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需求视域下的合理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刘长华 李永民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了大批新型企业,也给技工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春天。技工院校要抓住历史机遇,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就不能再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准确定位企业人才需求,迅速建立起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现代适用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企业 人才需求 合理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很多职业院校设定专业时,都把“应用型”作为了各自培养目标的关键字眼,但是从总体上看不少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然不淸晰。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培养目标定位趋同。如不同院校存在过多相同或类似专业,甚至同一院校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大同小异;专业设置不能真正针对本地市场岗位需求,很容易出现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失衡。比如数控车床专业,前几年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各院校蜂拥而上,结果数量上去了却不能保证培养质量,又恰逢行业不景气,造成毕业生难就业等问题,从而导致接下来几年里,这个专业出现萎缩。
1.2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课程体系直接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但是现在很多学校课程体系仍然是按传统学科体系的范畴进行设罝。在传统学科体系框架下设罝的课程体系必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缺少科学架构,不能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很多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简单拼凑,与人才培养目标完全脱离。第二,课程内容脱离行业操作规范,服务地方或行业的特色不明显。直接服务于地方或行业是地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化的必要途径,体现服务地方特色的课程极少或根本没有。第三,教学教程与生产过程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加强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必然要求。有的学校看似实践课占比较高,但实习方案中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真正根据行业、产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技能,形成围绕并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逻辑体系;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影响,实践环节中以认识性、验证性基础实践教学为主,设计性、综合性的创新型实践教学偏少。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相差较大。
1.3素质拓展体系不健全
应用型人才,绝对不是仅仅局限于狭窄技术或技能的匠人,而是具有良好綜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现代企业的真正需求。很多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素质拓展体系构建,但是素质拓展偏向职业能力训练,成为提前的企业入职培训。囊括人才专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适应能力训练、人文素质与后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全程式终身素质拓展体系没有建立。同时,由于对素质拓展体系缺乏淸晰全面的认识,很多专业培养方案的素质拓展课程过于形式化。
1.4合作教育体现不充分
合作教育是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共同育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很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对此做出回应,但是多数还停留在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传统模式上。在合作举办专业、合作课程教学、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就业和共建教学资源等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 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
职业院校合理化培养方案的建立,必须立足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人才的需求,以素质教育为基石、以企业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密切结合企业中现行岗位设置和企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让学校育人真正服务于现代经济建设,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权威网站数据采集,发现企业对现代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基础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要求。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具有自我约束能力、浓郁的集体主义和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素养;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并忠于职守,吃苦耐劳。
基础文化素养。具有企业岗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够书写日常办公文书,能够领会所从事岗位文书要求,能够操作计算机日常办公软件等。
自我更新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岗位、职业变化的能力。
2.2专业技术素养要求
基础技能要求。这是一般企业对大多数员工的入职基本要求。要求具备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基础理论,并熟练掌握所从事岗位的专业操作技能。比如,金色童年企业的图像后期处理岗位,只要掌握对应岗位的专业操作技能就能胜任工作,这方面技能要求相对较低,但岗位需求量大。
高端专业技能要求。要求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全面理论、专业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始终站在岗位技术前沿,能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并解决工作岗位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钻研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这样素养的人员是将来企业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储备,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技术革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能够带领技术团队实现企业技术攻关,保持企业专业技术先进性。
综合性全面人才要求。了解本行业及企业各岗位发展现状和趋势,善于与人交流,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企业各岗位基本理论知识和各岗位基础操作技能。既具有本行业发展前瞻性,又能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是将来企业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储备库。
3 结合企业需求,建立对应合理培养方案
了解了企业专业人才需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制定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引领、案例驱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设置出具体、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
3.1确定科学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确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在市场调研并结合企业需求,在企业专家参与基础上济南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确定了在新时期学生培养的三个专业:图文信息处理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專业、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并明确了办学方向。
3.2建立合理课程体系,确定合理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颁布专业设置标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工作流程,通过跟企业专家论证确定合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形成适合企业发展和学生长久发展的合理培养方案。
3.2.1基础素养培养
第一,开设职业道德课程。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职业道德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行为准则要求,又是本行业人员与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占有显著的位置。在校学生虽然还未从事某种职业,但在校期间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开设对应工种文案课程。比如,“广告文案”既是广告行业的一个重要岗位,也是广告运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导入广告公司真实情景式工作项目,使视觉传达设计与实际岗位相适应,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工作"零对接"。
3.2.2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
第一,基础技能培养。基础技能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也是课程设计的重点。根据市场及企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大纲,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掌握本专业的基础操作技能,满足企业对一般员工的基础技术要求。
为更好地使学生和企业对接,除在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对应技能训练外,依据各专业特点,还可进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教学过程可分两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以学制四年为例,第一、二、三学年)在校内完成岗位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第二阶段(第四学年)安排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体验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工作中进一步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将来工作岗位中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第二,高端专业技能培养。对基础学习有余力并有进一步技能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和培训,使其了解对应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学习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掌握高端操作技能和技巧,为将来成为企业高端技能人才做好准备。
要实现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这个目的,可通过在校内组建各专业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独立申请开发专业项目,在项目实际开发中,学习相关配套专业知识,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
第三,综合全面人才培养。对于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又热衷交际并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可发展成为综合素质人才,为将来进入企业并成为管理和外销型人员做好铺垫。
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可吸收进入班委或学生会,参与学生日常管理,并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增强他们的整体组织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组织管理才能的综合性人才。
确定培养方案后,通过加强校企交流,企业专家进学校、进课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开发课程体系,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纠偏,做到校内设置课程实用、适用、够用。这样配套的课程设置,可以大大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实用性,从而保证了培养方案的实效性。在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基础上,设置完成了济南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及各大师工作室专业培养计划。在这个专业培养体系下培养的学生,近几年来,成效显著。在校期间,学生在许多国家级、省级大赛中获奖颇丰。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从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来看,满意度达95%以上,有不少同学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或已走上领导岗位。经过实践证明,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培养方案可有效提高企业和学校技能要求衔接,使学校明确培养方向,提高学生培养效率、质量,提升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认可度,提高学校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形成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这个培养方案的推广将会推动技工院校的发展,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推送更多适用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了大批新型企业,也给技工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春天。技工院校要抓住历史机遇,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就不能再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准确定位企业人才需求,迅速建立起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现代适用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企业 人才需求 合理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很多职业院校设定专业时,都把“应用型”作为了各自培养目标的关键字眼,但是从总体上看不少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然不淸晰。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培养目标定位趋同。如不同院校存在过多相同或类似专业,甚至同一院校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大同小异;专业设置不能真正针对本地市场岗位需求,很容易出现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失衡。比如数控车床专业,前几年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各院校蜂拥而上,结果数量上去了却不能保证培养质量,又恰逢行业不景气,造成毕业生难就业等问题,从而导致接下来几年里,这个专业出现萎缩。
1.2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课程体系直接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但是现在很多学校课程体系仍然是按传统学科体系的范畴进行设罝。在传统学科体系框架下设罝的课程体系必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缺少科学架构,不能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很多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简单拼凑,与人才培养目标完全脱离。第二,课程内容脱离行业操作规范,服务地方或行业的特色不明显。直接服务于地方或行业是地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化的必要途径,体现服务地方特色的课程极少或根本没有。第三,教学教程与生产过程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加强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必然要求。有的学校看似实践课占比较高,但实习方案中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真正根据行业、产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技能,形成围绕并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逻辑体系;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影响,实践环节中以认识性、验证性基础实践教学为主,设计性、综合性的创新型实践教学偏少。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相差较大。
1.3素质拓展体系不健全
应用型人才,绝对不是仅仅局限于狭窄技术或技能的匠人,而是具有良好綜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现代企业的真正需求。很多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素质拓展体系构建,但是素质拓展偏向职业能力训练,成为提前的企业入职培训。囊括人才专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适应能力训练、人文素质与后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全程式终身素质拓展体系没有建立。同时,由于对素质拓展体系缺乏淸晰全面的认识,很多专业培养方案的素质拓展课程过于形式化。
1.4合作教育体现不充分
合作教育是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共同育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很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对此做出回应,但是多数还停留在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传统模式上。在合作举办专业、合作课程教学、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就业和共建教学资源等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 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
职业院校合理化培养方案的建立,必须立足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人才的需求,以素质教育为基石、以企业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密切结合企业中现行岗位设置和企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让学校育人真正服务于现代经济建设,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权威网站数据采集,发现企业对现代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基础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要求。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具有自我约束能力、浓郁的集体主义和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素养;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并忠于职守,吃苦耐劳。
基础文化素养。具有企业岗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够书写日常办公文书,能够领会所从事岗位文书要求,能够操作计算机日常办公软件等。
自我更新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岗位、职业变化的能力。
2.2专业技术素养要求
基础技能要求。这是一般企业对大多数员工的入职基本要求。要求具备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基础理论,并熟练掌握所从事岗位的专业操作技能。比如,金色童年企业的图像后期处理岗位,只要掌握对应岗位的专业操作技能就能胜任工作,这方面技能要求相对较低,但岗位需求量大。
高端专业技能要求。要求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全面理论、专业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始终站在岗位技术前沿,能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并解决工作岗位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钻研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这样素养的人员是将来企业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储备,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技术革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能够带领技术团队实现企业技术攻关,保持企业专业技术先进性。
综合性全面人才要求。了解本行业及企业各岗位发展现状和趋势,善于与人交流,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企业各岗位基本理论知识和各岗位基础操作技能。既具有本行业发展前瞻性,又能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是将来企业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储备库。
3 结合企业需求,建立对应合理培养方案
了解了企业专业人才需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制定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引领、案例驱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设置出具体、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
3.1确定科学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确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在市场调研并结合企业需求,在企业专家参与基础上济南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确定了在新时期学生培养的三个专业:图文信息处理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專业、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并明确了办学方向。
3.2建立合理课程体系,确定合理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颁布专业设置标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工作流程,通过跟企业专家论证确定合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形成适合企业发展和学生长久发展的合理培养方案。
3.2.1基础素养培养
第一,开设职业道德课程。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职业道德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行为准则要求,又是本行业人员与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占有显著的位置。在校学生虽然还未从事某种职业,但在校期间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开设对应工种文案课程。比如,“广告文案”既是广告行业的一个重要岗位,也是广告运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导入广告公司真实情景式工作项目,使视觉传达设计与实际岗位相适应,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工作"零对接"。
3.2.2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
第一,基础技能培养。基础技能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也是课程设计的重点。根据市场及企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大纲,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掌握本专业的基础操作技能,满足企业对一般员工的基础技术要求。
为更好地使学生和企业对接,除在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对应技能训练外,依据各专业特点,还可进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教学过程可分两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以学制四年为例,第一、二、三学年)在校内完成岗位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第二阶段(第四学年)安排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体验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工作中进一步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将来工作岗位中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第二,高端专业技能培养。对基础学习有余力并有进一步技能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和培训,使其了解对应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学习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掌握高端操作技能和技巧,为将来成为企业高端技能人才做好准备。
要实现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这个目的,可通过在校内组建各专业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独立申请开发专业项目,在项目实际开发中,学习相关配套专业知识,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
第三,综合全面人才培养。对于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又热衷交际并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可发展成为综合素质人才,为将来进入企业并成为管理和外销型人员做好铺垫。
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可吸收进入班委或学生会,参与学生日常管理,并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增强他们的整体组织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组织管理才能的综合性人才。
确定培养方案后,通过加强校企交流,企业专家进学校、进课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开发课程体系,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纠偏,做到校内设置课程实用、适用、够用。这样配套的课程设置,可以大大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实用性,从而保证了培养方案的实效性。在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基础上,设置完成了济南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及各大师工作室专业培养计划。在这个专业培养体系下培养的学生,近几年来,成效显著。在校期间,学生在许多国家级、省级大赛中获奖颇丰。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从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来看,满意度达95%以上,有不少同学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或已走上领导岗位。经过实践证明,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培养方案可有效提高企业和学校技能要求衔接,使学校明确培养方向,提高学生培养效率、质量,提升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认可度,提高学校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形成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这个培养方案的推广将会推动技工院校的发展,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推送更多适用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