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思考
丘斯佳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作为一门注重学生实践的课程,学生不但应该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随着信息技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质量,切实地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就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且信息技术技术所讲授的知识内容随着时代的更替更新也比较快,因此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和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信息技术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课程,但是由于知识点多而且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会出现很大的难度。而如果能够通过视频讲解,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界面直观地感受到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而且对具有不同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学生来讲,缩小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全方位地了解所讲的知识点,达到了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学目的,推动了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
一、通过学生实践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应用
传统的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机的广播演示,学生通过在教师控制的信息技术上对教师所演示的内容进行消化,然后教师讲解完后再通过实际的操作练习,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对于知识的创新应用以及学生技能的提升有较大的限制。学生也只是在教师操作一遍的印象之后进行操作,对于为什么这样操作,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明白。因此很不利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幻灯片时,教师讲授完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后,会由学生自己练习幻灯片的制作以及编辑。但是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只能够讲述重点的基础的知识。所以,那些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操作发现学习中遇见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没有讲述到的知识点,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学习教师所没有讲到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了其知识获取速度,还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压力,使那些有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通过微课教学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升教学的质量
在面对信息技术这样注重实际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过程与方法得变革,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学生学习中的差距,让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正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必须认识到,微课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上课一样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更新。所以,微课的教学形式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如果通过微课的形式讲解,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也会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下放松下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
比如,在《声音的应用于播放》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课堂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预留问题“电脑是如何播放出声音的?”然后引入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使用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5分钟以内的视频,通过视频中实际操作,来为学生展示音乐播放的方式,同时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应该将软件、硬件区别来进行展示,要让学生知道,电脑的声音是通过软件和硬件来进行播放的。微课教学中教师运用某一音频播放软件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進行实验,这样可以更快地让学生学会声音播放软件的打开及使用方式。教师在课后还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对视频的操作,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学生整体得到全面发展。
三、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改变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信息技术的学习的不仅仅是书面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提升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讨论、实际操作类等,通过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的机会,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水平、同时提升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教授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要跟学生强调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干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让学生通过微信、QQ等方式进行网络欺诈。此外在上网的时候不能当“键盘侠”,而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该多多探究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逐渐的普及化、网络化,它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鼓励学生多动手,乐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贯彻新课改的宗旨,通过知识储备与技能应用培养,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变来全面改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庆科.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2]孙礼兵.互动学习,点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8).
[3]吴蔚青.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