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下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课程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便携、快捷、准确、信息处理功能强大的特点。本文通信息化下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对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建构数学知识,有所脾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课程是改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需要,是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需要。下面具体分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
1 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
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新的课程体系下,课堂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课堂成为探索世界的一个窗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生活融人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内容,也只有这种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最具生命力。以“余弦定理”这堂课为例,
在设计这一课时希望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情境。利用百度地图的测距功能,测量出上海市民星中学与民星公园、民星公园与欧尚超市的距离,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能计算出上海市民星中学与欧尚超市相距多少米吗?”进而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
这是一个贴近我校学生实际生活的引入,这条路是我们学生去民星公园参加志愿者服务、去欧尚超市买东西、放学回家等经常走的一条路。学生对于这条路非常熟悉,但对于它们间的距离是多少又是陌生的,加上运用多媒体工具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这几个点,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欲望也被激起,引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效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为此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学生往往仍是启而不发,感触不深,容易疲劳从而导致厌学的负面心态。现代信息技术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因大量重复工作过多地占用时问的现象,教师可预制页面,按需调用,对“症”下药。这样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和运算过程。重、难点多次重复播放,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可以使课堂容量增加、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以“函数的零点”这堂课为例。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难点是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利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程的近似解。在讲解例题“寻求函数.f(x)=4x3—52x2+169x-140在(3,4)内的零点的近似值(精确到0.1)”时,我们需要多次进行带人数值利用计算器计算函数值,過程比较繁琐。此时,我们可以用Microsoft Excel的公式计算功能逐步计算解答,或是利用计算器上的函数值计算功能,都能让原本费时、易错的带人过程变得简单、直观。
3 进行数形结合教学
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反之,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包括直线)看做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的辨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例如,在“坐标平面内求动点轨迹问题” 这一课中,在以往引入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往往采用自制教具来进行引人,如图钉和绳子等,采用师生合作动手画椭圆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概念形成的数学化过程。而利用“几何画板”的追踪动点轨迹的功能,可以将这一过程通过电脑演示向学生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包括双曲线、抛物线以及其他的一般图形,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将满足条件的动点轨迹演示出来,这样对于第一次接触解析几何学生对于求动点轨迹的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在代数计算的同时也了解了实际几何图形的情况,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总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优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结合,否则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滥用,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来展示,教学环节转换速度过快,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少,不利于一些学习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跟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利于学生归纳和总结。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要用在最需要和关键之处,要发挥其最好的辅助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邹俊松:《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中学版) ,2016(7)
[2]孙秀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契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1)
[3]徐洪涛:《对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探讨》,引文版(社会科学), 2015(4)
作者简介
陈月莲(1984—),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技术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课程是改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需要,是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需要。下面具体分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
1 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
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新的课程体系下,课堂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课堂成为探索世界的一个窗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生活融人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内容,也只有这种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最具生命力。以“余弦定理”这堂课为例,
在设计这一课时希望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情境。利用百度地图的测距功能,测量出上海市民星中学与民星公园、民星公园与欧尚超市的距离,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能计算出上海市民星中学与欧尚超市相距多少米吗?”进而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
这是一个贴近我校学生实际生活的引入,这条路是我们学生去民星公园参加志愿者服务、去欧尚超市买东西、放学回家等经常走的一条路。学生对于这条路非常熟悉,但对于它们间的距离是多少又是陌生的,加上运用多媒体工具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这几个点,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欲望也被激起,引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效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为此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学生往往仍是启而不发,感触不深,容易疲劳从而导致厌学的负面心态。现代信息技术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因大量重复工作过多地占用时问的现象,教师可预制页面,按需调用,对“症”下药。这样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和运算过程。重、难点多次重复播放,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可以使课堂容量增加、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以“函数的零点”这堂课为例。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难点是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利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程的近似解。在讲解例题“寻求函数.f(x)=4x3—52x2+169x-140在(3,4)内的零点的近似值(精确到0.1)”时,我们需要多次进行带人数值利用计算器计算函数值,過程比较繁琐。此时,我们可以用Microsoft Excel的公式计算功能逐步计算解答,或是利用计算器上的函数值计算功能,都能让原本费时、易错的带人过程变得简单、直观。
3 进行数形结合教学
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反之,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包括直线)看做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的辨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例如,在“坐标平面内求动点轨迹问题” 这一课中,在以往引入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往往采用自制教具来进行引人,如图钉和绳子等,采用师生合作动手画椭圆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概念形成的数学化过程。而利用“几何画板”的追踪动点轨迹的功能,可以将这一过程通过电脑演示向学生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包括双曲线、抛物线以及其他的一般图形,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将满足条件的动点轨迹演示出来,这样对于第一次接触解析几何学生对于求动点轨迹的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在代数计算的同时也了解了实际几何图形的情况,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总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优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结合,否则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滥用,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来展示,教学环节转换速度过快,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少,不利于一些学习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跟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利于学生归纳和总结。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要用在最需要和关键之处,要发挥其最好的辅助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邹俊松:《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中学版) ,2016(7)
[2]孙秀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契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1)
[3]徐洪涛:《对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探讨》,引文版(社会科学), 2015(4)
作者简介
陈月莲(1984—),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技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