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新型社会组织发展建设的若干思考
方玉辉
摘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它事关群众民生福祉,事关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政权的长治久安。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建设在新一轮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中日益凸显,由此,笔者从研究新型社会组织的概述入手,进一步探讨新型社会组织在地方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生成意义与现实障碍,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新型社会组织,促进新型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地方社会治理创新;新型社会组织;社会协同治理
1 新型社会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中国经济改革的社会影响在2000年以后彰显,社会矛盾突出,各种群体性事件频发,党和政府动员各组织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寻求在治理中的"社会协同"机制。
(一)新型社会组织含义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一些新型的社会组织异军突起,在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所强调的这种新型社会组织是社会公众与政府合作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在创新地方社会治理的视角下,这种新型社会组织既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又在某些地方事务治理方面与政府保持着或合作或依附的联系。
(二)新型社会组织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流动不断加强、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以及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新型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崭新途径应运而生。笔者认为新型社会组织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即公益性、民间性和合作性。
2 新型社会组织在地方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意义与现实障碍
(一)新型社会组织在地方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意义
(1)新型社会组织的兴起有利于改革地方政府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新型社会组织可以在某些具体的地方社会事务的治理中分解政府的职能,政府可以将某些职能转移给新型社会组织,新型社会组织可以起到帮助政府减压的作用。
(2)新型社会组织则实现了社会与政府的结合,在地方社会治理结构中,新型社会组织与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公众诉求的表达、公共利益的实现以及市民社会的发展等。
(3)新型社会组织的兴起有利于弥补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不足,实现互利共赢。在治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政府与社会组织都存在着失灵的情况,因此需要双方合作,达到合作共治。
(二)新型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障碍
新型社会组织作为推进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新路径,在现实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因此,我们在充分认识到新型社会组织产生的现实意义的同时,必须理智地看待新型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下现实障碍:合法性不足、职责、责任不明确、官僚化倾向以及内部管理运行不到位等。
3 促进新型社会组织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思考
新型社会组织在创新地方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治理中存在的形式单一、机制僵化、运作后劲不足等问题。面对新型社会组织在地方社会治理创新中产生的实际意义以及面临的现实障碍,还需要更多的政治智慧与创新勇气对其以后的发展路径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一)多管齐下,充分发挥新型社会组织在地方社会治理中的服务管理功能。
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提高人们对新型社会组织的认识程度,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应有的服务管理功能。在此处,转变观念主要指民众观念和政府观念的转变。其次,政策支持,所谓的政策支持主要指政府对新型社会组织在资金以及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资金匮乏是所有新型社会组织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民间资金的支持,另外政府自身也应该出台相关财政政策,扶持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再次是提供法律支撑,政府应尽快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新型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权力以及职责、责任等,为新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另外,这些法律法规可以使政府与新型社会组织进一步地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尽可能地避免推诿扯皮以及新型社会组织官僚化倾向的出现。
(二)形成合力,促进新型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合作共治。
创新社会治理,要实现治理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现代治理是一种民主的、多元的、合作的行政模式,他强调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作用,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由于过去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与之配套的是"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组织不仅数量不多,功能不完善,水平也不高。因此,应鼓励新型社会组织向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不求全而求精,不求大而求高,以此为与政府部门形成合作互补关系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总之,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仍有许多可以开拓的空间,这需要政府与社会双方依据各地方的治理特点及其各自的治理能力等因素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N].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