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境伦理缺失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朱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生态旅游在我国逐渐兴起。生态旅游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公众在环境伦理缺失的状况下进行的不适当的生态旅游直接危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亟需在提升公众环境伦理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生态旅游(Eoc-tuosrim)逐渐在我国兴起。但受经济利益驱动,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泛化”问题,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生态环境作用反而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实现生态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其中,公众的环境伦理缺乏对旅游生态的影响甚大,亟需强化对策研究。
一、生态旅游相对于大众旅游的特点。
传统大众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行为方式常表现为只重视游乐行为本身,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这类游客认为旅游就是游乐,跟环境没有关系,在这种认识的误导下,旅游行为导致了对大气、水体、噪声、土壤、社会文化等环境和各类旅游资源的破坏。而生态旅游则不然,生态旅游是反映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关系的旅游活动形式,要求主体具有较强环境意识,其旅游行为应该是保护性旅游行为,即整个旅游过程都带有环境保护意识。在吃、住、行、游、娱、购6个环节中都很注意环境保护,强调旅游与保护的和谐统一。陈传康旅游行为层次理论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可分为3个层次:基本层次——观光旅游;提高层次——娱乐和购物旅游等;专门层次——专项旅游,如休养、疗养、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及各种科学与社会考察等。并且不同的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和较低旅游行为层次呈递进关系。根据陈传康的理论,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生态旅游行为也可分为3个层次:基本层次是亲近自然;提高层次是学习自然;专门层次是保护自然。这样分析下来生态旅游显然强调保护自然。
二、强调提升公众的环境伦理水平的原因
(一)生态资源的脆弱性
导致生态旅游资源表现出“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是生态旅游资源本身遭受自然和非自然的破坏,从而失去本身的稳定性甚至消亡。其中过度的市场化开发是非自然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承受能力的有限性。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甚至导致该系统的消亡。甚至可以说,一些原生态的资源一旦遭破坏,想恢复或维持原貌相当不容易或绝无可能。
(二)我国生态旅游者的环境伦理缺失
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者,大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而言,生态伦理意识表面、浅显,旅游行为类似于大众旅游者甚至与大众旅游者无异。
(三)我国对旅游者的环境伦理教育存在缺失
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实践虽然晚于国外,但是近年来在国内迅速大众化,但本应配套跟进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实践如社区环境伦理教育、景区规划环境伦理教育等方面却没能取得理想进展,致使我国生态旅游日益泛化、异化。生态旅游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功能,反而出现事实上生态旅游越发展越破坏生态的境地。
三、提高生态旅游中公众环境伦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公众环境伦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逐步解决问题:
第一,加大环境伦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相关利益群体的环境伦理水平。
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功能,是生态旅游活动的内在要求。政府可以发挥学校、政府宣传部门、媒体、旅游企业营销机构、旅游部门等组织的作用,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各类人群的环境伦理意识。政府可以建设具有环境伦理教育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伦理教育,使伦理理念转化为生态旅游活动中的自觉行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建设以及生态旅游企业统一起来,形成人人维护旅游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有效途径把环境伦理教育深人到群众,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愿意参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加强生态执法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旅游开发秩序,建立旅游服务标准和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促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职能形成合力,促成旅游资源开发科学化。
第三,倡导旅游消费者合理消费。坚持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提高资源利用率,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积极推行社区参与生态旅游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传承社区传统文化,提升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积极推行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可以在分析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社区参与的角度系统提出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并从决策层面、利益分配层面、生态保护层面、保障机制和社区参与评估体系等方面构建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模式的工作机制,形成相对成熟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路径。
第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众所周知,生态旅游兴起于西方,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国外己经走出了一条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成功之路。我国可以根据具体的国情因地制宜的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构建伙伴关系,促进本地生态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积极寻求国家生态旅游的政策支持和法制规范,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认证规范,这是我国生态旅游走上标准化与国际化道路的关键,不断地总结和探索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使生态旅游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