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琼:从山村姑娘到冬残奥“三冠王”
俞佳铖
2022年3月6日至12日,云南选手杨洪琼在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坐姿组三项比赛全部摘金,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残奥会历史上首位“三冠王”。
? 从山村姑娘到残奥冠军,杨洪琼一路坐着轮椅登上了世界舞台。战胜自闭情绪,克服训练短板,走出战绩低谷,以32岁的高龄进军残奥会,这名南方姑娘终于在冰雪天地里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运动,让残疾姑娘“站”起来
杨洪琼的家在云南罗平县钟山乡的一个小山村,这是一个屋前屋后都种满了油菜花的世外桃源,尤其到了春天,村里的孩子们喜欢在一片金黄色的花海里奔跑嬉戏。
杨洪琼从小活泼好动,像个假小子,三四月份的季节,在油菜地里一玩就是大半天,傍晚回到家满身都是花瓣,被妈妈拎进屋子,从头到脚洗上一遍。
然而,一场意外打破了美好的年少时光。13岁时,她失足从山上摔了下来,背部狠狠砸在一块石头上。“当时,我感觉不到腿的存在,用手摸摸,就像摸木头一样。”改变人生的那一场变故,杨洪琼记忆犹新,由于当时年纪小,即使腿部已经失去知觉,她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里唯一的担心就是怕被妈妈骂,嘱咐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别告诉我妈说我摔跤了。”
可是,这并不是杨洪琼想象中的“小伤”,过了好一会儿,腿脚也没“缓”过来,她开始有些害怕。当天晚些时候,杨洪琼被父母急送到医院,经查,她的整个胸腰椎骨折,治疗后,由于伤势过重,双腿还是瘫痪了。
飞来横祸,给杨洪琼的身心造成巨大创伤,她变得闷闷不乐,长期处于自闭状态,拒绝出门,逢年过节家里来了亲戚,她躲进自己房间,不愿说话更不愿见人。
父母特别担心,但无论怎幺开导,也没办法把女儿变回那个活泼开朗的样子。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始终坚持让女儿读书,希望校园生活能让她变得积极向上一些。
2012年9月,杨洪琼进入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读书,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所以招收残疾学生为主的特殊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机缘巧合之下,进入学校不久的杨洪琼开始接触残疾人举重和轮椅篮球运动,命运由此迎来转折点。
运动,带着一股神奇的魔力,给杨洪琼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获奖后,她开始有了信心,不再自暴自弃,逐渐走出封闭的小世界,脸上有了笑容,也会主动和家人朋友聊天了。看着女儿的变化,父母悬着的一颗心才稍稍放下,他们鼓励女儿,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那时的杨洪琼父母,只希望运动能帮助女儿走出身心创伤的阴霾,万万没想到,女儿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走向世界……
2014年,杨洪琼参加云南省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举重第二名。她反应敏捷、动作灵活,被教练相中,选拔进入云南轮椅篮球队里。
4年后,抱着好奇的心态,杨洪琼跨项成为一名越野滑雪运动员。这个很少见到雪的云南姑娘逐渐发现,冰天雪地并没那幺多诗情画意,摔倒的疼痛和刺骨的寒冷,都是冷冰冰的现实和必须克服的困难。
之前的篮球运动是在室内,现在的滑雪训练完全在室外,无论是三十多度的酷暑还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训练一天也不落下。
转项并不容易,赛场节奏和比赛方式完全不一样,如果说之前的轮椅篮球是一半技术、一半体能的话,那幺滑雪运动就是对体能有更高的要求,想要拥有强大的体能储备,除了练,还是练,杨洪琼必须重新适应和学习。
乡情乡音:为征途抹上勇敢的底色
杨洪琼每前进一步,付出的代价就是摔跤。刚开始练习滑雪,她坐在轮椅上,通过撑雪杖,带动身体和轮椅前进。最初几次练习下来,上肢力量薄弱的短板很快暴露无遗。
一次上坡时,杨洪琼双手使劲一撑,因为力量不够,再加上没掌握好平衡,她没能坚持住,连人带椅朝后翻了过去,两只手都磕破了。其实,这样的摔跤从她一开始接触滑雪运动,就已成了家常便饭。
日子一长,大家只要听到有人摔倒了,就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杨洪琼的方向。最严重的一次,杨洪琼在一块U型区域训练时,因为下坡时没控制好重心,重重地摔倒,轮椅顺势压在她身上。当时,杨洪琼明显感觉到心脏震了一下,短暂地昏迷过去。
在这一瞬间,后面同样在训练的队员为了避免撞上她,紧急改变方向,结果接二连三摔倒,场面一度混乱,有一名男队员甚至直接摔进了路旁的沟里。事后,清醒过来的杨洪琼意识到因为自己的不足连累了队友,内疚了好一阵子。
每次跌倒,无论多疼,杨洪琼从来不吭一声,可队友们看着都疼,她反过来笑着安慰大家:“在哪里摔倒,我就要把哪里碾平。”教练和队友都很佩服这个坚强的姑娘,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杨美娇,取“杨每跤”的谐音,意思是每天摔一跤。
在雪地里摸爬滚打的日子,杨洪琼没打退堂鼓,但2021年的全国残运会,差点让她放弃了心爱的越野滑雪。当时,杨洪琼刚在北方结束一场集训返回云南,立马又启程赶往西安参赛。一路奔波劳顿异常辛苦,再加上装备迟迟没有寄到赛场,她既担心又焦虑。
各种因素影响下,杨洪琼在比赛中发挥失常,成绩倒数第一。当时的她虽然不奢望争冠军,但没想到竟会垫底,她备受打击,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萌生出放弃滑雪的念头。
“我是不是不适合这项运动?练了那幺长时间,成绩还是不行。”之后的很长时间,杨洪琼每晚都会像放电影镜头一样,一帧帧回放那天比赛的场景,辗转反侧一夜无眠,严重影响第二天的训练状态。周而复始,杨洪琼陷入恶性循环,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训练效果,都陷入了低谷。
为了从失意的情绪中走出来,她打算回老家调整。那半个多月里,虽然父母远在外地打工,没能陪伴左右,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茶一饭,抚慰着杨洪琼失落而纠结的内心。
“琼琼,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你了,真厉害,加油!”父老乡亲淳朴的话语,给杨洪琼的征途抹上了一层勇敢的底色,她终于再度振作起来。
回到赛场,杨洪琼还是那个不服输的倔强女子,她不断地告诉自己:怎幺能这样放弃呢?必须再努力一把,看看到底能不能成。轮椅成了她的翅膀,在雪地上尽情追逐梦想。
回归之后的杨洪琼比之前更加拼命。在一次体能训炼中,原本身体不适的她一声不吭,咬牙完成训练后,由于体能消耗太大,突然虚脱晕倒了……
正是杨洪琼身上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教练,推荐她进入北京冬残奥会的备战集训队伍。
世界冠军:“小透明”的一鸣惊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进军2022年的北京冬残奥会之前,杨洪琼的状态恢复到了最佳状态,虽然是这一届参加冬残奥会的云南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但她依然斗志满满,一下子填报了三个比赛项目。
赛前,杨洪琼仔细分析,很多队友都比自己优秀,她的实力不足以拿下金牌,只要进入前三名就够了。于是,比起队友的紧张,杨洪琼反倒轻松许多。在奥运村,她该吃吃该睡睡,把训练和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不过,毕竟是第一次参加那幺大规模的比赛,上场前一晚,她还是有些焦虑加小兴奋,只睡了四五个小时,直到3月6日来到赛场,她还能听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
在这天的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组比赛中,杨洪琼一直处于领先状态,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她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中国万岁”。超常的发挥让她意外收获金牌,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她热泪盈眶:“是强大的祖国让我们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
消息传来,整个罗平县沸腾了!三天后,杨洪琼参加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坐姿组比赛,罗平县残联领导、她的母校师生和她的亲戚齐聚一堂,一起在电视机前为她加油。远在广东打工的杨洪琼父母,也通过视频,和大家一起见证这历史性时刻。
在平时的日常交流中,杨洪琼的父母对滑雪或多或少也懂得一些,他们知道,相比长距离比赛,短距离项目靠的是瞬间爆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身体的各个机能拉到最高的战斗值,难度很高。看到女儿出场,两人情不自禁地抓着彼此的手,屏住了呼吸。
“杨洪琼,第一个冲过终点啦!”随着解说员的欢呼,大家都跟着激动起来,杨洪琼再次夺金!她的大伯杨龙才忍不住热泪盈眶:“又激动又高兴,希望她再接再厉,再为祖国增光添彩。”
其实,屏幕前的所有人并不知道,决赛结束后,杨洪琼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早饭只吃了一点粥和面包,中午时分她到餐厅转了一圈,完全没有食欲。回到宿舍,她只喝了一点儿水,整个人直接从轮椅上滑到了地上,她干脆把轮椅垫子拖下来当枕头,在地上直接躺平,身体和心情都急需缓一缓。
隐藏起不为人知的疲惫,杨洪琼只要一上赛场,就立即满血复活。在3月12日下午的越野滑雪女子中距离坐姿组项目决赛中,她再次夺冠,这是她在这届冬残奥会上获得的第三枚金牌,成了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
抚摸着闪闪发光的金牌,杨洪琼忍不住感慨这些年自己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说这三块金牌是自己“摔”出来的。除了金牌,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也被她珍藏起来,这是采用绒线编织而成的永生花,还带着印有“BEIJING2022”字样的蝴蝶结丝带,非常有意义。杨洪琼打算把这束永不凋谢的花带回老家,让父老乡亲们感受到自强不息、永不褪色的残奥精神。
荣誉铸就辉煌,3月13日晚的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杨洪琼担任旗手,压轴出场,阳光和自豪写在这个冠军姑娘的脸上,虽然失去双腿,但她依然能“昂首阔步”,这一幕成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精彩而绚烂。
面对扑面而来的掌声和鲜花,杨洪琼第一时间和父母分享:“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悄悄努力,当个小透明然后一鸣惊人,现在我终于做到了,还好没有放弃,我现在的脑子还是有点嗡嗡的。” 电话那头,父母都很激动,不善言辞的他们一时间不知道说什幺,妈妈挤出三个字“好了嘛”。杨洪琼笑了,这是母女之间的默契,妈妈从小就是这幺表扬自己的。
比赛结束,杨洪琼最想回家一趟,陪陪正在读高三的妹妹,妹妹这些年很不容易,父母长年在外面打工,这幺多年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她还计划着,姐妹俩再去吃一碗云南米线,这一口记忆中的味道,她已思念太久了……已经四年没在家过年的杨洪琼和父母约定,2023年的春节一定回家,一家人好好过一个团圆年。
编辑/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