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

王文荟
摘要:大学生媒介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评估能力、判断能力和传播能力,关系和影响着媒介素养教育力量的发挥。为此,本文从自评(通过问卷调查)和他评(通过访谈调查)两个方面展开调查,了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特点和现状,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围绕大学生媒介素养如何提高这一问题展开思考。
关键词:媒介素养 新媒介 调查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G645 文献标识码:A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载体,媒介素养教育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力量[1]。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媒介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评估能力、判断能力和传播能力,究竟处于何种水平,以及呈现出来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媒介素养教育力量的发挥。
为了了解95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真实状况,本文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对26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10名相关教师(辅导员、学工老师、任课教师等)进行了访谈调查,从自评(通过问卷调查)和他评(通过访谈调查)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
1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特点和现状
1.1使用动机的情况
对于问题“您接触新媒介的动机通常是?”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主要动机第一是休闲娱乐(占79.8%),第二是满足信息需求(占61.3%),第三是人们相互交往的需要(占57.1%),第四是获取知识和提高文化水平(占54%),第五是其他。调查发现,大学生经常转发或评论的信息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朋友动态(占68.7%)、新闻政事(占43.6%)、生活服务(占42.3%),其中56.4%的大学生进行转发或评论的目的是“分享信息”,23.3%的大学生进行转发或评论的目的是“表达个人意见”,13.5%的大学生进行转发或评论的目的是“表示关注”,3.7%的大学生进行转发或评论的目的是“伸张正义”,3.1%的大学生进行转发或评论的目的是“显示个人诉求”。
对10名相关教师的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主要动机有二:一是通过使用新媒介来休闲娱乐,使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压力得到缓解,或是轻松随便地消磨掉空余的时间;二是通过新媒介来获取、交流信息,以便于幫助自己解决实际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行动。
1.2使用习惯的情况
“在现阶段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大学生认为微博、QQ、微信、邮箱等社交工具最必不可少占86.5%,认为日常检索、专业检索、文章资料检索等搜索工具最必不可少的占70.6%,认为淘宝、亚马逊等网购工具最必不可少的占61.3%,认为哔哩哔哩、优酷等视频工具最必不可少的占56.4%,认为网络游戏最必不可少的占18.4%。从每天上网的时间上来看,每天0-2小时的大学生占19%,每天3-4小时的大学生占43.6%,每天5-6小时的大学生占21.5%,每天7-8小时的大学生占12.3%,每天8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 3.6%。对于问题“您是否总会不自主地看手机,怕有未接来电或未读信息?”的调查显示,26.4%的大学生表示总是如此,29.4%的大学生表示有时如此,33.1%大学生表示偶尔如此,11.1%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
对10名相关教师的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习惯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手机使用广泛,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机过度使用现象,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普遍,个别大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二是网络消费行为非常普遍,大到学生使用的电脑、自行车,小到零食、水果、文具,几乎大学生的衣食住行都能上网完成;三是不假思索地“浅阅读”现象广泛存在,一方面“浅阅读”拓宽了信息接收的广度,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原有的思考型的“深阅读”习惯。
1.3使用认识的情况
对于问题“您认为网络传媒存在什么问题?”,52.8%的大学生认为是报道“内容过于娱乐化、低俗化,炒作严重”,32.5%大学生认为报道“不真实,问题掩盖过多”,11.7%的大学生认为“信息量太大,人们无从选择”,3%的大学生认为报道“没有很大问题,发展很健康”。关于“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评价”,认为自己较好的占46%,很好的占30.1%,一般的占16.5%,欠缺很多的占4.9%,说不好的占2.5%。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大学生们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分别是网络媒介批判意识(占67.5%),网络媒介选择能力(占55.2%)和网络媒介道德建设(占52.1%)。
对10名相关教师的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新媒介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对网络信息的理解、甄别、辨别能力一般,多数学生有判定信息真伪的意识,但是考察方法有限;二是对于新媒介的参与和应用能力稍显薄弱,综合应用、深度应用新媒介进行网络信息协作的能力还不足;三是少数学生在使用新媒介的过程中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比较弱,不能自觉维护网络虚拟环境的健康和秩序。
2 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大学生接触新媒介的娱乐化倾向严重
大学使用新媒介娱乐休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放松自己,缓解压力,但是实际调查中发现这种娱乐化倾向已经过度,往往带给大学生很多负面影响。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敏感性高于其他群体,易于受到新媒介娱乐传播的感染,很多大学生沉迷于娱乐世界,乐于在“新奇异”的网络娱乐世界中寻找快感,导致正常的学习生活被挤占,注意力被分散,自控能力下降,校园里的“低头族”随处可见。
2.2大学生过分热衷于网络社交
大学生十分在意自己的网络社交生活,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一有时间就聊QQ、刷微信、发微博、逛贴吧,热衷于关注同学朋友、明星大V、个性达人的动态,在网络生活中表现得非常活跃。但是这样的人际关系、情感互通、个性展示和思想交流是以虚拟的网络世界为基础,虚拟状态的社交并不能真正扩大交际圈,提升交际能力。网络交际圈在扩大,现实交际圈在缩小,网络社交变热闹,现实社交变冷清,导致大学生无法平衡现实角色和虚拟角色的关系,与现实中亲人、朋友的亲密度降低,孤独感和抑郁感增加。
2.3大学生“浅阅读”習惯压倒“深阅读”
迅速流动的海量信息、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新媒介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使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短时间、急浏览、快遗忘的浅阅读模式,一方面使阅读变成标题式的、跳跃式的,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信息接收模式,另一方面阅读过程中的深入思考、深入探索习惯越来越少,大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被分割得极为宽泛,看似浏览了很多内容,但仅停留在评论层面,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原有的理性思维模式被慢慢解构。
2.4大学生新媒介综合应用能力稍显薄弱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参与和应用新媒介的意识较强,但是综合运用新媒介的能力较弱。在网络行为中,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定、辨别方法比较少,网络信息的有效输出行为较少,网络协作、网络互动、网络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的新媒介应用能力,但是与新媒介深度互通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稍显不足。
2.5大学生媒介使用过程中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不足
最为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上网过程中下载盗版的音乐、视频、电视剧、电影等资源的情况普遍存在,在使用资源时也没有标明出处或用途的习惯,说明大学生版权意识缺失问题比较严重。新媒介由于其即时性、便利性、新颖性被大学生广泛推崇,很多违背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思想、意识、言语和行为,渗透在网络中,以隐蔽、秘密的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 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措施与思考
针对当今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和特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改善现状。
3.1依托传统课堂推行媒介素养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普遍比较规范,政府和高校较为认可其在维护媒介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上的作用。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但是大学生能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在批判意识等方面的缺失。因此,应该因势利导,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导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促进其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2]。
3.2依托随身课堂开展体验活动
高校应该将本身既有的资源,结合媒介素养教育体验活动,努力为大学生创造随身参与媒体活动的机会。比如微电影大赛、信息检索竞赛、微信公众号运营、APP开发等,使大学生随身可以体验完整的媒介产品制作过程,包括信息内容编辑、受众效果预期、可视化操作等,增强学生对媒介信息复杂性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3.3依托实践课堂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将新媒介的强大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新媒介应用结合起来,比如在线思政课堂、解说新闻、学雷锋秒拍等,一方面可以让现代媒介的正面影响浸润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新媒介这一“隐性”教育者育人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金娥.基于媒介素养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泰州地区高校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8(1):54- 57.
[2] 邹静,武琳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6):109-111.
相关文章!
  • 企业薪酬管理中工龄工资的运用

    韩吉兰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168-01摘 要 本文主要以企业薪酬管理中工龄工资的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

  • 名门之后梁思萃

    杨红军认识梁思萃,缘于她与我公公同为北京大学南北社成员。前些年,在北京的南北社成员每年春节相聚时,我陪在一侧,为长辈们端茶递水,听

  • 凝心聚力 溯本清源 加强电力企

    张楠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一个恒久的命题,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处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