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研究
李杨
[摘 要] 根据最新的研究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当中有近六成的中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缺乏动力和热情,在个人性格上比较怯懦自卑,在人际交往方面常常出现矛盾,感觉孤独,甚至有一小部分中职学生由于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走向极端。因此,构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145-01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性格敏感、沖动易怒,加之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低龄化,因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及时帮助中职学生疏解心中的负面情绪,用健康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本文将重点围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论述。
一、“三位一体”心理教育模式的概述
“三位一体”模式是当前公认的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由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和家庭构成,中职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是“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体,家庭是“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干力量,其中又以社会和家庭作为“三位一体”模式中的中坚力量。三管齐下全方面深入落实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中职生将心中的负面情绪尽快排解出去,建立健康的人格,能够用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面对日后的学习生活。
二、构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
首先,中职教师需要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自学意识,主动学习心理学、心理健康等相关专业知识,参加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程度。在平时,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和行为变化,积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和排解。另外,根据学生具体所学专业知识,教师可以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优秀的名篇佳作,类似《紫藤萝瀑布》《生命 生命》等,引导学生感知和体味作者对生命的向往和热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命意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利用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
(二)加强学校与各教育机构的协同合作
中职学校需要在校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当中,学生则更加容易接受。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歌手比赛、朗诵比赛等,鼓励学生彰显个性,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联系。另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室、开辟心理专栏等,在校园内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其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纠正人格,并为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教育机构以及专业心理机构也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联合学校积极举办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也需要从社会上聘请专业的心理专家为校内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政府在社会中应积极宣传带有正面色彩和积极能量的新闻事件,形成一种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扫清一切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障碍,为落实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大
环境。
(三)学校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
中职学校和教师需要经常和学生家长联系和沟通,包括任课教师。当前在中职学校当中有很多任课教师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交由学校和班主任完成,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甚至有很多任课教师从来没有与学生家长联系过。在“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要求学校和教师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向其汇报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举办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知识讲座、宣讲会等,帮助学生家长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和学习情况之外,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与中职学校和社会携手合作,共同为中职学生创建温暖和谐、积极健康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此环境下实现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求中职学校和教师作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教师需要加强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程度;学校也需要积极与社会和各教育机构协调合作,聘请优秀心理教育专家在学校开设知识讲座,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家长作为骨干力量,应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三者合理分工、默契配合,共同落实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刘昱.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8):72-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