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新模式研究
张茜 王浩宇
摘要:技能社团在职业院校实施能力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尤其是熏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高职学生在就业能力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以学生在岗位中的良好社会口碑增加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在当前形势下,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技能社团的发展新模式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 技能社团 工匠精神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技能学生社团可以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增强。但由于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功能性相对单一,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得社团活动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如何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更好地对其专业以及职业精神进行培养,以此给学生提供包括计划、调节、约束、指引、激励和促进方面的支持,深入研究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发展模式,寻求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促进技能型学生社团科学、规范、持续、高效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院校技能社团现有情况的调研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随机访问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对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了解教师、企业管理者和行业专家对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的意见建议,为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社团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对技能学生社团认知的调研分析,受访者认为技能型学生社团应该在强化教师指导,密切联系专业等方面加强改革,使其在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技能训练、素质拓展等方面起到良性互动作用,见表1。
2 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的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关注市场方向,重视学生就业,更要关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了解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对于“工匠精神”、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理解,并探索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与技能型社团相结合的新路径,笔者在受访者中开展调研。
通过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调研分析,课题组成员发现,学生、教师、企业管理者和行业专家,虽然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续专注、守正创新这四个方面,见表2。
3 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匠心逐梦”技能型社团为例,进行社团结构调整
本研究基于“匠心逐梦”技能社团。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制约“匠心逐梦”技能型社团发展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团专业覆盖面窄,社团活动专业区分不清晰,学生参与度低。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社团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扩大专业覆盖面的同时,为避免因社团规模扩大导致社团活力下降的情况出現,又对社团进行了细分。原有社团涵盖专业主要为化工专业,社团调整后涵盖专业中增加了其他专业。调整后的社团下设不同的技术组,使得社团活动覆盖到每一个专业,使每一名愿意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通过提高专业覆盖率、细化社团活动的专业区分度,提升社团活力和吸引力。
4 建立全新的社团管理机制
随着社团结构的调整,专业覆盖面的增加,一名或少数几名指导教师已经无法满足社团发展需要,“匠心逐梦”社团在社团管理中创新地提出专兼结合的“1+1+N”协同导师制社团管理机制。专兼结合的“1+1+N”协同指导模式是基于协同教学理论设计与创建的,是基于培育“工匠精神”背景下,技能学生社团发展模式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突破。
专兼结合的“1+1+N”协同指导模式中,第一个“1”是指社团设有一名管理教师,总体负责社团的管理与建设,协调资源分配与指导教师的选聘工作;第二个“1”是指技术小组选聘一名校内专业教师作为专业指导教师;“N”是指社团活动实施过程中担任关键实践活动单元的企业兼职教师,包括企业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能工巧匠等。
充分发挥职教集团资源禀赋优势,积极选聘职教集团所属大中型企业的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到社团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社团专任指导教师根据社团活动要求,进行活动过程设计,对于工艺性、经验性要求较高的社团活动项目,由社团专任指导教师与社团选聘的“N”名企业兼职教师组建指导合作体,共同完成社团活动项目。对兼职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笔者采取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方式,定期请兼职教师来校指导社团活动,对校内实训基地无法完成的项目,笔者组织社团成员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与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5 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到“匠心逐梦”技能型社团的建设与实施过程
5.1开展文化培育工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匠心逐梦”社团实施文化培育工程,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打造了四大文化品牌,即:专业、工匠、大赛和团队文化。“匠心逐梦”社团通过开展学术系列讲座、专题讨论、科技竞赛等活动形式,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结合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易于学生接受的特点,通过系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强化文化育人对塑造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效果。笔者依托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项目,组织社团成员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国际交流合作,通过与异域文化下的能工巧匠学习交流,即使两国师生对“工匠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两国师生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5.2以技能训练为载体,开展技能强化工程,培养学生持续专注的工匠精神
抓牢基础、注重技能是高职院校的一个特色。“匠心逐梦”社团通过搭建课外实践平台,承担了一部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任。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系列先进、完善的实训设施和实验室资源,以此作为“匠心逐梦”社团活动的主要场所,便于学生实地锻炼并提高可操作性,为全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平台。同时,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天津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提供平台。通过和众多企业合作,构建学生在课外与校外的实践平台。充分挖掘了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5.3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开展技能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秉持“以赛促学”的思想,以技能大赛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培训,锻炼个人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目前竞赛项目分为四类: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药学技能赛项。以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为例,比赛以团体赛的形式开展,由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三方面内容组成,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产业发展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工业分析类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培养工业分析领域应用技能型人才。“匠心逐梦”社团在日常的社团活动中积极引入大赛相关技能点,定期组织模拟竞赛,将社团打造成为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和志愿者的人才储备基地。通过技能竞赛,逐步实现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和挖掘能工巧匠。同时,重点加强大赛成果转化,引领教育教学的改革。加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建设,把“匠心逐梦”社团建设成为学生技术技能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新技能的培育平台以及产教融合的交流平台。
5.4以创业大赛为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
“匠心逐梦”社团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以专业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创效大赛为平台,通过社团活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致力于将社团打造为学生新思想、新工艺、新产品的孵化平台。学院为“匠心逐梦”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社团活动推动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效果,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社团定期举办科技技能竞赛,使社团成员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對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科技创新意识。
在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应结合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多方面教育,实践社团活动时不断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从社团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渗透“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润红,黄超.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功能认知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25- 28.
[2] 石搏.高职教育务必引入“工匠精神”[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4):87- 88.
[3] 冯乐雯,孙国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措施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1):79- 80.
[4] 徐友良.“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15-116.
摘要:技能社团在职业院校实施能力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尤其是熏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高职学生在就业能力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以学生在岗位中的良好社会口碑增加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在当前形势下,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技能社团的发展新模式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 技能社团 工匠精神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技能学生社团可以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增强。但由于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功能性相对单一,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得社团活动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如何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更好地对其专业以及职业精神进行培养,以此给学生提供包括计划、调节、约束、指引、激励和促进方面的支持,深入研究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发展模式,寻求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促进技能型学生社团科学、规范、持续、高效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院校技能社团现有情况的调研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随机访问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对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了解教师、企业管理者和行业专家对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的意见建议,为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社团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对技能学生社团认知的调研分析,受访者认为技能型学生社团应该在强化教师指导,密切联系专业等方面加强改革,使其在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技能训练、素质拓展等方面起到良性互动作用,见表1。
2 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的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关注市场方向,重视学生就业,更要关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了解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对于“工匠精神”、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理解,并探索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与技能型社团相结合的新路径,笔者在受访者中开展调研。
通过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调研分析,课题组成员发现,学生、教师、企业管理者和行业专家,虽然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续专注、守正创新这四个方面,见表2。
3 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匠心逐梦”技能型社团为例,进行社团结构调整
本研究基于“匠心逐梦”技能社团。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制约“匠心逐梦”技能型社团发展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团专业覆盖面窄,社团活动专业区分不清晰,学生参与度低。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社团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扩大专业覆盖面的同时,为避免因社团规模扩大导致社团活力下降的情况出現,又对社团进行了细分。原有社团涵盖专业主要为化工专业,社团调整后涵盖专业中增加了其他专业。调整后的社团下设不同的技术组,使得社团活动覆盖到每一个专业,使每一名愿意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通过提高专业覆盖率、细化社团活动的专业区分度,提升社团活力和吸引力。
4 建立全新的社团管理机制
随着社团结构的调整,专业覆盖面的增加,一名或少数几名指导教师已经无法满足社团发展需要,“匠心逐梦”社团在社团管理中创新地提出专兼结合的“1+1+N”协同导师制社团管理机制。专兼结合的“1+1+N”协同指导模式是基于协同教学理论设计与创建的,是基于培育“工匠精神”背景下,技能学生社团发展模式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突破。
专兼结合的“1+1+N”协同指导模式中,第一个“1”是指社团设有一名管理教师,总体负责社团的管理与建设,协调资源分配与指导教师的选聘工作;第二个“1”是指技术小组选聘一名校内专业教师作为专业指导教师;“N”是指社团活动实施过程中担任关键实践活动单元的企业兼职教师,包括企业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能工巧匠等。
充分发挥职教集团资源禀赋优势,积极选聘职教集团所属大中型企业的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到社团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社团专任指导教师根据社团活动要求,进行活动过程设计,对于工艺性、经验性要求较高的社团活动项目,由社团专任指导教师与社团选聘的“N”名企业兼职教师组建指导合作体,共同完成社团活动项目。对兼职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笔者采取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方式,定期请兼职教师来校指导社团活动,对校内实训基地无法完成的项目,笔者组织社团成员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与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5 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到“匠心逐梦”技能型社团的建设与实施过程
5.1开展文化培育工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匠心逐梦”社团实施文化培育工程,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打造了四大文化品牌,即:专业、工匠、大赛和团队文化。“匠心逐梦”社团通过开展学术系列讲座、专题讨论、科技竞赛等活动形式,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结合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易于学生接受的特点,通过系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强化文化育人对塑造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效果。笔者依托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项目,组织社团成员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国际交流合作,通过与异域文化下的能工巧匠学习交流,即使两国师生对“工匠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两国师生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5.2以技能训练为载体,开展技能强化工程,培养学生持续专注的工匠精神
抓牢基础、注重技能是高职院校的一个特色。“匠心逐梦”社团通过搭建课外实践平台,承担了一部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任。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系列先进、完善的实训设施和实验室资源,以此作为“匠心逐梦”社团活动的主要场所,便于学生实地锻炼并提高可操作性,为全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平台。同时,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天津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提供平台。通过和众多企业合作,构建学生在课外与校外的实践平台。充分挖掘了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5.3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开展技能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秉持“以赛促学”的思想,以技能大赛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培训,锻炼个人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目前竞赛项目分为四类: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药学技能赛项。以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为例,比赛以团体赛的形式开展,由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三方面内容组成,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产业发展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工业分析类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培养工业分析领域应用技能型人才。“匠心逐梦”社团在日常的社团活动中积极引入大赛相关技能点,定期组织模拟竞赛,将社团打造成为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和志愿者的人才储备基地。通过技能竞赛,逐步实现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和挖掘能工巧匠。同时,重点加强大赛成果转化,引领教育教学的改革。加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建设,把“匠心逐梦”社团建设成为学生技术技能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新技能的培育平台以及产教融合的交流平台。
5.4以创业大赛为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
“匠心逐梦”社团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以专业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创效大赛为平台,通过社团活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致力于将社团打造为学生新思想、新工艺、新产品的孵化平台。学院为“匠心逐梦”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社团活动推动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效果,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社团定期举办科技技能竞赛,使社团成员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對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科技创新意识。
在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应结合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多方面教育,实践社团活动时不断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从社团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渗透“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润红,黄超.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功能认知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25- 28.
[2] 石搏.高职教育务必引入“工匠精神”[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4):87- 88.
[3] 冯乐雯,孙国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措施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1):79- 80.
[4] 徐友良.“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