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李凡
摘 要:“一带一路”是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杰出代表,也是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十九大”向全国人民发出了齐心协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一带一路”理念就是从中国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引申而来的,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深入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培养中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肩负建设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追梦少年。
关键词:初中历史;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倡导建设全球化交往平台,以其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笔者认为“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它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是一个伟大的设想。教师要挖掘历史课本中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理念的契合点,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全新世界格局下的各国发展。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各个国家之间可以说是“同呼吸,共命运”。“一带一路”倡导的就是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联系起来,开展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层面的合作,为沿线人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含义。本论文深入剖析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关于二者关系的几点浅薄的意见。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倡导和平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它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倡导的是和平交往,友好合作,“一带一路”展现的就是我国开放、平等、互惠互利的外交风范。我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者,在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展现了勇于担当的风采,我们把“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联合起来,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在沿线国家投资新建了很多项目,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九年级历史课本“开拓疆土和对外交流”这一课,带领学生思考“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横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西汉还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把西域纳入西汉版图,開拓了疆域。丝绸之路还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往西域诸国,促进了中原和西域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教师可以结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让学生明白以和平合作的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大家共同的利益,用中国力量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
二、敢于承担,彰显大国风范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贸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带一路”理念不仅倡导重新构建陆上“丝绸之路”,还提出了构建新型海上“丝绸之路”,把“一带一路”沿线的陆上国家和海上国家联系起来,减少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如教师可以结合“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含义,结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功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延伸为经济共同体、贸易共同体,引导学生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组织的设想,理解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发展亚欧非大陆和沿线海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立长效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思考我国发起“一带一路”的初衷,学生结合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总结出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保护好本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之上,愿意并且勇于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如我国对非洲国家的长期援助、积极参加国际维和任务,这些都是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事务的表现。“一带一路”是我国进一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勇敢尝试,也是彰显我国大国风范的表现,教师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增加文化认同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往往具有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是各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互相了解文化与风俗习惯,尊重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十九大关于“一带一路”理念的具体阐述,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时下最热门的时政信息,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基于“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离不开各个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各国要遵循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原则,对内不仅可以带动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效益,加快地方的经济发展;对外可以促进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带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和消费市场,构建新型的多边合作机制,携手共创双赢局面。
总而言之,基于“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值得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深思,教师要带领学生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进行理解,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的唯物价值观,培养为建设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追梦少年。
参考文献:
邓秀林.论“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