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看过了一阵阵热闹与轰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兴趣激发,引导自主学习,重视主题构建等策略的同时,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生长点上来,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下面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粗浅认识.
1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课程改革呼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克服了以往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既教学效益,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所以,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
1.2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中外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
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运动,它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价值追求. 因此,坚持求实,追求有效,理所当然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1.3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改变当前“高耗”“低效”教学现状的需要
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现象,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能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2 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单位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的认真,教的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也就是说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获得了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因此,我们衡量一堂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主要就应看它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3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加强教学准备,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3.1.1 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一名教师都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学中,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作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越能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对待课堂训练,教师则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并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课堂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2 落实《课标》,研究教材,把握教材,超越教材
有效教学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学中要始终紧扣《新课程标准》,以《课标》中的要求为基准,对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达到的学业程度进行衡量.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不少教师拘泥于教材,认为把教材教好就是达到《课标》要求.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和教学的关系,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并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特别要精心设计“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保证课堂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从人力、物力、时间、方法与过程上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与难点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3.2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的越好,就越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课堂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3.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 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就会展开思维主动去探索,教师只是适时进行点拨,打开学生智慧的闸门. 可以说教师的造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发展自己的弹跳力,自己跳过横杆,而不是教师把学生托过横杆. 教师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是学生在教师那块土地上采掘,“把舞台让给学生”,一个个学生的慷慨激昂,造成的是学生之间的聪明才智的相互感染,这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块脊薄的土地上采掘所能比拟的,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
3.4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 新课的导入、情景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景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想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坚持形成为内容服务,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5 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 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要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及时作出评价. 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既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 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它们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的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傅前晓.数学教学新理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克民,男,1973年4月生,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曾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1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课程改革呼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克服了以往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既教学效益,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所以,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
1.2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中外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
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运动,它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价值追求. 因此,坚持求实,追求有效,理所当然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1.3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改变当前“高耗”“低效”教学现状的需要
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现象,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能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2 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单位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的认真,教的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也就是说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获得了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因此,我们衡量一堂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主要就应看它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3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加强教学准备,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3.1.1 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一名教师都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学中,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作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越能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对待课堂训练,教师则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并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课堂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2 落实《课标》,研究教材,把握教材,超越教材
有效教学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学中要始终紧扣《新课程标准》,以《课标》中的要求为基准,对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达到的学业程度进行衡量.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不少教师拘泥于教材,认为把教材教好就是达到《课标》要求.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和教学的关系,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并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特别要精心设计“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保证课堂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从人力、物力、时间、方法与过程上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与难点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3.2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的越好,就越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课堂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3.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 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就会展开思维主动去探索,教师只是适时进行点拨,打开学生智慧的闸门. 可以说教师的造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发展自己的弹跳力,自己跳过横杆,而不是教师把学生托过横杆. 教师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是学生在教师那块土地上采掘,“把舞台让给学生”,一个个学生的慷慨激昂,造成的是学生之间的聪明才智的相互感染,这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块脊薄的土地上采掘所能比拟的,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
3.4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 新课的导入、情景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景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想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坚持形成为内容服务,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5 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 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要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及时作出评价. 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既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 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它们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的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傅前晓.数学教学新理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克民,男,1973年4月生,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曾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