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实验课堂 指导有效探索

    苏飞

    摘 要: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科学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科学实验; 有效探索;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045-001

    現在实施小学科学教育的起始年级由原来的三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无法理解实验探究是什么。那么在低年级的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让低年级的学生也树立起实验探究的理念,能够自主的探索发现科学规律。

    一、重视科学课堂

    在大部分学生和教师看来,科学课是一门副课,根本无所谓,不必太重视。因此科学实验也被学生当成一种玩耍的游戏,学生用玩的心态去动手实验,根本无科学探究思想。这种心态影响到科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科学,要及早地在孩子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意识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起科学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验探究的意义。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科学课堂,特别是实验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刚刚进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其他人或物体的影响,特别是当身边有一些实验器材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从而影响教师的实验指导效果。

    三、合理的选择科学实验内容

    一年级小学科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最为熟悉的,选择最为恰当的内容,去引导学生和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培养科学素养。同时要注重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基础性、实验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特点,营造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

    四、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恰当

    教学语言准确、严密,是对每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必须准确、严密地表达教材的内容,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恰当、精炼的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习惯和接受水平。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亲切,让学生有亲切感,从而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一年级的教学要使用儿童的语言,注重趣味性,同时也要注意科学规范和标准用语,真正培养孩子的科学习惯,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同时多运用评价性语言,比如:“你回答的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鼓励孩子使用“我发现”这样的说法,要求孩子在发言之初就亮明观点,是同意、不同意,还是补充前面同学的观点,“养成习惯,规范用语。”准确,具体的评价语言具有针对性,同时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不仅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好在何处,也能及时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鼓励他们积极思维。指导时要充分考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实验来体验快乐的科学学习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科学实验的组织过程应精心设计

    乱糟糟的科学实验课堂,大部分的学生在做实验时都存在未弄清实验目的、分工、注意事项前就急于动手的现象,且在实验过程中不能顾及到老师的指令。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新鲜的实验器材感到好奇,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实验过程的流程意识不够。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对于实验过程的理解不够,这时需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去合作交流完成实验。首先要灌输合作交流的意识,明确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去思考。其次,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准确,同时注意不能越俎代庖,把指导学生变成领着学生去实验,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应该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接着,实验结果的记录可以多样化。一年级的学生会不会书写太多的字,在实验记录时,学生可以采用“绘画”“贴纸”等多种形式,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是记录一定不能夸张。最后,对于实验结果的评价要准确及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同时也要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准确的评价。对于小学科学课堂应用有效的评价标准,还需要探索和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之内,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和良好的手段,给予学生课堂中正确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教师获取科学的知识,提高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技能和内容,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总之,有效的实验课堂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挖掘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与兴趣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孩子对科学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一年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指导,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探索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真正产生兴趣,遇到问题才会主动去探索和思考,才会通过实验来体验快乐的科学学习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更加系统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祁国萍摘 要:红古民间文学是红古群众口头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等。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工修改,直接反映了

  •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傅晓玲【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习作教学生活化受到了师生的高度重视。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引导学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