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到华北:一个中国军人的历史抉择

    时间:2017.9.12 - 10.7

    地点:北京·中国摄影展览馆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十周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从东北到华北:一个中国军人的历史抉择”主题展览于9月12日下午在中国摄影展览馆开幕。此次展览以共和国开国上将、原东北军将领吕正操投身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光辉历程为主线,通过图像史料、档案文献等珍贵资料,再现了吕正操从东北军爱国军官到共产党抗日将领的成长过程,为人们讲述了一代抗日名将的戎马往事。

    展览包括三大主题,分别展示了吕正操的早年成长经历,领导东北军部队改编为共产党抗日武装的过程,及其在华北御侮抗战中的突出功绩。秉承“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主题,展览内容突出史料的独家性、准确性、多元性。展出的250余幅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主要来源于美国国家档案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等海内外7家文献典藏机构。展览还展出了吕正操将军及摄影家石少华的后人珍藏的一手图像资料,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的摄影师或军人所拍摄的影像,其中很多是首次公开亮相。

    遗址与图像:牛津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研究计划

    时间:2017.9.16 - 12.31

    地点:北京·OCAT研究中心

    此次展览为2017 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展览,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遗址·实物·传记:考古与摄影”,由牛津大学考古研究所历史环境图像资源库主持。使用幻灯片、数码照片等展示不同文化中考古语境下的文物和遗址,拍摄地点涵盖欧洲北部、非洲北部及地中海东部等地区。并展示了同一文物或者遺址在不同时期的照片。展览呈现了约150年来文物与遗址流变的历史,用视觉与想象勾勒遗址与实物的“传记”。

    第二部分为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主持的“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东亚艺术中心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散落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造像进行了广泛的记录与归档,并结合石窟和流失造像的三维信息,实现对石窟整体原貌的数字重建。本部分展览也是一次将历史图像与新数字显示技术(视频、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探索。

    第四届美术文献展/应力场

    时间:2017.9.15 - 10.20

    地点:湖北武汉·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展览由冯博一任主策展人,王晓松、魏皓啟(新西兰)、张婷、严舒黎、夏梓组成策展团队。展览主题为“应力场”,借用的是物理学、地质学术语:所有的机体受外力影响时自身结构产生变形,对内强化为内在结合力,对外则形成反抗外因的反作用力,其结果则是“应力”所呈现的整体形态。展览以此为关键词,强调直面当下各种问题的艺术创作,应该逐渐打破从内到外逐渐套路化的思维,构建一个以视觉为主体的全方位的“应力场”,并传递给艺术之外有同样关心这些问题的人。

    共有57位中外艺术家(小组)的127件(组)作品参展,涉及摄影、影像、装置、雕塑、绘画、行为、声音等多媒介方式。参照“应力场”的作用类型,策展人将参展作品分别归入“塑力”(塑造事物的促进力、影响力)、“合力”(作用于同一事物上的多种力之和)、“变力”(形变与所受力之间的一种转化关系)和“隐力”(凝聚于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四个单元。艺术的“应力场”本质上是作品与作品、作品与展场之间形成的交叉与重叠,对话与对抗等多重关系。

    昨天的中国

    —阎雷 法国摄影师行摄中国三十年

    时间:2017.10.1 - 11.15

    地点:福建福州·融侨艺术空间

    展览由陈旻策划。1962年出生的阎雷(Yann Layma)是继卡蒂埃-布勒松、马克·吕布和刘香成后,专注拍摄中国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西方摄影师之一。展览展出了50余幅阎雷摄影作品,配合“阎雷在中国纪年表”的图文阅读装置,展现摄影师30年来在中国的行摄旅程,以图像勾画转型期中国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展览增加阎雷于福建地区所拍摄照片的篇幅,包括1996年从深圳至上海的公路行旅中所拍摄了福建土楼以及闽南地区、福州平潭和闽北渔村等地的影像。

    港口城市:行动中的中国港城影像计划

    时间:2017.10.21 - 11.16

    地点:浙江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

    “港口与影像:行动中的中国港城影像计划”是中国港口博物馆委任何伊宁和王欢策划、组织的展览项目,希望借助摄影这一可以跨越艺术与非艺术语境的媒介来探索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港口地区发展的现实环境,以及港城空间关系下发展中的问题。本项目选取7座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泉州、广州、南京、上海、香港和大连)作为切入点,尝试利用摄影作为文化生产模式的功能,去分析上述港口的现代性与历史传统在建筑、空间、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呈现, 并讨论现代的港口城市与传统交接中所表现出的地域特点,或是与历史或现代语境相关的话题。

    展览邀请了不同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职业摄影艺术家陈文俊&江演媚、黄臻伟、李超瑜、徐浩、杨圆圆、郑川和朱岚清,分别就这7座港口及其所属的城市进行实地拍摄。他们分别从自身兴趣和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上述地理区域的港口、腹地、贸易空间,以及空间内所开展的人的活动进行挖掘,最后通过平面摄影、录像、声音装置等媒介展现其成果。

相关文章!
  • 双目标控制选择Rayleigh阻尼系

    王淮峰 楼梦麟 张如林摘要: 合理选择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比例阻尼系数的振型频率对于准确计算场地地震响应有重要影响。提出以土层表

  • 准双曲线角齿轮加工参数的三维

    王慧文 王恩泽 孙晓娟摘 要:本文提出利用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准双曲线角齿轮切削加工参数的方法。首先建立准双曲线角齿轮齿面的数学表

  •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

    田野 于新民 张忠傲摘 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这种情况可以表现的更加的明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很多,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