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

    王希君

    摘要: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是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现实中,二者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历程入手,阐述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对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农机农艺曰融合发展曰问题曰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5)04-0026-02中国图书分类号:S233文献标志码:A

    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问题由来已久,在我国,自从上世纪50年代农机化起步开始,这个问题一直是农学界讨论的热点。新形势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问题有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仍然是农业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历程,大概可以分为2个阶段,一是农机服从农艺阶段。在我国农机化起步阶段,明确提出“农机具要切合当时的农艺要求”和“一切农机作业均应服从先进耕作法的技术要求”。不难看出,这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一切机械作业均应嚴格服从农业技术,农机处于从属地位。二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阶段。20世纪70年代,把农机改革与农艺改革结合起来,写进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纲要中,明确“农艺措施要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这一时期,农业化主要解决农作物的种植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农艺与农机的结合逐渐紧密。

    1新形势下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

    农机农艺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同时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中,对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目标任务、主要措施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农机农艺融合,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环节之一。生产粮食的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推广,必须采用农业机械化作业。农机农艺融合还是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的重要途径。40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水稻插秧机,但没有注重与农艺相结合,未研究如何适应和体现农艺要求,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缓慢。相反,日本水稻机插秧技术和美国棉花生产机械技术成功推广,都反映出农艺农机结合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作为从业者,我们要直面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机农艺融合新路子。

    2当前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成绩,尤其是在经济效益提升、减轻劳动力强度和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际工作中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新型农机的研发滞后于农艺发展

    很多新的农艺新技术还缺乏配套的农业机械,或者现有的农业机械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在生产实践中,部分环节仍需通过人畜力和手工等传统的耕作方式来完成。相对滞后的农机技术,拖慢了农机农艺融合的步伐。

    2.2农机技术的推广不能适应农艺的发展要求

    往往是与新农艺相适应的农业机械研发出来了,但在推广和应用环节却卡了壳。一是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农业机械生产厂家与广大农户之间缺少沟通与联系,先进生产力无法运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二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新的农业机械往往价格较高,没有财政购机补贴或者补贴力度不大,很难引导广大农户主动更新装备。

    2.3传统观念束缚了农机农艺的融合

    广大农户对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轻农业工程技术的实践。新的农机技术研制出来了,但农户却不愿意使用,根本原因是只看到眼前的投入和成本,没有看到今后的收益和方便。这需要政府在教育引导上下工夫。

    2.4生产经营规模制约了农机农艺的融合

    有的地方因环境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没有条件实现农机农艺融合,有的受场地限制,大型农业作业机械无法进入开展工作,有的虽然允许大型机械作业,但整体规模不大,如果应用大型机械,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收益不够理想。

    3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

    在我国60多年的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农机农艺的融合问题贯穿始终,今后也将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长期存在下去。农机与农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从辩证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才能做到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1统筹兼顾,协同发展

    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是双向的活动,需要统筹发展,两者兼顾。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不能单方面强调农机作业适应农艺技术发展的要求,而要从生物学、农艺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开发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农艺新技术,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实际工作中,农机农艺的融合涉及种养植、技术推广两个部门,以及农业机具生产厂家等多方面。有必要建立上述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充分沟通交流,在农机农艺融合中综合各方意见,实现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2强化保障,做好农机技术推广

    农机技术推广是先进技术向农业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做好推广工作意义重大。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人员编制、职能定位、财政资金上给予支持,为农机技术推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广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加强调查研究,找到农机推广与农户需求的结合点,确保工作效果。还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县、乡、村的推广网络,为农业政府部门、生产厂家和农户建立统一的公共平台,搜集、传递第一手信息,提高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同时,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把惠民政策宣传出去、落实到位。

    3.3政策倾斜,提高财政支持力度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力度逐步增加。农业基础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重生物技术、轻工程技术的问题始终存在,农业各领域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出台、设置了农业机械购置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但与形势发展还不相适应。要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势必要在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做文章,明确提出引领农机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农机农艺融合提供制度机制保障。财政资金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的力度,实行专项补贴,加大大型机械购置补贴力度,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同时,要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好重点项目的攻关,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先实现重点项目的实施,再以点带面,最终实现整体跨越和推进。

    3.4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农户的主观意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普遍存在部分农户不愿融合、不主动融合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调动农户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职能部门要从多方入手解决,一是要主动深入一线,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面临的困难,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二是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及时将国家的优惠政策传递给广大农户,防止出现因不了解造成政策空转的情况;三是要积极支持并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大户率先实现农机农艺融合,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农户积极参与到农机农艺的融合中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农机站)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