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照下的成人礼片段反思
康旭泰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期得到继承并创新,这是关系到民族文化之根能否得以延续的问题。厘清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并因地制宜地发挥其价值,这是中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里以一篇成人礼发言稿部分内容为例,探讨文化创新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文化; 创新 ;文字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伟大任务。那么,对于普通中学而言,首先应厘清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传承体系之中我们能做点什么。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要做到薪火相传,我们就必须对传统文化作深刻的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读点经典,搞些活动,把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肤浅化、平庸化、功利化,最终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一、传统文化的分类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界定
一般而言,传统文化有两个层面,即精神理念与物质载体。精神理念是内在的,核心的,是灵魂得以栖息的地方;物质载体是外在的,表象的,是文化存在的表现形式。如果用“人”作比方的话,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和“形体”之间的关系。但又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时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道法自然”观念,“天人合一”思想,“仁义礼智信”等修身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追求等都属于前者,但又借助于“经史子集”和各种民情风俗等外在形式而存在;后者如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又是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载体。我们之所以细分这一概念,其目的就在于甄别优秀传统文化与千百年来堆叠起来的糟粕,将“鱼翅”拿来消受,遣散“姨太太”,送“鸦片”进药房,让“大宅子”熠熠生辉。
二、当代中学教育迫切需要优秀传统文化
近代中国积弱积贫,饱受列强欺辱,内忧外患。胡适、陈独秀、鲁迅等先哲发起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导致优秀典籍走向没落。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的摧残,传统文化已是千疮百孔了。苏联解体对红色信仰的削解,转型期社会人们对利益的追逐,改革开放,西方享乐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对青少年的腐蚀。信息化时代网络游戏、玄幻鬼怪武侠小说的迷惑,手机微信、电视娱乐节目、故事会等快餐文化的误导,再加上独生子女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个性开放又感情脆弱等因素导致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内驱力不够,理想不高,意志不坚。这些因素使学校教育举步维艰。可以说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几乎出现断层,这一现实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警醒和思考。
三、怎样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虽然先贤们用药太猛,但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已成必然。我们要做的只有反省之后的奋起直追。因为我们的民族之魂不能丢,民族之根不能断。
因此,将传统文化分类并扬弃,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与时代风貌相协调,以学生认知水平为依据,用新颖的形式创新为以生态和谐和审美生存为指向的生态审美文化,这应该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土壤里生根发芽的有效途径。举例而言,让学生参加成人礼,在规范学生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加强自己的身份认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三月十二日,我校高三学子举办成人礼仪式,学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在,笔者仅就仪式中涉及到文字学知识的一篇演讲稿的主要内容做点提炼,来抛砖引玉,探讨文化继承与创新问题。
“人”,篆文“ ”突出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形,表明人的劳动属性。而楷书的“人”为一撇一捺,是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的白描形象。象征着人永远走在路上。表明“奋斗”、“行走”是一个活着的人的不二选择。
“大”,金文“ ”像一个脚踏实地,张开两臂,顶天立地的人。《说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这个字将人与天地等同起来,表明人在天地之间的伟大地位。所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自己,超越自己。
“立”,甲骨文“ ”像一个人“ ”站在地上。“ ”,表示地面。象征一个人要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便是明证。
“夫”,甲骨文“ ”是在“大”( )的头部加一横线,这一横线即发簪。古代男子十五岁束发,标志着告别了童年,二十岁加冠,表示成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责任与担当的集中体现。陶渊明“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等都是对男子汉精神境界的概括。
“天”,篆文“ ”为“大”上一横。表示一个人头顶苍穹。 该字实将“夫”的一横上推到了头顶,也即“立”字的“地”升到了“天”。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说,这个“天”,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空,而是一种“天道”的象征。头顶蓝天,我们做事要顺乎天理,做到“无欺”。即儒家所说的“慎独”。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信”。光明磊落,胸襟坦白,这也是一种修为。
“成”,甲骨文“ ”表示手持斧钺守城之意。无论是保卫国土,还是开疆拓土,都表明成功来之不易。而“成人”更是不易。古人所说的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应为“成人”之典范。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为界。”超越自己就是时代赋予“成人”的光荣使命。人生境界,至真至善至美而已,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不二法门,便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众所周知,民族精神往往蕴含在优秀典籍之中,而解读典籍需要文字根基。溯流而上,从文字学角度识字可得事半功倍之效,再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其教育意义应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赵奎英.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N].文艺报·理论与争鸣,2013,(8).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