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中,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行,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在不断地改进以及创新,以期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数学课程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初中生,其数学思维已经初具雏形,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加深数学思维,其中问题导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引导方式,其方法就是以问题为引导,激励学生自主思考数学知识,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其计算、推理以及建模的数学思维已经初具雏形,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在于“问题”,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要围绕着问题开展,学生则根据问题进行知识的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较强,教师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在问题的设立上努力,以求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自主地思考以及分析数学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能够使数学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另外,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组织的作用,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对问题进行导入时,教师如果将问题情境设置的有趣且与实际相近,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利用这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以及自主探究的习惯,让学生能够综合发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运用问题导学法首先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找寻设立问题的基本点,把问题作为再现书本知识的载体,其次,根据丰富性原则,对于问题的创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注重引导,问题从浅到深,一步步递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进行问题导学法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设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问题,使问题导学法能够具有针对性。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1.问题要与实际相结合
2.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法教学时,问题的提出可以结合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在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设立,能够降低学生听不懂的概率,而且问题的设立要有合适的情境,把握好要学习的重点,利用问题情境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好的了解。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给学生引出年龄问题,利用这个问题来让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有所了解,进而能够掌握知识点,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到你这么大时,你刚出生,你到我这么大时,我已经37岁了。老师学生各多大?”因为之前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所以对未知量学生并不陌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未知量进行假设,设老师年龄为未知量X,学生年龄为未知量Y,那么根据描述的题意就知道X-Y=Y-1,37-X=X-Y,年龄问题中,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得出上述的方程组,最后用带入法解出老师年龄X为25,学生年龄Y为13。
3.问题要围绕关键知识点
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要想使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围绕关键知识点进行,在对知识进行预习时,可以提出几个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在对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之后,学生了解了二次函数的一般表现形式:y=ax2+bx+c,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个一般形式有什么特点?对于其中的常数量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有的学生思考过后回答:这个一般式中未知数x的最高次数为2,有且只有一个未知量,而且在这个一般式中a不能为0。老师又问:为什么a不能为0?学生回答道:如果a为0,那么这个一般式就变成了y=bx+c,就不再是二次函数了。于是在这样的问题下,为学生强调指出二次函数一般式y=ax2+bx+c中,a不能为0,通过这样的引导,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了解与记忆,在实际应用時就会更容易掌握。
4.问题设置要层层递进
初中数学教学运用问题导学法其重点是通过问题的设立,能够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积极思考,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立时,要结合所学知识点,设立问题要注意前后的连贯,呈现递进的关系,逐步深入,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分析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开始讲解教学内容前,给学生播放一些三角形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图片中有哪些三角形是相似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就有同学回答了相似的三角形有哪些,有的都是钝角三角形,有的都是直角三角形,还有的都是锐角三角形。然后教师又问:这些相似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有同学回答:相似的三角形中它们的角对应都相等,三条边对应成一定的比例,与全等三角形不同,它们的边不一定对应相等,然后教师又问: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是不是相似三角形呢?同学回答说是,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能够使学生通过递进式的思考主动地学习到新知识点,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首先要将课本以及学生作为主体,一方面要围绕课本对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问题的设立要选择合适的情境,结合生活相贴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有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会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发挥问题导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章建潮.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33-34.
[2]周元庆.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14):12-13.
[3]李媛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161.
[4]曹龙锦.试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7,24(10):15-16.
[5]岳代稳.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8,340(6):128-129.
作者简介:刘秀丽(1977—),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本科学历,中一职称,夏津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