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民间舞蹈元素在希纳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希纳斯特拉早期的钢琴作品呈现出阿根廷的民族特色,他创作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民间舞蹈的元素,本文通过对三种阿根廷舞蹈的探究,结合他早期的钢琴作品进行分析,引导钢琴学科与其它科学知识间的融合与渗透,以一种新的科学的思想和更全面的深度去研究钢琴作品。
希纳斯特拉;民间舞蹈元素;早期钢琴作品
在艺术历史的长河里中,音乐与文学、舞蹈、雕塑、绘画、宗教、戏剧和哲学等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都有着内在联系,具有彼此相通的艺术同构关系。音乐和舞蹈就是一对代表性的艺术组合,它们相互影响,互渗互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中有“舞蹈是一切艺术的基础” “舞蹈是艺术的祖先”的观念,这就说明舞蹈对某些音乐的创作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在舞蹈与音乐相互交融而成的艺术领域中,民间舞蹈元素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极为深远。这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家不可避免受到所属民族艺术元素长久的熏染,民族性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流动在艺术家创作的内心深处;另一方面也是很多艺术家为了传播本民族艺术传统而在其作品创作中有意识改编、添加及融合了本民族艺术元素,进而诞生出极富个性又为各界所欣赏的艺术作品。民间舞蹈体裁的作品即是此种类型的作品,它是指各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作曲家在该国、该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的影响下而创作的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音乐。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就在该领域做出了极具特色的探索,他在阿根廷民间歌舞的启发下创作了舞蹈体裁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来源于舞蹈,取材于舞蹈的节奏和旋律,并加以直接利用、改编和创作。所以了解阿根廷民间舞曲对理解和把握希纳斯特拉的钢琴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希纳斯特拉及其早期钢琴创作
阿尔贝托·希纳斯特拉(Alberto Ginastera)是阿根廷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创作领域十分宽广,被誉为“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最重要的三位作曲家之一”。
希纳斯特拉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父母是西班牙的后裔。7岁开始学习钢琴,12岁进入威廉姆斯音乐学院接受专业音乐学习,毕业时曾获作曲金奖。1938年进入阿根廷的最高音乐学府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音乐学院学习,他向阿托斯·帕尔马(Athos Palma)学习和声,师从何塞·希尔(José Gil)学习对位法,跟随何塞·安德烈(José André)学习作曲。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它的第一部芭蕾舞剧《帕南比》(Panambi),给他带来了全国性的荣誉,从此奠定了他在阿根廷的作曲地位。
希纳斯特拉曾是阿根廷、智利和巴西艺术学院的教授,曾获美国耶鲁大学名誉教授,他也是世界音乐协会的委员。他是La Plata 音乐学院的创始人;1963年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Institut Di Tella 大学内创办了拉丁美洲音乐进修学院,并担任院长职务。[1]1958年任阿根廷天主教大学音乐艺术和音乐学系主任。同年4月9日在华盛顿的第一届美洲音乐节上,演出了他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获得了国际声誉。
希纳斯特拉的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客观民族主义时期(Objective Nationalism,1934~1937)、主观民族主义时期(Subjective Nationalism,1948~1957)和新表现主义时期(Neo-Expressionism,1958~1983)。第一时期大量采用民间的音乐素材,直接呈现阿根廷民族音乐的特色。第二时期在保留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在素材、节奏、旋律方面进行创新,用抽象性的手法来展现阿根廷的民族精神。最后一个时期则追求新的创作技巧,如十二音、复调、序列音乐等,作品中出现不确定性和复杂节拍的音响效果。
希纳斯特拉的钢琴作品创作的重要时期是在他的早期创作时期,大部分钢琴作品都在这一时期完成,这一时期共有6首钢琴作品,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937年《阿根廷舞曲》(Danzas Argentinas Op.2)、1940年《三首钢琴小品》(Tres Piezas Para Piano Op.6)、1940年《马兰波舞曲》(Malambo Op.7)、1944年《十二首美洲前奏曲》(12 American Preludes Op.12)、1946年《克里奥人的舞蹈组曲》(Suite de Danzas Criollas Op.15)、1947年《阿根廷儿歌主题回旋曲》(Rondo on Argentine Childrens Folk Tunes Op.19)。[2]
张海玲阿根廷民间舞蹈元素在希纳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二、阿根廷民间舞蹈元素在希纳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中的显现
阿根廷是位于南半球的国家,与玻利维亚、智利、乌拉圭和和巴拉圭相邻。之所以在这里要提到她的地理位置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阿根廷民间艺术的特质。阿根廷包含许多不同原住和不同种族的文化,除此之外还有欧洲移民的文化。当移民风潮从欧洲经由秘鲁首都利马进入阿根廷时,西班牙人也带来了他们的乡村舞蹈,他们的舞蹈是充满愉悦、浪漫的舞蹈,阿根廷的音乐受西班牙音乐和舞蹈很深的影响,其阿根廷舞蹈中有许多和西班牙舞蹈相似的地方,例如有许多的手势,弹指打节奏,鞋子的踢踏等。
希纳斯特拉早期的钢琴作品的特点多以阿根廷民间歌舞音乐为素材,立足于本土的创作理念,独特的节奏、民间歌舞式的旋律,都与阿根廷民间舞蹈如此密切有关,可见希纳斯特拉对阿根廷民间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要弹好希纳斯特拉早期的钢琴作品,了解阿根廷民间舞蹈的历史、性格特点和社会作用对于正确诠释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加托(Gato)
加托又称猫舞(cat dance),该舞是阿根廷最重要的乡村舞,猫舞最初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古老的西班牙舞中的“波雷若”(Bolero)和“塞桂第拉”(Seguidilla),与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Flamenco)十分类似。该舞由两队男女围着圆圈舞蹈,男女舞者以快速地踏足为基础舞步,女舞者常掀起裙子左右摆动,以展示腿部的灵活动作,男舞者两脚前后踢踏,对女舞者加以点缀。[3]333-334
猫舞的舞曲节奏感强,奔放且活泼。该舞曲最大的特点是3/4拍与6/8拍两种拍子的结合应用以及快速的节奏感。它通常是6/8拍,但也经常使用3/4拍里的四分音符去营造出切分节奏的效果,通常情况下的正常速度是在每分钟108~120拍之间。但有时希纳斯特拉为营造十足的律动感和奔放的感觉,在《阿根廷舞曲》中的第三首中《狂野高楚牧人之舞》中出现猫舞的部分就给出了
每分钟152拍的速度。在《克里奥人舞蹈组曲》的第五首中,速度也要达到每分钟160拍,在这种重拍频繁交替具有活跃的情绪下,也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猫舞的热烈场面与气氛,仿佛看到了阿根廷人民手舞足蹈、热情奔放的形象。
谱例1 《克里奥人舞蹈组曲Ⅴ·谐谑曲》
2. 马兰波舞(Malambo)
马兰波舞起源于17世纪阿根廷的大草原地区,这种
快速而充满活力的舞蹈也是南美牧人的典型舞蹈,
是专适于男性跳的舞蹈,这种用脚去跺击、踢踏地面的舞蹈又被称作“萨帕台阿多舞”(Zapateo)。19世纪晚期常用于竞赛,以展现男子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以及灵敏度和持久力。通常两人或多人相对而站,由一人开始表演高难度的舞蹈,表演快完时向下一位舞者示意,第二位舞者立刻模仿前一位舞者的节奏和动作衔接继续舞蹈,也可加入更难的舞蹈元素以超过前一位舞者。当某一位男舞者不能再模仿前一位舞者时,竞赛就到此结束,舞技超强者获胜。南美牧人经常持续跳6到7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4]
此舞曲通常采用6/8拍,最大的特点是其相当快的速度和复杂的节奏。作为希纳斯特拉的第一首钢琴作品,也是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之一的《阿根廷舞曲》中的第一首(《老牧羊人之舞》)和第三首(《狂野高楚牧人之舞》)都是根据马兰波舞曲而创作的,舞曲错综复杂的节奏清晰可见。从第一首舞曲极具民族感的节奏中仿佛让我们见到了老牧人的强健体力和燃烧的热情;第三首舞曲自始至终不乏现代切分的节奏感,呈现出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牧人在辽阔的草原上狂舞的场面,他们的舞步充满了阳刚之气,节奏感强,步伐技巧灵活,表现出惊人的体力,让人振奋不已。
谱例2 《阿根廷舞曲Ⅰ·老牧羊人之舞》
谱例3 《阿根廷舞曲Ⅲ·狂野高楚牧人之舞》
1940年希纳斯特拉直接以马兰波舞曲的和声和节奏为素材创作了一首钢琴舞曲,并直接把它命名为《马兰波舞曲》,此曲能感受到高楚人在跳马兰波舞时的激烈场面。在他创作的芭蕾舞曲《牧场》(Op.8)的最后乐章中也有体现。
希纳斯特拉也常把舞蹈元素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极具有个性的音乐。在《克里奥人舞蹈组曲》的第五首中,希纳斯特拉在运用3/4拍和6/8拍混合节拍的同时,又插入了5/8拍和7/8拍,作曲家把这种形式叫做一种“升华的马兰波”。
谱例4 《克里奥人舞蹈组曲Ⅴ·谐谑曲》
3. 森巴舞(Zamba)
森巴舞相传起源于北非的摩尔人在庆典中跳的舞蹈“桑布拉”(Zambra),16世纪中叶以“森巴库恩卡”(Zam bacuenca)舞(也叫“手帕舞”)的形式由西班牙人带入到南美洲,随后被分成两种各具特色的舞蹈,一种是盛行在阿根廷西北部的“森巴”(Zamba)舞,另一种是盛行于玻利维亚和智利一带的“库恩卡”(Cuenca)舞。[3]938森巴舞经常由一对男女相互围成圈表演,他们彼此优雅地挥舞着手中的手帕,传递着浪漫的情怀。此舞舞步是一种交替看似像走路的步伐,在同一时间走两步或三步。
森巴舞曲的拍号大多为6/8拍,以切分节奏为主要的节奏特点。森巴舞舞步较缓慢,速度一般采用慢板到中板之间,但希纳斯特拉常常会给出比通常森巴舞曲更慢的标记,例如在《阿根廷舞曲》中的第二首中就有所体现,曼妙的旋律展现了阿根廷人浪漫、安静、温存的一面。
很多森巴舞曲以一两小节的节奏为动机,进行扩充和变化。例如在《克里奥人舞蹈组曲》中的第一首,就也采用了森巴舞曲的基本节奏,速度也很慢,使我们感觉到了诗意如画的景色,音乐触动人心。
谱例5 《克里奥人舞蹈组曲Ⅰ·很弱的小柔版》
三、希纳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对当代钢琴学科的启发
希纳斯特拉的早期钢琴作品与阿根廷民间传统舞蹈息息相关,阿根延舞蹈是他早期钢琴作品的源头,加强对阿根廷民族舞蹈的解读是学习、研究和演奏希纳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舞蹈的历史背景、节奏特点、舞蹈性格特征等民俗文化特点的进一步了解,可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情绪、力量和律动。同时,对希纳斯特拉作品的此种研究范式不应该仅仅局限在音乐家本身,当我们把希纳斯特拉的艺术探索放置在20世纪音乐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看待时,我们发现希纳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里的艺术探索对当今钢琴学科的发展无疑同样具有宝贵的启发意义。20世纪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在各领域内呈现出勃兴的态势,将不同领域的研究素材融会贯通于一体的研究方法为单一学科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希纳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在钢琴技艺的基础上对阿根廷传统民间舞蹈元素的吸收与融合,便是这种活力的有力注解:它既维护了钢琴艺术的规范性又增添了作品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多元性,不同领域艺术之间的触类旁通便在这种研究范式的推动下得以最具体的展现。
这一切更为当代钢琴学科的发展引入了一种新的视野,它引导了钢琴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的融合与渗透,促使音乐人以一种更契合现代精神的音乐思想和更全面的深度去研究钢琴作品。无论是古老与神秘的东方,还是现代与开放的西方,无论是对动态的艺术(如舞蹈)还是对静态的艺术(如建筑),吸收其他门类艺术作品深度内涵的创作思想必将在更广阔的深度上推动钢琴学科未来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希纳斯特拉及其作品,仍旧属于我们的时代。
责任编辑:李姝
参考文献:
[1]由熹.特立独行的创造者——阿根廷作曲家金那斯泰拉的钢琴创作[J].人民音乐,2008(6):82.
[2]F E Kirby.Music for Piano:A Shorthistory[M].Oregon:Amadeus Press,1995:358.
[3]Don Michael Randel.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M].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4]Mark Grover Basinski.Alberto Ginasteras use of Argentine folk elements in the sonata for Guitar Op.47[D]. Tucson: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