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贫困人口学历特征及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刘顺霞 侯小雨 闫志利

    

    

    【摘 要】培训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需求调查是实施培训的首要环节。在河南省选择了三个贫困县,调查了贫困人口的学历特征及培训需求情况,发现河南省贫困人口多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时长等需求均存在差异。实施精准培训扶贫,需精准调查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优化培训要素,持续提升培训要素质量水平,强化培训活动管理,健全培训效果评价追踪制度。

    【关键词】河南省;贫困人口;学历特征;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1-0082-07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培训是积累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有助于“拔穷根”,阻断代际贫困,是促进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途径。陈雪梅(2018)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认为必须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任务,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满足贫困人口培训的个性化需求。[1]其他针对贫困人口培训的研究多围绕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展开,有关精准培训扶贫的研究较少。需求调查是实施培训的首要环节,培训需求与被培训者的人口学特征密切相关,[2]实施精准培训,必须精准分析贫困人口的培训需求。本研究选择河南省三个贫困县,调查了贫困人口的学历特征及培训需求情况,旨在辨析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的差异,为实施精准培训、精准扶贫提供重要依据。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

    (一)调查方法

    基于河南省、河北省部分培训专家的意见,借鉴以往研究成果,采用Delphi法制定了河南省贫困人口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设定了基础信息和培训需求两部分。基础信息部分采集了贫困人口性别、年龄、学历状况等特征,培训需求部分设定为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时长7个维度(或要素)、34个选项,各选项均为单选题。调查问卷经信度、效度检验,确认在可使用范围之内。

    问卷調查由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和在读学生利用2017—2018学年寒假实施,调查对象限定为河南省太康县、舞阳县、沈丘县三县。依据培训要求,调查对象限定在16—60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调查共发放问卷1 400份,回收问卷1 287份,问卷回收率为91.93%;按问卷填写多项、漏项等标准,剔除无效问卷244份,确定有效问卷1 043份,问卷有效率为81.04%。

    (二)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汇总,建立了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的差异。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建立“需求强度”概念,用于表达不同学历贫困人口的培训需求状况。“需求强度”本为营销学术语,指顾客对某种商品需求的迫切程度,用对某种商品有需求的人口(目标顾客)与总人口之比表示。本研究将“培训需求强度”(Demand intensity,DI)定义为贫困人口对职业培训服务这种“商品”需求的迫切程度。为便于比较分析,将培训需求强度分解为“相对需求强度”(Relative demand intensity,RDI)和“绝对需求强度”(Absolute demand intensity,ADI)两种类型。其中:

    相对需求强度(RDI)=某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要素某选项需求人数/相同学历贫困人口对相同培训要素需求总人数。

    绝对需求强度(ADI)=贫困人口对培训要素某选项需求人数/调查贫困人口数。

    公式中的“人数”指填写有效问卷的人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贫困人口学历状况的调查分析

    河南省贫困人口学历状况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河南省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49.67%;初中学历贫困人口数量次之,占调查总人数的44.87%;再次是高中及中职学历,占调查总人数的3.64%;大专(含高职)及以上的贫困人口数量最少,仅占调查总人数的1.82%。入户调查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多因身体残障和疾病所致。

     从性别状况看,河南省贫困人口以男性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56.18%。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中职男性贫困人口比例分别占同学历调查总人数57.14%、54.91%、63.16%,均高于女性。大专以上学历女性人口比例为52.63%,高于同学历男性人口。入户调查发现,大专以上学历10位女性贫困人口中,有四位因照顾家庭病人致贫。

    从年龄状况看,河南省年龄在41—50岁的贫困人口最多,占调查贫困人口总人数的27.71%;其次为51—60岁贫困人口,占调查贫困人口总人数的26.85%;再次为31—40岁贫困人口,占调查贫困人口总人数的23.11%;21—30岁贫困人口较少,占调查总人数的17.85%;20岁以下的贫困人口最少,仅占调查贫困人口总人数的4.50%。小学及以下学历年龄在51—60岁的贫困人口最多,占同学历贫困人口的30.11%;初中学历年龄在41—50岁的贫困人口最多,占同学历贫困人口的29.27%;高中及中职、大专及以上学历均为年龄在21—30岁的贫困人口最多,分别占同学历贫困人口的34.21%、42.11%。可见,河南省贫困人口呈现出随学历提升年轻化趋势。

    (二)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河南省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1.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设定为七个选项,分别为文化教育类、专业技术类、法律知识类、经营管理类、休闲娱乐类、创新创业培训和其他。由表2可见,河南省贫困人口对培训内容的绝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专业技术类、经营管理类、法律知识类、创新创业培训、文化教育类、休闲娱乐类、其他。

    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内容的相对需求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专业技术类的相对需求强度均为最大,第二需求因学历不同各异。其中,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文化教育类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初中学历贫困人口对法律知识类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经营管理类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创新创业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创新创业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呈随学历水平提升相对需求强度增加趋势,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创新创业培训相对需求强度位于第六位,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创新创业培训相对需求强度上升至第二位。

     2.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设定为面对面授课、现场培训、多媒体培训和多方式结合等四个选项。由表2可见,河南省贫困人口对培训方式的绝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现场培训、面对面授课、多方式结合、多媒体培训。

    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方式的相对需求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方式的相对需求强度与绝对需求强度一致;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方式的相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现场培训、多方式结合、面对面授课、多媒体培训;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方式的相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多方式结合、现场培训、多媒体培训、面对面授课。除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方式相对需求强度中位于第二位之外,其余学历贫困人口对现场培训方式的相对需求强度均为最大。以此判定:现场培训是河南省贫困人口最被认可的培训方式。初中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现场培训和面对面授课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高中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现场培训和多方式结合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

    3.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设定为社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机构和社区(乡、村两级)培训等四个选项。由表2可见,河南省贫困人口对培训机构的绝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社区培训。

    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机构的相对需求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企业培训机构的相对需求最大;其余学历对职业院校的相对需求强度最大,对社区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相对较低。以此判定,河南省贫困人口对职业院校作为培训机构的认可度较高,其次为企业培训机构,对社区培训的认可度最低。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处于第二位;小学及以下学历和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小;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企业培训机构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小,均分别处于第三位和第四位。

    4.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设定为县乡技术人员、农业经营大户、专家学者、企业技术人员、其他等五个选项。由表2可见,河南省贫困人口对培训教师的绝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专家学者、县乡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农业经营大户、其他。

    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教师的相对需求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专家学者的相对需求强度最大;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县乡技术人员的相对需求强度最大;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农业经营大户的相对需求强度最大。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县乡技术人员的相对需求大于其他学历人口;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专家学者的相对需求强度最大;对农业经营大户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小;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县乡技术人员的相对需求强度小于其他学历人口,对农业经营大户的相对需求强度大于其他学历人口。以此判定,河南省贫困人口对专家学者作为培训教师的认可度较高,其次为企业技术人员。但是,小学学历贫困人口对企业技术人员的相对需求强度排名仅为第四位。

    5.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设定为县城、乡镇、村里和生产现场四个选项。由表2可见,河南省贫困人口对培训地点的绝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乡镇、村里、生产现场、县城。

    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地点的相对需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的贫困人口对培训地点的相对需求强度与绝对需求强度排序一致;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更傾向于在村里接受职业培训;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更倾向于在生产现场接受职业培训。以此判定,河南省贫困人口倾向于选择在乡镇接受职业培训,其次是村里,再次为生产现场,选择县城培训的意愿较低。可见,河南省贫困人口倾向于选择离自己居住地较近的培训地点。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村里接受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最大;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村里接受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排名第二;大专及以上学历则对村里接受培训的意愿排至第三名。以此判定,河南省贫困人口随着学历的提高,选择村里为培训地点的相对需求强度逐渐减小;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倾向于选择乡镇为培训地点;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贫困人口更倾向于在生产现场接受培训。

    6.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设定为六个选项,分别为农闲季节、根据农业需要、出门务工前、随时举办、晚上、其他。由表2可见,河南省贫困人口对培训时间的绝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农闲季节、根据农业需要、晚上、出门务工前、随时举办、其他。

    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时间的相对需求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大专及以上学历以外,其他学历贫困人口对农闲季节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最大,根据农业需要排在第二位。以此判定,河南省贫困人口倾向于选择在农业闲暇时间接受培训,这可能与调查样本选择的贫困人口多数务农有关。随着学历提高,贫困人口对农闲季节接受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逐步减弱,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农闲季节接受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排至第二位。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出门务工前和随时举办的相对需求强度较低,这可能与调查样本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有关。

    7.培训时长

    培训时长设定为一周以内、一周至一个月、一个月至半年、半年以上等四个选项。由表2可见,河南省贫困人口对培训时长的绝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一周至一个月、一周以内、一个月至半年、半年以上。

    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时长的相对需求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的贫困人口对培训时长的相对需求强度与绝对需求强度排序一致,其他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时长的相对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一周以内、一周至一个月、一个月至半年、半年以上。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半年以上培训时长的相对需求强度均最低,说明培训时长超过半年会减弱参与培训贫困人口的积极性。贫困人口对一周至一个月培训时长的绝对需求强度最大,小学及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对一周以内培训时长的相对需求强度最大,可以此确定各类培训的时长。

    三、调查结论与对策

    (一)调查结论

    1.河南省贫困人口性别、年龄和学历状况

    本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贫困人口呈现出学历水平较低、年龄略大、以男性为主等三个特点,初中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占调查贫困人口总人数94.54%,40岁以上贫困人口占调查贫困人口总人数的54.56%,男性贫困人口占调查贫困人口总人数的56.18%。以此推断:学历水平较低是制约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障碍,但由于多数贫困人口年龄略大,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已经不尽符合实际。唯有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专项技能水平,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自身及家庭收入,进而实现尽快脱贫的目标。

    2.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培训要素的绝对需求

    本调查结果表明,从培训内容看,河南省贫困人口对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的生产经营类知识培训的需求最大;对法律知识、创新创业知识培训的需求次之;对文化知识、休闲娱乐知识的综合素质类培训需求相对较低。从培训方式看,河南省贫困人口对现场培训、面对面授课两种培训方式的需求最大;其次为多方式结合;对多媒体培训方式的需求相对较低。从培训机构看,河南省贫困人口对职业院校作为培训机构的需求最大;对企业培训机构的需求次之;再次为社会培训机构;对社区作为培训机构的需求相对较低。从培训教师看,河南省贫困人口对专家学者、县乡技术人员作为培训教师的需求最大;对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培训教师的需求次之;对农业经营大户和其他人员作为培训教师的需求相对较低。从培训地点看,河南省贫困人口对乡镇、村里作为培训地点的需求较大;其次为生产现场;对去县城接受培训的需求相对较低。从培训时间看,河南省贫困人口对农闲季节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作为培训时间的需求较大;对晚上、出门务工前实施培训的需求次之;对随时举办和其他时间安排的培训需求相对较低。从培训时长看,河南省贫困人口对一周至一个月培训时长的安排需求最大;其次为一周以内或一个月至半年;对半年以上培训时长的安排需求较低。

    以此推断,满足河南省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的最优要素组合为:由职业院校组织专家学者在农闲季节赴乡镇对贫困人口面对面开展为期一周以上、一个月以内的专业技术类培训。以上,亦为河南省对贫困人口实施培训最为理想的安排。唯此,才能使河南省扶贫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

    3.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培训要素的相对需求

    本調查结果表明,从培训内容看,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均对专业技术类培训相对需求最大;从培训方式看,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现场培训相对需求最大,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多方式结合的相对需求最大;从培训机构看,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企业培训机构相对需求最大,初中、高中及中职、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职业院校相对需求最大;从培训教师看,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县乡技术人员培训的相对需求最大,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专家学者培训的相对需求最大,大专及以上贫困人口对农业经营大户培训的相对需求最大;从培训地点看,小学及以下学历贫困人口对在村里培训的相对需求强度最大,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在乡镇培训的相对需求最大,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在生产现场培训的相对需求最大;从培训时间看,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农闲季节培训的相对需求大,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实施培训的相对需求最大;从培训时长看,小学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学历贫困人口对一周以内的培训相对需求最大,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贫困人口对一周至一个月培训的相对需求最大。

    由此判断,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时长的需求不同。本着“不让一名贫困人口在全面建设小康路上掉队”的理念,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在开展面向贫困人口的培训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的差异,尽力满足每一位贫困人口对培训要素的个性需求,进而实现精准培训、精准扶贫。

    (二)对策建议

    1.精准调查贫困人口培训需求

    基于职业教育的治愚扶智效能,世界各国均将培训作为治理贫困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引领我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治贫道路,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实践证明,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精准确定帮扶主体,精准实施帮扶举措。[3]对培训工作而言,实现精准培训必须精准掌握贫困人口的培训需求状况,保障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各种培训活动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本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的相对需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实现精准培训,各级政府培训主管部门及各类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活动之前,应基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科学调查不同学历贫困人口的培训需求,并尽力细化量化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时长等,为制定与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相匹配的培训规划和培训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精准培训扶贫的实施效果。

    2.依据培训需求优化培训要素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广泛重视。实施精准培训扶贫也需要高度重视培训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解决贫困人口培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达到持续提升精准培训扶贫成效的目标。本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要素的相对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府相关部门及培训机构应针对不同学历贫困人口的培训需求,将精准培训落实到各个要素。例如,对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贫困人口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尽可能地进行现场面对面教学等;对初中、高中及中职学历的贫困人口应由专家学者实施培训,并尽量在生产现场进行;对大专及以上贫困人口应注重培训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对培训知识的理解和转化,并适当地安排一些创新创业类培训。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使培训要素按贫困人口需求聚集在一起,实现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扶贫效能。

    3.持续提升培训要素质量水平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发达国家均主张将培训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兴办。[4]也有学者直接提出,国家应提供免费教育减少贫困,通过培训提升劳动力价值,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Daniel Rauhut等,2006)。[5]为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我国政府也安排财政资金实施了“雨露计划”转移培训扶贫项目、精准脱贫技能培训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等,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本调查发现,河南省部分贫困人口反映参加培训带来的经济收益与支付的相关费用不成正比,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地点等要素仍未满足贫困人口的自身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应在加强各项培训活动扶持力度以及培训效果宣传的同时,持续提升各培训要素的质量水平。无论是培训教师选择,还是培训方法确定等,均以满足当地贫困人口需求、适应贫困地区实际为目标,以此吸引更多的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4.强化贫困人口培训活动管理

    世界发达国家中央及地方政府均设有专门机构管理或社会组织统筹农民培训工作,能够确保培训需求调查的顺利进行。[6]河南省贫困人口以农民为主,各级政府面向贫困人口开展的培训活动虽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培训需求调查不到位现象极其严重。部分培训活动或凭长官意志实施,或追求本单位自身业绩,经费、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分散,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政府多个部门均具有农民培训职能,导致面向贫困人口实施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经常出现重叠现象,既降低了贫困人口培训的效率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资源和培训经费的浪费。建议河南省建立统一的贫困人口培训管理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努力形成“一个部门牵头、一个计划统筹、一批职能部门承办、多个培训机构实施”的局面。通过科学调查培训需求、统筹规范管理等措施,使现有培训要素发挥更大的作用。

    5.健全培训效果评价追踪制度

    贫困人口的培训效果不仅涉及各级各类扶贫基金的使用效率问题,也直接影响到贫困人口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关联到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在实施培训前,政府相关部门及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状况,精准调查贫困人口培训的现实需求与长远需求。通过建立“没有需求调查的培训不实施、不拨款”等规定,倒逼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培训机构做好贫困人口培训需求调查工作。按培训即时效果和培训后期效果两个层面,建立第三方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促进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更好地满足贫困人口培训需求,让贫困人口接受培训后产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建立培训后效果追踪制度,一方面观察贫困人口接受培训后的增收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另一方面要调查贫困人口持续接受培训的需求,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实现永久脱贫,最终达到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雪梅.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教育脱贫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3):157—160.

    [2]谢晋宇.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7.

    [3]唐锐.基于培训视角对“扶贫三问”的探索解答:以宜宾市委党校开展精准扶贫培训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18(2):80—81.

    [4]徐国庆.新福特主义与后福特主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56—59.

    [5]Daniel Rauhut, Neelambar Hatti and Carl-Axel Olsson, Economists on Poverty: An Introduction, editors Daniel Rauhut, Neelambar Hatti, and Carl-Axel Olsson. Economists and Poverty, from Adam Smith to Amartya Sen[M].Vedams ebooks Pvt. Ltd, 2006:87.

    [6]李玉松.發达国家政府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与借鉴[J].农业经济,2011(12): 49—51.

相关文章!
  •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孔冠桥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慢慢渗透在初中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数学这一必学学科,既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培养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设疑导思”

    杨兴军【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过程中有问题、有疑惑,这是师生共有的创造性活动。而“设疑导思”这一教学环节是一种使学生主动学习,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