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结合词根、词缀法助力初中英语词汇词性掌握
葛莉莉
摘 要:词汇学习是学习语言的基石。词汇的词性又是初中英语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笔者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结合词根、词缀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词汇的识记以及词性的掌握,为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 词根词缀 初中英语 词汇词性
词汇学习是学习语言的基石。英国著名语言学家 D.A.Wilkins 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内容很少;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内容。” 可见,词汇学习是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记忆词汇时采用最多的方法仍是死记硬背,同时又仅仅记住单词的中文含义,忽略了单词的词性。也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对单词的词性、单词构成的规则知之甚少。因此,常会在口语表达、书面写作中犯很多错误,如该使用形容词的地方使用副词,该使用介词短语的地方使用动词短语等等。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结合词根、词缀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词汇的识记以及词性的掌握,为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思维导图以及学科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Mind map),主要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使用性的思维工具。目前,“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 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
二、学科思维导图结合词根词缀在词汇词性学习中的应用
(一)单词词性
所谓单词词性,又可称为词类,是根据其在句子当中的功能划分出来的,英语中词性一般包括十类,有名词,代词,冠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不同的词性有着不同的功能,在句子中也充当着不同的成分。笔者所在城市的中考英语试题中有这样三大题型与词性息息相关,一是词性转换,如 I have a ______ of electronic products.(various)二是两篇五选四填空,我们常称这类题叫“钓鱼题”,即给定两部分有相关性或者无相关性的文字,其中每篇有四个词被挖空了,需要从给定五个词中去选填;三是一篇文章挖掉7个空,挖空需要填的词汇已给出首字母。第一种词性转换题型就是直接在检测学生对于词性的掌握,第二第三种题型虽然以篇章形式出现,需要填的词汇有些与文本上下文意思或逻辑关系相关,有些却是直接考查词性的。综上所述,不管是从测试的角度还是从英语的应用方面看,掌握好单词的词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词根词缀
英语单词构成一般都有其规律,只有掌握了构词规律,才能快速、准确地记忆单词。英语单词构词法的核心部分,在于词根,词的意义主要是由组成单词的词根体现出来的。词根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通过前缀后缀来改变单词的词性和意义。也就是说,单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词根、前缀和后缀。英语词汇量很大,但词根、词缀的数量却是有限的。人们把词根、前缀、后缀称为“扩大词汇量的三把钥匙”。掌握这三把钥匙就能打开通往词汇世界的大门。《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认知策略”五级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把这些规律运用于词汇學习中。
例如我们在讲解visit的时候,见图1,由词根vis/vid(to see表看)加不同词性的后缀派生出一些词,如加名词后缀or构成visitor访客;后加名词后缀sion构成vision;后加形容词后缀ible构成visible可见的;再在visible这个形容词的基础上加否定前缀in-构成invisible不可见的,前缀通常改变的是词义。
再比如近几年上海中考经常考查的词汇create,教师在教授时可以先从词根上来进行分析,对于一些已知晓其中一个同源词creature的学生而言,教师可让他们猜测其词根是什么,词根含义又是什么。对于对这个词相对陌生的一些学生而言,教师可用思维导图并结合词根词缀帮助他们掌握词汇以及其词性。如下图所示(图2),可以清晰可见由词根cre(to grow表创造,生长)加不同词性的后缀派生出的一些词,如后加动词后缀ate构成create创作,创造;后加通常表示形容词后缀的ive构成creative创造性的,有创造力的;当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有选择地使用归纳、演绎法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某些词根词缀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好单词词性。通过上述这两个例子,可见借助思维导图结合词根词缀的方法可以较为轻松地帮助学生记忆词汇、拓展词汇,从而更好地将词汇与词性匹配,提高在实际运用中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赵尚华主编.初中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程兰芝,王慧.大学英语词汇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