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使用习惯刍议
王政
【摘 要】近年来,微信发展势头迅猛,成为网络社交的宠儿。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搭建属于自己的媒介平台。由于微信的使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少,只需通过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操作,用户的使用自由度较大。本文通过剖析微信用户及其使用习惯,以加深人们对微信的认知。
【关键词】微信 使用习惯 使用与满足
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①根据艾瑞咨询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仅第一季度出货量就达到7800万台,同比增长117%。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手机应用程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软件不仅保留了即时通讯的功能,还融合社交、GPS定位等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一款手机终端即时通讯应用软件。在三年时间内,使用者数量迅速突破3亿,在新兴的手机终端即时通讯应用中,微信被IT业界誉为2013年最具有价值的互联网产品,是继新浪微博崛起之后又一大互联网革命。
一、微信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2012年4月,微信ios客户端4.0版本正式发布,并推出移动社交功能朋友圈,同时加入相册功能,使其从单纯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转变成社交工具。目前支持智能手机的Android、ios、Windows Phone、BlackBerry和Symbian系统平台。
微信基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庞大人口基数和10亿的QQ使用者,使得微信用户数量在短期迅速飙升。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发展最快的互联网产品是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成立于2009年8月28日,到2012年5月15日使用者数突破3亿,共计991天。而微信使用者数突破3亿则用了789天。IT评论人洪波曾经表示:“微信可能是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在线通信工具”。②
二、微信的传播模式
微信的瞬间崛起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本文将从传播学经典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探讨微信是通过哪些功能来吸引和满足它的受众的。
首先,微信使得人们的社交网络从原有的“弱链接”向基于手机通讯录“强链接”的转变。
目前,腾讯QQ软件已经是用户在互联网和他人进行即时通讯的首选工具,具有国内任何其他社交网络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微信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直接用QQ号登录,可谓是“一号通天下”。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和便捷的使用方式,为微信提供了水到渠成的便利。无论是家人、同学、朋友、同事等,甚至是互联网上的陌生人,只要打开QQ,好友数量都在增加,从陌生到熟悉,都会添加到联系人当中。但是,QQ并不能取代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强链接”关系网。这并不是由于软件的功能性所导致的,而是由不同社交网络关系而决定的。也就是说QQ与微信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好友处于两个不同级别的社交圈子,微信上的联系人,大部分是互相持有对方的手机号码,只有关系较为亲密的人才可以加为微信好友。
其次,微信改变了传统的通讯方式。微博出现后,传统的通讯方式就有所改变,当需要与他人联系时,一些微博用户开始习惯通过微博平台发送私信,这样一来,从客观上势必减少了手机短信的发送数量。而微信具有语音功能,在不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人们利用微信发送一条语音消息,或许是一个更加便捷的选择。这种情况的出现,客观上减少了手机通话时长。微信相对于微博来说门槛更低。通过微信,可以将个人日常生活、思想进行人性化的记录和表达,以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传输给最想沟通交流的朋友。相对于短信来说,微信又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语音功能,能直接使沟通双方传递情绪,显得亲切自然,又更加私密。相对于电子邮件和QQ信息,又具有不可代替的到达性。
第三,QQ离线消息、QQ邮件提醒将PC终端与移动终端合并,沟通起来较为方便。移动终端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用户在选择微信时,考虑到其方便的功能,即使离开了电脑终端也可以实现提醒,而且还可以写、发邮件,不会遗漏重要的信息。
第四,微信是记录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平台。Twitter作为微博的鼻祖,其英文含义就是喋喋不休、叽叽喳喳的鸟鸣声,生动的表现了个人对日常生活漫不经心的记录与表达。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与微博有些类似,在一定字符范围内,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所见所闻或对生活的种种感悟,让朋友们了解自己的动态,一句话,一张照片,随时随地记录生活。
第五,微信可以成为公共信息的发布源。虽然传统的媒体以及门户网站、论坛等都在发挥着传递公共信息的职能,但是,微信有着独特的方便快捷的优势。微信的朋友圈传播的信息更加具有说服力,能够实时、主动的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此同时,人们能够在这里获得很多不一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比其他渠道的更快、更有个性或者更具体、更集中。所以,微信能够满足不同人的共同需求,以及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甚至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人们接触它之后,因为需求得到满足而成为它的固定用户。
三、微信用户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著名的传播学受众传播效果研究理论。这种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③。
1979年布卢姆勒曾经提出将通常观察到的满足分为三类:1、认知,为了信息的获取;2、娱乐和从社会解脱;3、确立个人形象。本文将从这三点分析微信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哪些功能来吸引和满足它的受众的。
1、微信整合电脑与移动终端,满足用户认知需要
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微信账号,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讯。微信是信息资讯传播的有效平台,可以做到细分受众、信息精简。例如,用户曾习惯利用电脑终端浏览新闻,现在手机上可以安装很多资讯的客户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即可查询信息。但面临手机客户端不断推送所导致的流量增多,不少用户开始精简手机信息资讯类客户端。只是通过微信推送的腾讯新闻资讯来获取用户想获得的消息。这样对手机流量的压力不大,还能节省时间。
同时,微信可以满足用户信息共享的需要。通过电脑终端或者微信公众账号的分享功能,将自己喜欢的文章、图片、音乐等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也可以将这些信息转发给某一特定联系人,从而达到用户之间信息共享、互通有无的目的。
再如,微信可接收QQ离线消息、QQ邮件提醒等功能,前文已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2、微信方便简单,满足用户情感需要
微信的联系人整合了手机通讯录,QQ好友及附近的人等,消除了距离的限制,使之成为感情沟通的重要纽带。通过微信平台,传播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例如,微信中语音对话功能是微信用户普遍喜欢的。使用语音进行交流使传受双方关系更为亲密。而文字传播相对于语音传播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字的表现形式趋于理性,不能准确的表达传播者的语气及态度。因此,通过声音交流来传达情感,能更好地把握说话者的感受,在表达方面比单纯的文字传播更有优势。
3、在相对私密空间内的传播,满足用户的自我展示欲望
因为微信是基于“强链接”关系而发展起来的,微信用户与其联系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微信的传受方以亲戚、朋友、同事为主,这就决定了双方通过微信传递信息与反馈更为私密。
从传播方式的角度来看,微信传播渠道具有相对私密性及半开放的特点。一方面,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是点对点的传播,信息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联系人双方可看听到,其他联系人无法获知。另一方面,“朋友圈”的功能也满足了使用者自我展示的需要。这种“朋友圈”的分享展示相对微博来说更私密且具有针对性。微信因其强大的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已然成为了个人社交网络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三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②蔡茂州,《刍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4)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9-60
(作者: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2012级硕士)
责编:周蕾
【摘 要】近年来,微信发展势头迅猛,成为网络社交的宠儿。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搭建属于自己的媒介平台。由于微信的使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少,只需通过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操作,用户的使用自由度较大。本文通过剖析微信用户及其使用习惯,以加深人们对微信的认知。
【关键词】微信 使用习惯 使用与满足
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①根据艾瑞咨询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仅第一季度出货量就达到7800万台,同比增长117%。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手机应用程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软件不仅保留了即时通讯的功能,还融合社交、GPS定位等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一款手机终端即时通讯应用软件。在三年时间内,使用者数量迅速突破3亿,在新兴的手机终端即时通讯应用中,微信被IT业界誉为2013年最具有价值的互联网产品,是继新浪微博崛起之后又一大互联网革命。
一、微信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2012年4月,微信ios客户端4.0版本正式发布,并推出移动社交功能朋友圈,同时加入相册功能,使其从单纯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转变成社交工具。目前支持智能手机的Android、ios、Windows Phone、BlackBerry和Symbian系统平台。
微信基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庞大人口基数和10亿的QQ使用者,使得微信用户数量在短期迅速飙升。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发展最快的互联网产品是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成立于2009年8月28日,到2012年5月15日使用者数突破3亿,共计991天。而微信使用者数突破3亿则用了789天。IT评论人洪波曾经表示:“微信可能是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在线通信工具”。②
二、微信的传播模式
微信的瞬间崛起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本文将从传播学经典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探讨微信是通过哪些功能来吸引和满足它的受众的。
首先,微信使得人们的社交网络从原有的“弱链接”向基于手机通讯录“强链接”的转变。
目前,腾讯QQ软件已经是用户在互联网和他人进行即时通讯的首选工具,具有国内任何其他社交网络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微信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直接用QQ号登录,可谓是“一号通天下”。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和便捷的使用方式,为微信提供了水到渠成的便利。无论是家人、同学、朋友、同事等,甚至是互联网上的陌生人,只要打开QQ,好友数量都在增加,从陌生到熟悉,都会添加到联系人当中。但是,QQ并不能取代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强链接”关系网。这并不是由于软件的功能性所导致的,而是由不同社交网络关系而决定的。也就是说QQ与微信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好友处于两个不同级别的社交圈子,微信上的联系人,大部分是互相持有对方的手机号码,只有关系较为亲密的人才可以加为微信好友。
其次,微信改变了传统的通讯方式。微博出现后,传统的通讯方式就有所改变,当需要与他人联系时,一些微博用户开始习惯通过微博平台发送私信,这样一来,从客观上势必减少了手机短信的发送数量。而微信具有语音功能,在不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人们利用微信发送一条语音消息,或许是一个更加便捷的选择。这种情况的出现,客观上减少了手机通话时长。微信相对于微博来说门槛更低。通过微信,可以将个人日常生活、思想进行人性化的记录和表达,以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传输给最想沟通交流的朋友。相对于短信来说,微信又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语音功能,能直接使沟通双方传递情绪,显得亲切自然,又更加私密。相对于电子邮件和QQ信息,又具有不可代替的到达性。
第三,QQ离线消息、QQ邮件提醒将PC终端与移动终端合并,沟通起来较为方便。移动终端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用户在选择微信时,考虑到其方便的功能,即使离开了电脑终端也可以实现提醒,而且还可以写、发邮件,不会遗漏重要的信息。
第四,微信是记录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平台。Twitter作为微博的鼻祖,其英文含义就是喋喋不休、叽叽喳喳的鸟鸣声,生动的表现了个人对日常生活漫不经心的记录与表达。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与微博有些类似,在一定字符范围内,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所见所闻或对生活的种种感悟,让朋友们了解自己的动态,一句话,一张照片,随时随地记录生活。
第五,微信可以成为公共信息的发布源。虽然传统的媒体以及门户网站、论坛等都在发挥着传递公共信息的职能,但是,微信有着独特的方便快捷的优势。微信的朋友圈传播的信息更加具有说服力,能够实时、主动的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此同时,人们能够在这里获得很多不一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比其他渠道的更快、更有个性或者更具体、更集中。所以,微信能够满足不同人的共同需求,以及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甚至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人们接触它之后,因为需求得到满足而成为它的固定用户。
三、微信用户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著名的传播学受众传播效果研究理论。这种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③。
1979年布卢姆勒曾经提出将通常观察到的满足分为三类:1、认知,为了信息的获取;2、娱乐和从社会解脱;3、确立个人形象。本文将从这三点分析微信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哪些功能来吸引和满足它的受众的。
1、微信整合电脑与移动终端,满足用户认知需要
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微信账号,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讯。微信是信息资讯传播的有效平台,可以做到细分受众、信息精简。例如,用户曾习惯利用电脑终端浏览新闻,现在手机上可以安装很多资讯的客户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即可查询信息。但面临手机客户端不断推送所导致的流量增多,不少用户开始精简手机信息资讯类客户端。只是通过微信推送的腾讯新闻资讯来获取用户想获得的消息。这样对手机流量的压力不大,还能节省时间。
同时,微信可以满足用户信息共享的需要。通过电脑终端或者微信公众账号的分享功能,将自己喜欢的文章、图片、音乐等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也可以将这些信息转发给某一特定联系人,从而达到用户之间信息共享、互通有无的目的。
再如,微信可接收QQ离线消息、QQ邮件提醒等功能,前文已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2、微信方便简单,满足用户情感需要
微信的联系人整合了手机通讯录,QQ好友及附近的人等,消除了距离的限制,使之成为感情沟通的重要纽带。通过微信平台,传播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例如,微信中语音对话功能是微信用户普遍喜欢的。使用语音进行交流使传受双方关系更为亲密。而文字传播相对于语音传播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字的表现形式趋于理性,不能准确的表达传播者的语气及态度。因此,通过声音交流来传达情感,能更好地把握说话者的感受,在表达方面比单纯的文字传播更有优势。
3、在相对私密空间内的传播,满足用户的自我展示欲望
因为微信是基于“强链接”关系而发展起来的,微信用户与其联系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微信的传受方以亲戚、朋友、同事为主,这就决定了双方通过微信传递信息与反馈更为私密。
从传播方式的角度来看,微信传播渠道具有相对私密性及半开放的特点。一方面,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是点对点的传播,信息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联系人双方可看听到,其他联系人无法获知。另一方面,“朋友圈”的功能也满足了使用者自我展示的需要。这种“朋友圈”的分享展示相对微博来说更私密且具有针对性。微信因其强大的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已然成为了个人社交网络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三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②蔡茂州,《刍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4)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9-60
(作者: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2012级硕士)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