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环境与幼儿探索活动

    傅萸

    

    

    随着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户外环境创设,对于户外环境的认识也从单一的运动场转变为多样化的游戏场。户外环境是幼儿最喜欢的空间,幼儿可以尽情奔跑、自主选择、自由玩耍。高质量的户外环境能诱发、支持幼儿高质量的探索活动,真正实现空间自主、时间自主、材料自主、方法自主、玩伴自主。苏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若干所幼儿园成立了户外环境研究项目共同体,确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探寻户外环境与幼儿探索活动之间的关系,梳理将户外环境与整体课程建立联系的思路以及支持幼儿探究的有效策略,为区内幼儿园共同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提供参考。

    一、充分利用园内的各种自然资源

    幼儿园这个概念刚刚诞生时,其隐喻是花园、乐园。所谓花园,意味着幼儿园是长满植物的生机盎然的地方;所谓乐园,意味着幼儿园是幼儿游戏的乐园、探究的天堂。幼儿园内花草树木、泥土石块、风雨阳光、鸟鸣虫叫等丰富多样、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的自然资源,蕴含了激发幼儿兴趣、促使幼儿发现问题和满足幼儿需求的各种可能。例如,在幼儿园户外环境建设中,我们有计划地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努力做到“四季有花开,当季有果吃”。这些自然资源不仅具有美化环境、供人观赏的作用,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探究价值。春天,幼儿观察、比较幼儿园各种植物的叶子、花朵的特点,记录、统计不同植物的花期,建立“植物档案”。夏天,幼儿去寻找各种昆虫,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秋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称重,从自己种植的南瓜中找出“南瓜大王”。冬天,幼儿去寻找幼儿园的落叶树、常绿树,讨论花草树木是如何过冬的。教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它们在不同情境中为幼儿开展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服务。幼儿在观察、实验、采摘、品尝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想法和新行动,思维被激活了,视角更多元了,表达更丰富了,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而这些探究活动也启发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如何将自然资源真正变成课程资源。

    例1 落叶池(中班)

    龙惠幼儿园的幼儿在捡拾落叶时,发现树叶容易随风飘走,于是就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存放。经过一番寻找,他们选中了玩水池。他们先把玩水池清理干净,然后将收集的各种落叶放进去,玩水池变成了“落叶池”。幼儿在“落叶池”里抛洒、堆叠落叶,说是“下叶子雨”“跳叶子山”。他们还在“落叶池”中模仿游泳动作,把自己的身子埋在落叶中变成树叶人……活动后,幼儿还用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继续探究新的玩法,开启了落叶创想之旅。他们借形想象,将落叶与石头、树枝等组合起来造型,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记录;他们还尝试将落叶填埋到种植园地做肥料……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赋予了落叶新的生命和活力。在此过程中,幼儿获得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例2 柚子树(大班)

    深秋,惠丰幼儿园教学楼前的两棵柚子树结满了果实,散发出阵阵清香,这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柚子树到底有多高?每棵树上有多少个柚子呢?于是,幼儿尝试用玩具柜、梯子、垒高的轮胎、连接变长的竹竿等测量,但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幼儿想到从与柚子树差不多高的楼层处放一根绳子下来,再用皮尺测量绳子的长度。最终幼儿成功地测出两棵树高分别是12.8米和9.6米。测量了树的高度后,点数柚子个数又是一个挑战。有的幼儿说从外圈往里数,有的幼儿说两个两个地数。但是,他们发现由于柚子太多且有树叶遮挡,大家数出来的结果不太一样。最后,大家商议决定先将成熟的柚子摘下来,这样树上的柚子少了,就容易数了。结果,幼儿用这样的方法成功统计出两棵柚子树上共结了68个柚子。幼儿还通过称重、比较评选出“柚子王”,并通过观察、比较、品尝来了解柚子的外形、气味、果肉颜色、味道、籽的大小等特征,最后一起制作柚子茶、柚子美工作品等。两棵柚子树引发了幼儿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推动了幼儿与自然环境的积极互动。

    例3 菇的秘密(大班)

    5月,连续下了一周的雨,狮山中心幼儿园的草地上长出了各种各样的菇,这些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经常去观察、比较:这些菇为什么不一样?菇喜欢长在什么地方?哪里还能找到菇?……他们发现菇喜欢和草、木、泥生活在一起;菇不喜欢阳光,喜欢阴凉潮湿的地方,等等。为了让幼儿对菇有更多的探究,教师查找资料,对菇的生长环境进行了研究,并有意识地在墙角、大树旁、屋檐下等阴凉潮湿的地方投放了木桩、树枝、稻草。又是连着几天下雨,木桩、树枝、稻草上都长出了各种菇,为幼儿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条件。他们开始调查统计:幼儿园的哪些地方有菇?每种菇有什么不同?幼儿园一共有多少种菇?哪种菇最多?此后,他们记录每天的温度和湿度,为菇建立生长档案。在建立档案时,幼儿发现菇的生长很难用尺子测量,而只能记录形态。他们还发现,菇的生长速度很快,生命周期很短,也很脆弱,菇一开始会“越长越大”“越长越高”(生长),然后就“越长越小”“越长越矮”(成熟、萎缩)。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丰富探索的条件,预设更多探索的可能性,让小小的菇成为了幼儿开展科学实验的极好资源。

    二、有意识地创建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的空间

    虽然幼儿园的许多户外游戏场、游戏设施都有固定的位置或特定的空间,但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变户外游戏场的原始功能,引发幼儿相应的探究,以满足幼儿多样化游戏和多元认知发展的需求。同時,教师也可以改造固定的游戏设施,让户外环境充满童趣,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引发幼儿更多的探究。例如,有的幼儿园借助雨水沟,改造完成了具有双层水循环系统的活水小溪,幼儿在那里养蝌蚪、捉泥鳅、建小桥、看薄冰。这些场地及设施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使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因此,规划户外环境时要有整体意识和整合意识。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不仅要注重场地、设施的整体性规划,也要关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有效性和整合性,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户外环境的作用。

    例4 “山洞”探险(小班)

    星韵幼儿园在小山坡里埋设了一条供幼儿钻爬的红色大塑料管道,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个“山洞”充满了神秘感:山坡上怎么会有个洞洞?洞洞里有什么?洞洞怎么是黑黑的?有的幼儿尝试把小木块往“山洞”里扔,还有的幼儿侧着耳朵听“山洞”里的声音。于是,教师和幼儿商量如何进“山洞”,有的幼儿带来了手电筒,有的幼儿套好了护膝,还有的幼儿戴上了安全帽,他们开始了“探险”。他们发现,“山洞”是矮矮的,要蹲着走;“山洞”里是弯弯的、空空的,没有什么东西;“山洞”不是特别黑,拐一个弯就可以看到前面;“山洞”是一个大管子……当幼儿走出“山洞”发现另一头就是玩沙池时,他们不害怕了。他们还对幼儿园的其他洞洞产生了好奇。他们发现滑梯的滑道是洞洞,钻网是洞洞,大轮胎是洞洞,纸箱隧道是洞洞……这些洞洞不仅不可怕,还特别好玩。洞洞给幼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探索机会,他们在探索洞洞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和经验。

    例5 小水沟(大班)

    龙惠幼儿园的幼儿向园长提出想在玩水池和玩沙池旁边建个小水沟,园长在综合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找来工人挖沟。这天,有几个幼儿来到未完工的小水沟里,用挖沙工具模仿着挖泥,他们的行为引来了更多幼儿的加入。他们有的用铲子,有的用树枝,有的用铁勺,并且发现树枝容易折断,而铁勺、铲子则能轻松挖泥。幼儿还将本来准备用水泥铺设在小水沟底部的鹅卵石拿到小水沟里玩,这个未完工的工程成了幼儿的游戏场所。幼儿在小水沟里灌上水,请来泥鳅做客,可是泥鳅放进小水沟后就找不到了。经过多次观察,幼儿有了新的发现:原来泥和水在一起,水会变得浑浊,导致看不清泥鳅,再加上泥鳅表面有一层滑滑的黏液,就更不容易被抓住了。他们也发现泥鳅游过的水面会荡起波纹,有波纹的地方就可能有泥鳅。于是,幼儿又找来鱼兜、水桶来捉泥鳅。教师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放手让他们探究,进一步感知泥土的沉淀现象以及泥土的特性。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取新经验,萌发新的兴趣点。

    例6 小池塘(大班)

    狮山中心幼儿园有一个美丽的小池塘,周围有木亭、小桥、假山、绿树,是幼儿最喜欢的地方。四季的变化让小池塘充满了生命力,教师努力挖掘小池塘的课程价值,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有趣的探究。春天,幼儿使用刷子、水桶、抹布等工具将池塘打扫干净,并注入干净的水,然后经过调查、商议,邀请蝌蚪、小鱼、螺蛳、铜钱草、水草等来到小池塘,举办了热闹的“开塘仪式”;夏天,小池塘变成了幼儿的水上游乐场,除了抓小鱼、打水仗等经典项目,幼儿还尝试在塑料瓶的盖子上、瓶体的不同位置上钻小孔,自制喷泉,并不断探究如何让“喷泉”喷得高、喷得远;秋天,幼儿拿来网兜、箩筐等工具清理落叶,还把落叶堆放到墙角处、大缸里堆肥;冬天,幼儿带来温度计、自制模具等进行“结冰”实验,还搬来垫子、梯子等造桥铺路,不断创新玩法,把小池塘变成了有趣的运动场。幼儿在开放、多变的小池塘中尽情玩耍、自主探索、自我发展。户外环境中的同种资源在不同的季节里体现了不同的探索价值,幼儿正是在与小池塘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探索了四季轮回的奥秘。

    三、放手让幼儿参与解决环境中的实际问题

    在成人本位的视角中,幼儿只是环境的享受者、适应者,很少成为规划者、创设者、改造者。而从儿童视角出发的环境创设则鼓励幼儿参与户外环境的改造,给予幼儿质疑、尝试、验证的机会,让幼儿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最终使他们在更高水平上达到认知结构的平衡,不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创设一个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应从成人视角走向儿童视角,基于幼儿的兴趣、想法和问题,邀请幼儿参与对环境创设的决策,倾听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例如,有的幼儿园在环境改造前请幼儿参与商议,幼儿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很多灵感;有的幼儿园把“一片空地上种什么”的决策权交给幼儿,他们在挑选种子、分工种植、持续照料、收获果实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有的幼儿园放手让幼儿讨论“小树林里可以玩什么”,在商议规划、收集和运输材料、解决材料固定等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真正成了环境的主人。深秋时节,幼儿除了品尝采摘下来的柿子、橘子,还用剩余的柿子和橘子举办水果集市、制作柿饼和橘子罐头、烹制橘皮茶等。寒冬来临,幼儿在小兔的窝里铺上稻草,一起设计、测量、收集材料以修建羊圈,在菜园里搭建暖棚帮助动植物顺利过冬。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经验的建构。

    例7 下雨的日子里(小班)

    每年的6~7月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下雨挡住了幼儿外出活动的步伐,幼儿“郁闷”的同时感知和体验了天气对自己生活与活动的影响,也对雨天外出活动充满了期待。下雨天可以干什么?科技城锦峰实验幼儿园的教师鼓励幼儿准备好雨伞、雨衣、雨鞋,到户外对雨进行探究。幼儿想知道雨水是什么颜色的,小雨滴都落在哪里了。于是,他们找来瓶瓶罐罐、铁盒、安全帽等不同材质、口径的容器,把它们放到屋檐下、操场上等不同地方进行“收集雨水”的实验,看一看、比一比谁接到的雨水多。幼儿发现屋檐下接的雨水多;小手没有瓶子接得多,因为指间有缝;口径越大的容器越容易收集雨水;雨水不是白色的,是透明的,等等。经历“收集雨水”的探究后,幼儿继续讨论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来做什么,最后决定用这些雨水浇花、洗自己的雨鞋、打水枪等。幼儿就是天生的探索家,让人烦心的梅雨季成了幼儿自主建构有关水的经验的最好的探索季、体验季,幼儿在探索中不仅解决了下雨天玩什么的实际问题,也发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8 铺小路(中班)

    星韵幼儿园里有一条用瓷砖铺设的小路,幼儿发现走在这条路上特别容易滑倒,便向园长建议重新铺设这条小路,园长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找来废旧水彩笔笔管、木片、瓶盖等看似不容易打滑的材料,把它们分别填到原来贴瓷砖的地方,这样,一条彩色小路就铺设完成了。可是,一场大雨把小路破坏了。幼儿猜测是选择的材料太轻了,于是决定重新改造。这次他们准备用瓦片铺路,但怎么才能在瓦片上走得稳呢?幼儿先在沙池里进行实验,他们发现:瓦片反着铺设容易积水,而且走上去不稳;竖着铺设需要挖很深的坑,而且要准备更多瓦片。最后,他们决定把瓦片正着铺设上去,但没过多久瓦片就被踩碎了,原因是拱起的瓦片下面是空的,承受不住太大的压力。于是,幼儿在每块瓦片的缝隙间填满了沙子。但是连着几场大雨,沙子被雨水冲走了,瓦片又被踩碎了。三次失败并没有让幼儿失去信心,他们通过調查、向别人请教,知道可以用水泥来固定。于是,他们重新拿来废旧水彩笔笔管、瓶盖等,利用水泥的粘合力,最终打造出了一条色彩斑斓且牢固安全的新路。正是户外环境中的不方便与不完善给予幼儿充分尝试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失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最终使幼儿获得了新的经验。

    例9 小菜园大变身(中班)

    暑期改造工程完工后,竹园幼儿园的小菜园变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片泥地。于是,教师和幼儿商量如何恢复原样。幼儿首先清扫垃圾。小菜园里的这些垃圾体积都较大,一个人搬不动,于是幼儿找来小推车、手套,三三两两地合作搬运。接着,幼儿开始商量如何分割菜地,最终决定全园12个班每个班一块。可是怎样才能把一块长方形的地分成12块呢?幼儿在纸上画出方法,最后通过投票确定了最方便的等分法。然后,幼儿带着规划图以及小木棍、绳子等材料来到现场,经过一番尝试,最后用绳子“画线”,并用捆绑在绳子两头的小木棍加以固定,将菜地划分成块。在分地时,幼儿发现鞋子上粘了很多土,于是就想到了要在菜地里铺小路。他们先用鹅卵石铺路,发现太费时,改用瓷砖铺路,又发现瓷砖有点滑且太宽,最后买来彩砖铺路,正合适。有的幼儿拿铲子挖土并负责运走,有的搬来砖头一块挨着一块铺整齐,有的拿着小榔头把砖头敲实。在三周的时间里,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小菜园里的小路铺好了,小菜园的面貌焕然一新。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享受着探索的乐趣,实现了自我成长。

    幼儿园户外环境中蕴含着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这些资源可以支持幼儿开展哪些探究活动?要想让户外环境资源真正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不断思考。

    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幼儿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空间,是幼儿积极探索世界、展开人际交往的空间。我们应该关注幼儿对于环境的兴趣与需求,支持幼儿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有益经验的自我建构;我们应该把环境的决策权、使用权、评价权还给幼儿,满足幼儿的情感、社会交往的需求,让幼儿真正获得存在感、掌控感。这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发掘户外环境资源的价值,也需要教师善于倾听幼儿对于环境的所思所想,更需要教师真正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只有这样,才能让户外环境资源更富有活力,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心灵。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五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

    谭玉霞 李永进摘 要: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浅谈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

    付聪【摘? 要】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是其任务之一,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