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唐小清

    

    

    

    摘? 要 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七次测试成绩进行相关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用情境教学法实施教学,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数据实证情境教学模式是高职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 情境教学;高职化学;最近发展区;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7-0088-04

    1 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理论知识,并锻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在教学实践中,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教师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还能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以及认知与个性的全面发展,逐步养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为了证实情境教学法对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现以××高职学校一年级学生两学年中连续七次化学考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三次(第1~3次)为第一学年考试成绩,后四次(第4~7次)为第二学年考试成绩。本次评价用418名学生的成绩估算试卷难度、区分度、信度、离散度。选用四个班,用各班的标准差、平均分以及Z检验评价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以入学成绩为依据,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班(1)和对照班(1)、实验班(2)和对照班(2)。

    根据七次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与分析。

    2 试题分析

    为了确保本次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减小误差,对七次测验的质量进行分析,以保证成绩的有效性。下面就七次测验从难度、区分度、信度三个方面进行粗略评价。

    难度分析? 如表1所示,用考试得分的平均分计算难度,即用平均分与满分的比值来表示:

    表示学生考试的平均分,W表示每次考试的满分[1]。

    区分度分析? 考虑到数据量比较大,笔者采用“27%原则”,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前面27%的人称为高分组,后面27%的人称为低分组。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得分率分别用pH和pL来表示,则区分度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D表示区分度。得分率笔者采用该次考试的平均分与满分的比值来表示,见表2。

    试题的难度系数(p)一般在0.25~0.75之间为宜,超过此范围则说明试题偏易或偏难。试题的区分度(D)一般在0.15~0.3之间为良好试题,大于0.3为优秀试题,小于0.15为不宜采用或淘汰题。在判断试题的性质时,应把难度和区分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如果p>0.5,D>0.15,表示难易度适中,区分度良好,属好题;如果p<0.5,D>0.15,表示试题虽然偏难,但仍有较好的区别度,属适中题;如果p>0.5,D<0.15,表示试题难易度适中,但区分度差,属淘汰题。

    试题信度分析? 用同一份试题对同一组学生进行前后两次测验,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本次评价用分半信度进行评价。分半信度是按正常程序实施测验,然后将全部试题分成相等的两半(一般根据题号,按奇偶分),根据各个学生在这两半测验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这就需要這两半试题的难度、平均分、标准差、区分度等都相同,在普通试题中这很难达到。所以本次评价采用弗拉南根(Flanagan)公式:

    和分别为奇半卷、偶半卷得分的方差,为整个测验的总分方差,γXX为信度系数[1]。

    由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七次考试的γXX均大于或等于0.8,说明测验的可靠性较好。

    结合以上标准分析,这418名学生所进行的七次测试试题都属于好题。根据表1、表2、表3的分析,由于第二次的难度系数小于0.5,第五次和第七次难度系数大于0.75、区分度在0.27以下,故舍弃第二次、第五次、第七次三次测试成绩,而选用试题难度和区分度均相近、具有直接可比性的第一、三、四、六共四次测验成绩做进一步分析计算。

    3 研究结果分析

    虽然选取的四次测试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接近,但相互之间还是有一些差距,不能直接用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对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次考试成绩,分别用学生分数分布直方图、平均分、标准差和Z检验进行比较。由于每班学生人数都超过50,且成绩分布都接近正态分布,因此采用Z检验确定样本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计算公式为:,分别为样本1、样本2的平均分;,分别为样本1、样本2的方差;n1,n2分别为样本1、样本2的容量[1]。

    第一组:实验班(1)、对照班(1)。这两个班入学成绩较高

    【第一次考试】第一次考试成绩分布统计如图1所示。确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5,则Z0.05=1.96。如表4所示,Z=1.446 1

    同理,对实验班(1)和对照班(1)第三、四、六次的考试成绩分别进行分析。

    【第三次考试】第三次考试成绩分布统计如图2所示。确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1,则Z0.01=2.58。如表5所示,Z=2.9367>Z0.01=2.58,說明实验班(1)和对照班(1)的平均分有大的显著性差异。第三次考试,学生的离散程度都超过11,但实验班(1)的离散程度减小,对照班(1)的离散程度增大。数据表明,实验班(1)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对照班(1)相比,学生之间差距较小,实验班(1)总体学习效果比对照班好。

    【第四次考试】第四次考试成绩分布统计如图3所示。确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01,则Z0.001=3.29。如表6所示,Z=3.928 3>Z0.001=3.29,说明实验班(1)和对照班(1)的平均分有很大的显著性差异。第四次考试,对照班(1)仍具有较高的离散度。数据表明,实验班(1)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对照班(1)相比,学生间差距较小,且实验班(1)总体学习效果比对照班(1)好。

    【第六次考试】第六次考试成绩分布统计如图4所示。确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00 1,则Z0.000 1=3.89。如表7所示,Z=4.7975>Z0.000 1=3.89,说明实验班(1)和对照班(1)的平均分有特别大的显著性差异。第六次考试,对照班(1)有较高的离散程度,实验班(1)的离散程度较小。对照班(1)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实验班(1)学生的学习情况仍很稳定[2]。

    由以上四次考试的成绩分析不难看出,实验班(1)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大体上一直在减小,说明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较好;而且实验班(1)与对照班(1)的成绩,从第一次的无显著性差异逐渐到有极显著的差异,说明实验班(1)学生的学习成绩稳中有升。

    第二组:实验班(2)、对照班(2)。这两个班入学成绩比第一组低

    第二组班级考试相关数据见表8。确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5,则Z0.05=1.96。

    Z1=0.656 4

    Z3=0.323 8

    Z4=2.547 3>Z0.05=1.96,说明实验班(2)和对照班(2)的平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Z6=2.557 9>Z0.05=1.96,说明实验班(2)和对照班(2)的平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第二组班级的第一次平均分比第一组班级低大约8~9分。从四次考试成绩看出,实验班(2)与对照班(2)的成绩从无显著性差异到有显著差异,说明对实验班(2)学生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班(2)。

    通过两组比较可以看出,情境教学无论对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学生成绩的差异不是极显著,且直到第四次考试才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情境教学的效果更好。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团结、协作、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会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而普通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反应在对照班(1)成绩上,就是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逐渐增大,平均分不高。

    4 结语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学生不仅从中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不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筹码。因此,从“以生为本”的教学发展理念来看,情境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3]。

    参考文献

    [1]刘新平,刘存侠.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5-152.

    [2]周青.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82-222.

    [3]邓新燕.化学新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体会[J].才智,2009(9):149.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反思性教学

    陈光晏摘 要:初中英语的学习是综合阅读、听力、写作于一体的一门课程,在课程要求不断深入的今天,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板

  • 走进诗歌内核,建构“真学”课堂

    花海霞诗歌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精彩的诗歌作品。然而,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