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紫色》黑人女性人格形成的过程与动因

    张鹤

    好的文学作品不仅仅体现在外在形式上,而是更注重文章的内涵价值。女性文学和黑人文学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紫色》,整篇小说细致入微的展现了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观点,使其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更加与众不同。《紫色》中蕴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比如对黑人文化的探讨、对种族制度的讨论等,该篇小说成功的将具有反抗精神的黑人女英雄塑造的活灵活现,主人公的身上也将作者的审美特征进行了体现,具有比较深远的审美价值影响。

    一、 黑人女性莎格:开放、自我

    《紫色》中的黑人女性莎格是一个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女性,她的个性比较独立,与传统观念相比她是一个另类,在日常生活中不受男性摆布,喜欢自由自在、独来独往。

    莎格是一位歌手,在全国范围之内开演唱会,拥有表演天分,而且歌曲演唱得非常好。莎格长相比较甜美,又有魔鬼般的曼妙身材,穿着高端大气,全身充满着女性魅力。她经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其他女性不同,在经济上非常独立,这也是她自由的根本原因。生活中的莎格比较自我,只要自己认可的东西,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和西丽相识并很快陷入同性恋的爱情漩涡。过后又与比她小很多的杰曼产生感情,莎格的爱情观打破了传统的婚姻观念,彻底的打破了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理念,消灭了不合理的性别分工,解放了不平等的两性观念,还赢得了她丈夫的认可。[1]“蜜蜂女王”是一个带有歧义的称呼,说她像蜜蜂一样四处奔波,她不仅仅属于家庭,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歌手,所以白种人认为莎格不是一个好人。男权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只能是附属品,任何的不符合社会规矩的行为都威胁着女性的基础地位,男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生活,不需要背负沉重社会舆论压力。

    传统的黑人女性所背负的贞洁观念是男权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对于莎格而言这是无形的枷锁。莎格希望可以自由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不希望受到任何阻碍,她拥有比较强烈自我观念。莎格从大多数男性的欣赏眼光中获得满足感,从而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她的自我观念来源于她内心的渴望,她是一个敢作敢当的黑人女性,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当某先生不厌其烦的唠叨自己的老婆这样那样的时候,莎格气愤的说:“妈的,幸好我不是你的老婆。”莎格非常痛恨男性的暴力行为,当西丽告诉莎格某先生会打她的时候,莎格认为某先生不是一个男人,是一个贪生怕死的懦夫。莎格在自己爱情中崇尚自由,她还帮助西丽获得了丈夫的肯定,使她们之间的夫妻矛盾化解了,让西丽获得了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二、 黑人女性索菲亚:叛逆、无助

    《紫色》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那便是索菲亚,她的身上充满了反叛精神,不屈服权贵、不愿意承受屈辱,在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黑人女性最为稀缺的。她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屈辱,不容忍哈波对她的暴力行为,受性格影响她与命运作着顽强的斗争。

    哈波和索菲亚相互的爱恋,但是双方家长却不看好他们的爱情,索菲亚力争于男权抗争到底,她第一次拜见哈波父亲的时候尽管没有得到好脸色,但是她依然嫁给了哈波。索菲亚内心清楚,如果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自己不去努力的话,那就永远也不会得到。索菲亚婚后过得不是很幸福,哈波像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男权主义者,他希望索菲亚完全听从他的想法,但是索菲亚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她不愿意听从哈波的摆布,哈波就使用暴力让她屈服。哈波的行为受到了索菲亚的强烈对抗,她是一个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女性,当她看清丈夫的真实面目以后,她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家中是不可能摆脱屈辱的,于是她决定离婚,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索菲亚将男权社会的面纱彻底撕裂了,然而命运却不公平,在白人主宰一切的社会中,她的抗争没有换来想要的权利,却遭受到来自白人权力主体的打击,这就使得索菲亚陷入了万丈深渊。索菲亚不愿意给白人当佣人,她将市长打翻在地并将市长夫人推到,她的这种行为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遭受二十几年的牢狱之灾。受生活所迫索菲亚当了白人的佣人,她不愿意屈服的性格使她深受精神的摧残,然而人单力薄,作为弱势群体她深感无助,唯一的生存机会就是只能默默承受,只有这样她才能在社会中生存,能够早日与自己的孩子团圆。索菲亚的沉默是被强权压制的结果,她生来具有反抗精神,但是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选择默默接受,这表现出黑人女性在白人统治的世界中要想生存就会学会逆来顺受。

    三、 黑人女性西丽:觉醒

    《紫色》中的主人公西丽是觉醒女性的主要代表。从小到大西丽是在父权的压制下长大的,她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最多的就是憎恨和冷漠,过多的压力使她非常痛苦。西丽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和拥有了独立的经济基础以后,她慢慢地找回了真实的自己,她的女性意识慢慢觉醒了,她一个从顺从、麻木的黑人女性转变成具有独立意识的新女性。

    西丽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蹲监狱了,母亲死后,继父把她嫁给了一个鳏夫。西丽对她的丈夫没有任何感情,但是又不得不听命与他,西丽的生活平淡如水,她非常羡慕索菲亚的反抗精神,但是她深受男权思想影响不敢有反抗的行为,她将自己的遭遇向上帝倾诉,希望上帝可以拯救他。[2]莎格的出现给西丽的生活带来了希望,莎格让西丽感受到同性世界的美好,她的女性主体意识得到了恢复,西丽在莎格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妹妹,她的情绪出现了人生第一次的爆发,她心中的不满无法遏制,她想用尖刀宰了坏人。西丽的女性观念觉醒主要是通过愤怒来将其展现的淋漓尽致的,她内心的力量充满了无限的激情,于是她将沉默进行了彻底的打破,并将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彻底的爆发出来,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那个让她伤心欲绝的男人。

    西丽跟着莎格来到了孟菲斯,她将自己的手艺特长尽情地发挥,她做的裤子受到大家的喜爱,莎格提议西丽成立属于自己的工厂。随着经济的慢慢独立,西丽越来越自信了,她感受到了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欢乐,对男权进行了彻底的摆脱。女性要想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就要经济独立,西丽经过自己经济独立使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变,她不但找回了自信,在感受生活的乐趣和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人们的肯定,西丽改变了以往的形象,她不再任人虐待和屈辱。西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慢慢的成长起来了,在妹妹的帮助下,她的女权意识也得到了不断的培养,西丽与莎格的爱情使其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经济的独立,在事业成功以后自我价值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西丽改变了以往的懦弱形象,成长为经济独立、自尊自重且成熟自信的新时期黑人女性,她用自己的勤劳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获得了美好的生活。

    四、 黑人女性耐蒂:独立、有涵养

    《紫色》中的另外一个主人公就是西丽的妹妹——耐蒂,她是一个知识女性,非常聪明伶俐,比较有想法。耐蒂没有和男权发生正面的冲突,她通过学习知识使自己的觉悟更高,以知识为武器与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进行着殊死的搏斗。耐蒂从小就非常的聪明伶俐,继父觉得耐蒂是所有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母亲去世以后,继父就对耐蒂不怀好意,耐蒂心里非常恐惧,好在有姐姐西丽的保护,耐蒂才可以安心度日。姐姐西丽帮助耐蒂躲过了被嫁为她人妻的命运,但是西丽结婚以后,耐蒂实在无法继续忍受继父就搬到了姐姐家住。在姐姐家帮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耐蒂经常受姐夫的骚扰,但是她从来都是严词拒绝,后来姐夫故意将耐蒂赶出家门,但是耐蒂从未感到伤心,在她要离开姐姐家的那天与姐夫大吵一架后坐车去了城里。

    耐蒂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离开姐姐家以后来到了非洲,她不断学习知识,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满足了求知的欲望,她每天刻苦学习,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过于匮乏,她想成为一位有知识、有涵养的新女性。耐蒂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还帮助别人学习,她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教会了他人。白天耐蒂是一位教师,晚上还要给当地人讲课,教授他们识字。[3]耐蒂教授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男孩,只有一个女孩跟着他们学习,由此不难发现,性别歧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女性在接受教育方面受到很大的歧视,女孩从出生就注定了无法学习知识,这是因为母亲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无形中就将她们所承受歧视映射到孩子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孩们的社会地位意识不强,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意识观念和权利意识,受到压迫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反抗,这就导致了她们必然会受到性别的歧视。耐蒂在非洲发现女性始终处于社会最底层,所有的种族之间都存在压迫情况,于是,她决心联合全世界的黑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努力奋斗终生。耐蒂在非洲十分挂念她的姐姐西丽,她经常给西丽写信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告诉西丽,但是耐蒂发出的所有信件从来没有得到回应,这是因为她写给姐姐的信件全部被姐夫半路扣押了。耐蒂尽管没有收到西丽的回信,但是她从来没有间断过给西丽写信,主要是耐蒂的唯一亲人就是西丽,哪怕只有微弱的希望她也不会放弃。西丽的精神寄托就是耐蒂,当西丽重新找到耐蒂给她的信件以后,西丽整个人都变得的精神了,觉得生活有了盼头,当耐蒂领着西丽的孩子和西丽见面时,全家人喜极而涕,这种大团圆的结局是耐蒂期盼多年的心愿。

    结语

    总而言之,爱丽丝·沃克的《紫色》将以往男性作者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了颠覆,成功的塑造了一些新形势下的黑人女性代表,她们具有独立而自信的人格特点,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权利。爱丽丝·沃克还将黑人女性之间的美好友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她们团结友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经过自己的不断争取彻底的摆脱了男性的束缚,获得身心的解放和自由。

    参考文献:

    [1]杜业艳.论《紫色》的生态社会思想[J].当代外国文学,2014(3):38-46.

    [2]杨梅.另类的呐喊:《最蓝的眼睛》、《紫色》中女性人物的身份建构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4:13.

    [3]许庆红.言语交际行为与语言哲学——论《紫色》的黑人女性主义[J].青海社会科学,2013(3):167-170.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