29.
[10] 国家环境保护局.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S].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 5117-2002[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12] 沈雪达,苟伟明.我国稻田养殖发展与前景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3,31(02):151-156.
[13] 周福元,郭兆俊,李广军,等.稻田黄颡鱼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1(22):46-48.
[14] 裴光富,冷晓光,于永清.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5(09):24-26.
[15] 李秋,罗晓东.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6(09):38-39.
[16] 毛国栋,李源富,王水怒.稻田养殖黄颡鱼试验报告[J].渔业致富指南,2009(1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