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云的统一战线思想
朱磊
【摘 要】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性开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不同的领域中自觉运用党的统一战线基本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国家的持续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具体而言,陈云的统一战线思想表现在团结和教育党外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寻求国共合作;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今天,梳理和总结陈云的统一战线思想对于新形势下的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陈云;统一战线;实践;当代启示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陈云认为,群众工作离不开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离不开群众工作。所谓“党外活动就是要把社会的上层工作和下层工作都做好,这两者不能分开。”陈云常说:“我们也必须善于用人,只要这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要用,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业。我们能不能说只有共产党员才是了不得的人才呢?不见得。社会上的人才不知有多少,许多人都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们要有大的气量,善用各种人才。单枪匹马,革命到底是干不成功的”。②
一、团结和教育党外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
陈云青年时期的特殊的成长经历使他一直对知识分子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和尊敬。因此,他一生始终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和教育他们,使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运用。
(一)重视发挥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1936年10月26日,陈云为转移在上海鲁迅住所避难的瞿秋白夫妇而与鲁迅会面的经过,以生动的事实说明鲁迅是中国共产党最好的朋友。陈云热情赞扬了鲁迅永不妥协的硬骨头精神。他在《一个深晚》一文中提到:“鲁迅虽然死了,但是鲁迅的思想却深印在中国百万青年的脑子里。鲁迅的‘坚决,不妥协的反抗精神,永远遗留在我们中国青年的思想里,带领着他们走上解放中华民族与解放劳动大众的光明大道。”③陈云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中,又详细论述了共产党一贯重视知识分子的立场,澄清了社会上认为共产党瞧不起知识分子的错误看法。“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绝不是不要知识、不要文化,绝不是看不起技术家、专门家。相反的,共产党正求之不得”。④陈云认为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学习文化,因为文化与政治是密切相关的,没有文化程度的提升,要提高政治水平是不可能的。这又是因为:“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力量。”⑤陈云说:“我们党接收了大批知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革命就不能胜利。对知识分子不敢放手使用,甚至排挤,这是不了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知识分子大多数是愿意为工农、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他们有较多的革命性,许多革命是靠知识分子来领导的。①
1940年3月2日,陈云又提出:“一切工作之中心工作与加强城市知识分子工作”。②可见,在陈云看来,团结和教育广大知识分子并赢得他们的支持,是特定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所以,要重视加强党的统一战线教育,正如他在1940年7月7日提到的那样: “必须使党员懂得统一战线教育即是阶级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既须使党员明白如何实现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又须使党员明白无产阶级如何同其他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去反对共同的敌人,二者是党的教育不可分离的两方面,决不能随便放弃一方面”。③须知“知识分子是党深入各阶层之桥梁,思想上团结知识分子为主。”④
(二)陈云强调要充分相信知识分子,引导知识分子加强与普通群众的结合
1942年10月7日,陈云在延安军事干部会议上批评了新知识分子有脱离普通群众的不良倾向。“新知识分子干部往往看不起农民出身的老干部,以为自己文化知识高,又很‘大方,老干部没有文化,又很‘小气”。⑤因此,新知识分子不愿意与普通干部打成一片。陈云批评了这种错误认识,并且指出:“我对农民有个估计:小事小气、大事大方。如果为了革命而拼命的时候,农民同志往往比知识分子勇敢,舍得牺牲。”新知识分子正确的成长道路是“知识分子要工农化,革命主要依靠工农群众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革命性强”。⑥另一方面,也要教育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业务第一,政治第二;实际第一,书本第二;挑担第一,研究第二;先做工作,后摸规律”这几句话的深刻含义。党必须“用各种方式多方面与工农群众建立联系”。⑦而且,陈云还要求“我们新老干部、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应该团结起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是革命的需要”。⑧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困局,陈云一方面更加深刻认识到技术型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他也逐渐认识到知识分子固有的缺点。因此,陈云在充分调动技术型知识分子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注意教育技术型知识分子主动加强实践锻炼,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让他们多接近生产,接近实际,接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彻底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大地改进工作”。⑨之后不久,陈云在欢迎东北考察团归来的会议上讲话又系统阐发了技术型知识分子在建设新中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们身上的种种缺点。他说:“应该看到,随着解放事业的发展,技术人员会逐渐向我们靠拢。绝大多数技术人员是愿意为人民服务的,愿意改造思想的,有许多人将来还可以成为共产党员。同时,要看到他们也有弱点,如某些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盲目崇拜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命清高、看不起工人等等。要使他们认识到这些弱点,对他们的思想改造有好处”。⑩
陈云认为,技术人员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不可缺少的力量,是新中国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国宝”,对他们一定要采取信任态度。“在旧中国学工科的人,多数是希望工业救国的,有事业心,是可以改造的”,所以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帮助这些人改造、提高,慢慢把他们的资产阶级意识克服掉”。同时,在物质上应给予必要的保证。技术人员也要正确对待物质待遇和地位问题,高高兴兴地去从事新的经济建设工作。而且,对于党外知识分子要给予切实的关心,吸收他们加入党的队伍中来。
(三)对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要按专业特长,恰当安排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有归属感
1952年12月4日,陈云在全国地质工作会议上指出:“技术人员主要的应该担任业务工作,老干部则应多做行政工作。这才能使大家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地质工作人员忙于行政事务,这是人力的浪费”。①1957年11月8日,陈云在一份文件中又着重强调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要保持专业对口,这样才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他提到:“在调动干部尤其是调动高级技术人员的时候,应该注意干部原来的专业,照顾到某些干部在他的工作岗位上要有一定期间的稳定性”。②同时,陈云也要求新老技术人员要结合起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切愿意为人民建设事业服务的新老技术人员应该团结起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历来欺侮我们的帝国主义远远地抛在后面,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③
二、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寻求国共合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发出了抗战的宣言。宣言中说:“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陈云以一名党员的高度历史使命感,积极为联合国民党,为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走呼吁。
(一)分析了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的必要性
1937年12月29日,陈云在延安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统一战线的口号》的演讲。演讲阐述了中共实行统一战线的四项原因:1、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抗日救国运动已经走到了全民阶段。2、中国的抗日和建国都是长期的,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各党各派各阶层必须消除成见,联合起来。3、共产党在十年奋斗中积聚了优秀分子,创造了红军,但红军的力量还很小,只靠红军求民族解放是不够的。4、共产党前十年的工作有的已不适合于新的形势,“只要是对于民族不利的政策我们都要纠正”。他在演讲中呼吁:“内乱的结果不但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而且反不了帝国主义,也谈不到建设新中国。消耗自己的力量,对反帝有什么好处呢?我们都是黄帝子孙,有什么不可解的仇恨呢?为什么不可以联合呢?联合起来打日本不是更好吗? 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 联合起来去打日本,可以使建设新中国事业的时间缩短”。④他在演讲中还指出:“中国内部最大的力量只有两个:国民党和共产党。假使这两个党不能合作,那真对不起中国的人民”,“国共合作才能够救中国”。⑤
(二)阐述了与国民党合作的策略和方法问题
1941年11月22日,陈云针对国共合作抗战的需要,对国民党人员申请加入共产党作了如下策略和方法的说明:在根据地内有一些参加革命工作的国民党员要求加入共产党,对此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以不同处理。因职业关系或集中受训而被迫加入国民党者,以及在国民党党部服务者,如果现在愿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并坦白声明加入国民党的一切经过,抛弃原有政治立场,经过审查被证明后,在具备入党条件时,可以吸收入党。已经加入共产党的国民党员,尚未向党报告加入过国民党及加入经过者,在知道本决定后,必须坦白向党报告,党不对坦白者做任何处罚。党对于要求加入共产党的国民党员,在他报告的情况尚未查清前,不能接收他入党并告其原因,同时分配他担任党外革命工作,在工作中考察他。对三民主义青年团员加入共产党者,与此办法相同。
另外,早在1937年,陈云受命赴新疆接应西路军余部。在新疆期间,陈云既斗争又团结,成功地使新疆军阀盛世才对红军采取了友好的态度,并且帮助红军训练了一大批技术人才。陈云在新疆做盛世才统战工作的做法,应当说是执行了中央制定的正确方针,完成了中央交待的任务,为红军保留了宝贵的力量。
(三)优待国民党俘虏士兵,争取民心,瓦解敌军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加速全中国的解放,争取民心,瓦解国民党士气,陈云作出了优待国民党俘虏士兵,一概不准杀害的政策。“对国民党人员一个不杀,必须像延安招待国民党联络参谋及其人员一样。如果在此点发生弊病,你们须负全部政治责任”。①他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接收人员,只能监视软禁,而不应杀害、污辱、虐待。同时对于无积极反动行为的国民党员不得实施逮捕。对一般伪满官吏,如无反动破坏行为时,不得捕杀。这些措施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顽抗分子,团结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一部分进步分子,瓦解了敌军士气,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
(四)从民族大局出发,呼吁国共合作,实现祖国统一
陈云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呼吁国共两党放弃前嫌,从国家、民族大局出发,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现祖国统一。他说:“现在我们和台湾当局虽然吵架,但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的立场。将来我们这边的老人不在了,接班的人仍然会坚持这个立场。但他们那边的老人不在时,接班的人是否会坚持这个立场;如果坚持,客观上是否能坚持得住,这些就很难说。因此,要趁老人还在的时候,早做打算,早下决心,先把国家统一起来。照我们的意见,统一就是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②陈云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积极寻求与国民党合作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三、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无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这两支力量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国家建设贡献了积极的力量。陈云说:“要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中一切有用的东西,看成是民族遗产,把它保留下来。吸收这些有用的民族遗产是我们的责任,采取否定一切的粗暴态度是错误的。”③周恩来也曾经提到,要发挥民族资产阶级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实行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积极力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所用。不要算旧账,“如果那样,就是向后看,不是往前看”。④发挥民族资产阶级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作用是陈云统一战线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发挥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性,尽快恢复生产,满足群众生活需要
陈云认为,当前一定要把资本家和职员招收进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利用他们对业务很熟的优势,同时给以训练,只要政治上教育好了,就能做很多事,我们要大胆使用。“只要灌输了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他们很快就可以走上工作岗位”。⑤1955年11月4日,陈云听取上海市有关方面关于全行业公私合营情况的汇报,在谈到资本家的改造问题时表示要大胆使用资本家,不要有所顾虑。在他看来,只要对资本家进行劳动改造,加强对资本家的思想教育,分配资本家工作做,要放手让他们做厂长,资本家就可以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1956年5月29日,陈云出席中共中央对资改造十人小组召开的南方十五省市对资改造汇报会议。他在这次会议上要求对工商业资本家要有正确的认识。陈云说:“他们现在是资本家,又是国家公务人员,他们的机器是财富,人是更重要的财富。今后要建立一些适合公私合营企业内部公私之间共事的办事制度,在合营的商店、工厂中要保持企业民主管理机构,让资方人员有地方讲话”。⑥陈云认为,资本家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的能力和经验对国家来说是财富,这个财富至少不比他们原来的生产资料价值低。“过去我们发动群众是看家本领,现在不利用资本家便搞不好生产”。⑦因此,对资本家一定要实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二)对民族资产阶级要进行耐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和改造,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陈云认为,要调动资本家的积极性,就应该适当解决资本家的生活困难,照顾资本家疾病医疗问题。要给资本家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向工人作自我批评,并且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工作。陈云要求通过保护劳动、提高生产质量、重视生产安全等工作对资本家进行教育,克服他们的资本主义思想。1955年11月16日,陈云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会议并作报告。他说:“要加强教育工作。对党政干部,私营企业的职工,私营企业的资方人员,都要进行教育。要对各方面同私营企业接触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广泛的教育。要找出既不怕被资本家腐蚀,又能够依照党的政策办事的干部作为典型,来进行教育。和资本家混在一起,把自己的立场丢掉了,腐化了,是不对的;不和资本家来往,放弃对资本家的改造和教育,也是不对的”。①
由此可见,陈云在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统战工作时,保持着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策略。一方面要对公方人员、党政干部进行教育,要懂得怎么做统战工作。对私营企业的广大工人和职员,也要坚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陈云说:“我们对民族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愿望和行动,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要认真地帮助他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②
(三)要虚心听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建议,以便改进工作
1956年7月21日,陈云出席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农产品采购厅局长和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中央和地方各专业公司组织业务改进委员会,吸收资方人员参加,并吸收一部分资方人员到业务部门担任领导工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把资本家拉进来‘唱对台戏,二是可以利用资本家的长处”。③陈云仔细分析了中国存在的几个阶级,他认为,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中,民族资产阶级是文化程度高,知识分子多的一个阶级。而且,资本家的本领应该说是财富,这笔财富至少不低于他们生产资料那笔财富。但是,吸收资本家到业务部门工作也会带来消极影响,他们会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经营思想这一套带进来。因此,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同时,陈云还认为,我国民族资本家中的绝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近代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他们的生产技术和有用的经营管理知识,是我们所需要的。民族资产阶级包括他们的知识分子是我国文化比较高的一个阶级。所以,不使用这批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民族资本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不利的,让他们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符合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利益。为此,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要虚心听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建议,因为“资方人员中的多数是有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资本家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建设是有用的。不采取赎买政策,就不能团结、教育和改造他们”。④
陈云一贯重视对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早在1935年6月5日,陈云在参加长征到达四川省天全县,并奉命即将赴上海从事恢复党的秘密工作时写了一篇题为《游击队如何去组织群众运动》一文。他在这篇文章里首次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他说:“统一战线的正确运用,首先就在于不惧怕、不拒绝任何投机分子参加到群众运动中来(当着他们在与群众一起反对军阀的时候,或者还能号召群众的时候)。拒绝这些分子参加,常常使群众运动不能得到应有的开展,更谈不上争取党的领导权。”⑤显然,陈云在从事革命运动的早期就已经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首先,陈云着重强调了统一战线与党外群众工作加强团结和联系的重要意义。他说:“严密党的内部还只是巩固党的一个方面,开展党外群众工作,也是巩固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决不能说,与群众毫无联系而孤立于社会的党组织可以称之为巩固的党组织。没有党外上层和下层的群众工作,决不能保证秘密党的安全。”⑥陈云认为,党的统一战线离不开党外群众的支持,因此,党必须要主动加强与党外群众的沟通和联系,获取党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虽然是陈云在革命战争年代论述党怎样巩固在大后方及敌占区秘密组织时一再强调加强对党外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无疑,他的这一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因此,我们可以说群众工作必须依赖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大力推进,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离开了群众工作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头活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把党外工作做得好,还必须懂得一个道理:群众工作离不开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离不开群众工作”。①
其次,陈云阐发了统一战线与党外群众工作加强团结和联系的目的。陈云说:“党外活动就是要把社会的上层工作和下层工作都做好,这两者不能分开,而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有了上层的推动,没有不便利于下层工作的。”②因此,党必须高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反映党外人士的合理诉求,发挥党外人士来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的积极作用,进而通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优势来影响广大党外人士。“团结于党周围的非党干部是社会各阶层的进步分子,是党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不反映党外人士的意见,党的政策就不会完全正确。不经过党外人士的传布,党的政策就不能深入群众。没有党外人士的同情和合作,革命胜利就不可能。因此,我们不仅须与已经共事的非党干部亲密团结,而且竭诚欢迎广大的党外人士与我们共事”。③
再次,陈云提出了对无党派人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方法问题。陈云认为,党对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策略,有礼、有利、有节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此,他对党内部分党员和党组织的“关门主义”倾向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说:“党内非但缺少礼贤下士的空气,反有浓厚的排外思想。不少党组织,还存在着严重的关门主义,不重视以至歧视非党干部。党内许多同志对非党干部或则深具戒心,有才不用,口讲接近,实际疏远,或则高傲自满,党气凌人,满口原则,不近人情。”④ 所以,党赢得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认同和群众的政治支持,必须要改进工作作风和方式,照顾他们的政治进步。比如,要重视和信任非党干部,打破宗派主义,用人唯贤,按才能排位置,不按党票排位置,尊重非党干部的思想自由和生活习惯,在非党干部担任领导的行政部门中的党组织,应教育党员保证完成行政任务,在行政上服从非党干部的领导,政权机关和民众团体中,党员与非党员都应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服从多数,要相互开展善意的批评,非党干部有不满,发牢骚说怪话,不等于思想上反党等。通过改进作风和策略,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从而进一步密切与党外人士的联系,为党的各方面工作提供了组织上和政治上的保障。
(作者系湖北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