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与禅宗思想
刘畅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从表面上看,这部作品是美国文化的产物,但实际上渗透了佛教禅宗思想。本文从禅宗思想的角度来考量主人公霍尔顿的禅宗倾向,以及其表现出的禅宗思想的局限性。
关键词:霍尔顿;禅宗;明心见性;局限性
美国在二战中发了横财,战后物质生产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却日益贫乏,塞林格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而细致地描述了一个中产阶级青年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书中描写的许多青年人以消极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抗,他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实际上也是垮掉分子的代表,但他没有和吸毒、酗酒这类人同流合污,而是极力探索和追求理想,因此他向往东方哲学,他的理想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霍尔顿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禅宗思想的折射式体现。
一、霍尔顿:困境中的迷惘
霍尔顿是一个十六岁的中学生,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喜欢游荡,不爱读书,并且厌恶学校的一切,包括老师、同学、功课和球赛。他已经三次被不同的学校开除,又一个学期结束,因为五门功课中四门不及格再次被校方开除。可是,他丝毫不感到难过,临走时还去看望生病的历史老师,但老师固执腐朽的态度让他感到厌烦;回到寝室,室友的假模假式和自私自利使得他大打出手,“然后使出了全身力气大声喊道:‘好好睡吧,你们这些窝囊废!①”对于这个“自私冷漠"的学校,他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作为一个无法融入其中的边缘人,他选择离开和逃避,但是他又不敢告诉父母他再次被开除的噩耗,他怕母亲的“歇斯底里”,对父亲和为了金钱而背叛理想的哥哥充满了敌意,在霍尔顿的眼中,家庭失去了它应有的安慰和疗伤的功能,他的孤独感不能得到排遣,所以他选择在纽约的街头流浪。
霍尔顿下了火车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电话,但是却不知打给谁;与出租车司机闲谈,一直想和他去喝酒;流连在夜总会想和女孩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给妓女打电话做他的倾听者;到“紫丁香厅”夜总会买醉;和萨利约会,却因意见不合而很快分开;去酒吧放逐自己;回家见妹妹,但是马上又离家而住进了旅店。在这三天里,霍尔顿一直在游走。他从学校逃出来本希望在纽约寻找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但是他所经历的一切更加剧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寂寞。霍尔顿为了寻找适合他的生存方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但是他的“流浪”不只表现在生活中,他已有的精神被悬空,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精神支柱,为此他也开始了精神的流浪。美国社会已然是一个物质至上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早已被物质和金钱取代,霍尔顿无法适应这种生活环境,所以他最喜欢的地方是原生态的、没有被世俗污染的西部,他希望在那儿和一个聋哑女人结婚,连同孩子一起过那种不被任何外在事物打扰的与世隔绝的生活。
二、霍尔顿:明心见性
19世纪末以来,“理性”大行其道,尤其是韦伯提倡的“工具理性”促使科技迅猛发展,但理性在科學的旗号下,逐渐控制了人们的头脑和心灵,人们不断地追求物质,并企图通过外在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却忽视了内在的自我。曲意逢迎的历史老师斯宾塞、玩弄权术的校长塞尔、麻木不仁的出租车司机、玩世不恭的阿克莱,追逐女孩的斯特莱德莱塔、变态放纵的旅馆住客、望子成龙赚大钱的父母、以及放弃理想追逐名利的哥哥等等,这些人在霍尔顿看来全是沉溺于物质世界而迷失了自己内心的人。霍尔顿对这些虚伪毫不犹豫地加以嘲讽,“举例说,学校里的校长哈斯先生就是我生平见到的最最假仁假义的杂种。②”霍尔顿虽不爱学习,但却没有丧失心灵的独立,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判断力。这正体现了禅宗倡导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发轫于初祖达摩之语“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③表明禅宗倡导的是去除概念化,摆脱外在的纷乱和繁琐,强调内省,关心自身的内心世界,追求心灵感悟与精神的提升。霍尔顿虽然被学校开除.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想尽快逃离这虚伪之地,对于潘西中学自我标榜式广告语的奚落,对于历史老师斯宾塞身体形象的揶揄性描述.对校长绥摩的嘲笑,对于殡葬商奥森伯格恶作剧似的挖苦,这些都表现出了霍尔顿所具备的难得的禅宗式思想独立,他不迷信不盲从,他鄙夷哥哥、父母以及周围人追名逐利的丑恶嘴脸,他认为对物质的执着追求会牵绊住心灵的自由,他向往一种身心自由的生活。
三、霍尔顿:“禅”的局限性
霍尔顿在物质极度膨胀,人们精神空虚的社会背景下,仍能保持自己头脑的清醒,可以说,在他身上可以看到禅的痕迹,但同时也表现出了其禅的思想的局限性。禅宗讲究约束自己的行为,自我修行,但霍尔顿却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纵,更谈不上约束。他考试一再不及格、和同学发生冲突、流连于酒吧和夜店,和女人随意调情,他极少反省自身,总是归咎于别人的虚伪,他耻笑教育他的斯宾塞老师,幻想开枪打死敲诈钱财的莫里斯,指责文森老师没有让他通过考试等等。他的放纵行为显示了禅宗思想在他身上的不彻底性。他经常幻想死去的弟弟艾里所在的天堂,他相信轮回和再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觉醒,但死亡这个问题仍是困扰着他的一块心病。
结语: 《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动地描绘了被工具理性驱使的现代社会所表现出的社会世相,有人追随、有人投降、有人逃避,而霍尔顿却希望在这浪潮中能够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由。塞林格曾在采访中透露霍尔顿的生活与其自身经历非常相似,而霍尔顿的言行也确实能从塞林格本人的生活举动中找到对应。总之,霍尔顿,或者说就是塞林格本人,确实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但遗憾的是,他无法深刻地理解教义的内涵,他至多是一个小乘佛教爱好者,追求着自身的解脱,而无法像大乘佛教徒那样心怀佛法而力求拯救天下生灵。但无论如何,禅宗的确成为霍尔顿在这场斗争中的精神护符。
注释
①[美]塞林格,施咸荣译. 麦田里的守望者[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67
②[美]塞林格,施咸荣译. 麦田里的守望者[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7
③江蓝生编.黎翠珍,张佩瑶译.禅宗语录一百则[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