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摘 要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一种矛盾,农村经济建设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当前,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是亟待解决的燃眉之急,各种生态问题与环境资源的利用复杂交织,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环境、损害了农民的有效利益。绿色发展理念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来的,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及污染物治理等方面内容,对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农村 生态环境 保护 农业发展
作者简介:夏宏艳,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90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还多次表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继续依法推进,不断探索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的路子”。构筑美丽乡村,是勾勒美丽中国图画的重要一笔,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务实之举。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亦或是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都不能忽视美丽乡村的建设。所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分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统筹研究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问题,对不断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绿色和谐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追求呼声也越来越大。为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笔者对1989年至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进行了数据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明显,尽管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依然严重。当前农村面临着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生活和生产污染物随意排现象,其后果是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粉尘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下面主要从农业发展、农村环境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协调加剧环境污染
一方面,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土壤污染严重。农户普遍认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这不仅使得土壤保水保肥功能有所下降,破坏了农业益虫的生存环境,还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一些对农作物处理不当的方式方法也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不小冲击。大部分农户选择将秸秆堆放在田间或直接燃烧,在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物质,会导致出现酸雨和雾霾天气,对人体与其他生物的健康均带来严重威胁。再者,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伴随排放的废气也给大气带来严重的污染。
(二)农村环境建设实质性进展不明显
放眼农村,目之所及,水污染现象遍布各处。几乎未经处理的村民生活、生产等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排放,极大的破坏了原有的水质,农村用水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农村环境建设中,因基础设施不完备、管理机制不完善、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脏乱差现象严重。所谓“垃圾围村”,会带来二次污染源,破坏空气质量、危害身体健康。
(三)乡镇企业技术相对滞后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出现了大批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如雨后春笋争相发展。仔细审视这种现象,不难明白,虽然大批的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某些经济效益,但都是建立在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之上。一些乡镇企业因生产技术不够先进、污染处理力度不够、生产安排缺乏合理性等,再加上为了追求利润而对自然资源大肆开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城市污染物向农村转移
中国的经济在迅猛增长,城市发展也蒸蒸日上。但一些问题却不断凸显出来,很多城市在靓丽的外表下,往往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的是生活垃圾的日益增多,而现有的垃圾处理体系还不够完备。在垃圾处理存在巨大缺口的背后,城市周边垃圾污染日渐严重。分析现状,一方面垃圾处理体系的不够健全,垃圾运送的制度、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多数生活垃圾随意被转移到郊区或者农村填埋,“城内清爽干净,城外垃圾遍布”成为许多地方见怪不怪的现实。另一方面,随着城镇环保监管的严控,一些高污染企业开始迁往城郊或者农村,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流向了农村。
二、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探析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由于历史、环境、区位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形势严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太过粗放
目前我国農业生产由过去的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不可避免会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如治理不善、高耗低产等问题。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引导下,农民逐渐走出去,人手短缺以及农业技术不高等都会导致对农村生态资源的粗放式利用,进而危害自然环境。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方式来增加收益不仅会浪费有限的农业资源,使得农业产品的质量难以达标,既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又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与污染。
(二)地方政府职能弱化
由于目前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模式都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治理范围宽、区域广,效果很不理想。农村环境污染又具有种类多、治理难度大、源头分散等特点,因此,该模式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显得效率低下。同时,地方政府在推行农村污染治理项目时,片面追求完成结果而缺乏合理、科学的计划和落实,行政效率低下;在处理乡镇企业污染的同时,又要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陷入两难境地,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再者,一些政府部门或基层工作者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广。大家的农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清,认识不够,没有起到带头示范。
(三)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技术支持不够
从现状来看,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生态建设的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是普遍现象;从投入来看,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做的努力远远不够,经费投入也相当有限,致使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甚至落后,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从方法来看,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推进过程形式单一,宣传效果不济,治理成效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重城市轻农村现象一直存在。长期以来,生态环境治理经费几乎全部投入到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治理中,而农村环保部门工作经费时常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和部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筹集资金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巩固和达效。
科学技术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态环境治理也必须大力依靠科学技术手段。但目前现状是,政府费了很大力气来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但是仍旧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的甚至是相当关键的问题,比如:环保科研队伍建设不足、环境治理技术相对落后、生物技术与农业技术贯彻不够等。
(四)农村环境保护体制缺失
我国在环保立法方面形成了以《环保法》为主的法律体系,涉及众多方面,但重心仍旧偏向关注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管理、约束的法规条例相对较少,难以为有关执法提供法律依据。当前,有许多农村地区尚未构建完整的环保机制与执行队伍,很多地方执法手段不多、执法效果不佳;广大农村还未成立专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不完善、不细致、不精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推进。
(五)宣传意识不强,宣传方法不多
总体上说,我们国家的环保宣传教育是以城市为重点的,对于农村环保教育往往缺乏针对性的宣传。所以,广大农民对为何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够,认识不够。另外,相对于环境问题而言,农民更看重的是经济利益,导致对于政府下达的环境污染处理措施置若罔闻,进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三、解决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
习近平同志说:“如果不现在就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将来要还的欠账会越拖越多”。因此,我们应该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大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发挥作用,切实增强生态环保意识。要想守住蓝天白云、留住绿水青山,就必须要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土壤潜力、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实施净土工程。一旦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充足的资金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起点,因此,政府必须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政府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属地生态环境优劣,不断引进新的工作机制,设备设施,全面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中。同时,因资金缺乏,导致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落后,无法充分发挥其环保作用。因此,政府相關部门应加大协调,争取更多生态环境改善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农村生态建设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完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为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更加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工作落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法规建设,科学合理的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有效管理农村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在当前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还需要在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强监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乡镇企业进行整改或停工,在源头上消除污染。此外,还需要强化监督机制。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领会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进行环保监督,从而保证生态环保工作的稳步实施。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愈发严重,农村生态资源日益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担负起属于我们的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国家“蓝天保卫战”相关工作,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大治理。有效扭转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颓势。有关部门应该以更加轻盈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负责的态度,重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打组合拳,打配合战,铁腕治理,长效治理,精细治理。广大群众应该以更加认真、更加严肃的认识,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协调员”,让环保宣传观念深入人心;政府应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建立与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小处着力,从基础着手,打赢、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战,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刘德海主编.绿色发展.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农村 生态环境 保护 农业发展
作者简介:夏宏艳,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90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还多次表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继续依法推进,不断探索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的路子”。构筑美丽乡村,是勾勒美丽中国图画的重要一笔,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务实之举。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亦或是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都不能忽视美丽乡村的建设。所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分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统筹研究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问题,对不断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绿色和谐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追求呼声也越来越大。为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笔者对1989年至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进行了数据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明显,尽管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依然严重。当前农村面临着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生活和生产污染物随意排现象,其后果是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粉尘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下面主要从农业发展、农村环境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协调加剧环境污染
一方面,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土壤污染严重。农户普遍认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这不仅使得土壤保水保肥功能有所下降,破坏了农业益虫的生存环境,还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一些对农作物处理不当的方式方法也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不小冲击。大部分农户选择将秸秆堆放在田间或直接燃烧,在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物质,会导致出现酸雨和雾霾天气,对人体与其他生物的健康均带来严重威胁。再者,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伴随排放的废气也给大气带来严重的污染。
(二)农村环境建设实质性进展不明显
放眼农村,目之所及,水污染现象遍布各处。几乎未经处理的村民生活、生产等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排放,极大的破坏了原有的水质,农村用水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农村环境建设中,因基础设施不完备、管理机制不完善、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脏乱差现象严重。所谓“垃圾围村”,会带来二次污染源,破坏空气质量、危害身体健康。
(三)乡镇企业技术相对滞后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出现了大批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如雨后春笋争相发展。仔细审视这种现象,不难明白,虽然大批的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某些经济效益,但都是建立在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之上。一些乡镇企业因生产技术不够先进、污染处理力度不够、生产安排缺乏合理性等,再加上为了追求利润而对自然资源大肆开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城市污染物向农村转移
中国的经济在迅猛增长,城市发展也蒸蒸日上。但一些问题却不断凸显出来,很多城市在靓丽的外表下,往往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的是生活垃圾的日益增多,而现有的垃圾处理体系还不够完备。在垃圾处理存在巨大缺口的背后,城市周边垃圾污染日渐严重。分析现状,一方面垃圾处理体系的不够健全,垃圾运送的制度、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多数生活垃圾随意被转移到郊区或者农村填埋,“城内清爽干净,城外垃圾遍布”成为许多地方见怪不怪的现实。另一方面,随着城镇环保监管的严控,一些高污染企业开始迁往城郊或者农村,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流向了农村。
二、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探析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由于历史、环境、区位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形势严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太过粗放
目前我国農业生产由过去的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不可避免会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如治理不善、高耗低产等问题。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引导下,农民逐渐走出去,人手短缺以及农业技术不高等都会导致对农村生态资源的粗放式利用,进而危害自然环境。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方式来增加收益不仅会浪费有限的农业资源,使得农业产品的质量难以达标,既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又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与污染。
(二)地方政府职能弱化
由于目前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模式都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治理范围宽、区域广,效果很不理想。农村环境污染又具有种类多、治理难度大、源头分散等特点,因此,该模式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显得效率低下。同时,地方政府在推行农村污染治理项目时,片面追求完成结果而缺乏合理、科学的计划和落实,行政效率低下;在处理乡镇企业污染的同时,又要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陷入两难境地,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再者,一些政府部门或基层工作者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广。大家的农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清,认识不够,没有起到带头示范。
(三)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技术支持不够
从现状来看,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生态建设的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是普遍现象;从投入来看,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做的努力远远不够,经费投入也相当有限,致使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甚至落后,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从方法来看,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推进过程形式单一,宣传效果不济,治理成效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重城市轻农村现象一直存在。长期以来,生态环境治理经费几乎全部投入到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治理中,而农村环保部门工作经费时常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和部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筹集资金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巩固和达效。
科学技术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态环境治理也必须大力依靠科学技术手段。但目前现状是,政府费了很大力气来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但是仍旧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的甚至是相当关键的问题,比如:环保科研队伍建设不足、环境治理技术相对落后、生物技术与农业技术贯彻不够等。
(四)农村环境保护体制缺失
我国在环保立法方面形成了以《环保法》为主的法律体系,涉及众多方面,但重心仍旧偏向关注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管理、约束的法规条例相对较少,难以为有关执法提供法律依据。当前,有许多农村地区尚未构建完整的环保机制与执行队伍,很多地方执法手段不多、执法效果不佳;广大农村还未成立专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不完善、不细致、不精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推进。
(五)宣传意识不强,宣传方法不多
总体上说,我们国家的环保宣传教育是以城市为重点的,对于农村环保教育往往缺乏针对性的宣传。所以,广大农民对为何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够,认识不够。另外,相对于环境问题而言,农民更看重的是经济利益,导致对于政府下达的环境污染处理措施置若罔闻,进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三、解决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
习近平同志说:“如果不现在就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将来要还的欠账会越拖越多”。因此,我们应该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大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发挥作用,切实增强生态环保意识。要想守住蓝天白云、留住绿水青山,就必须要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土壤潜力、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实施净土工程。一旦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充足的资金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起点,因此,政府必须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政府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属地生态环境优劣,不断引进新的工作机制,设备设施,全面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中。同时,因资金缺乏,导致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落后,无法充分发挥其环保作用。因此,政府相關部门应加大协调,争取更多生态环境改善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农村生态建设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完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为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更加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工作落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法规建设,科学合理的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有效管理农村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在当前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还需要在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强监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乡镇企业进行整改或停工,在源头上消除污染。此外,还需要强化监督机制。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领会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进行环保监督,从而保证生态环保工作的稳步实施。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愈发严重,农村生态资源日益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担负起属于我们的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国家“蓝天保卫战”相关工作,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大治理。有效扭转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颓势。有关部门应该以更加轻盈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负责的态度,重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打组合拳,打配合战,铁腕治理,长效治理,精细治理。广大群众应该以更加认真、更加严肃的认识,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协调员”,让环保宣传观念深入人心;政府应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建立与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小处着力,从基础着手,打赢、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战,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刘德海主编.绿色发展.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