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的感人魅力
顾 岩
【摘要】李煜词的感人魅力不仅在于它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更因为它突破了个人的身世和经历,表现了人生,抒写了人类的真情实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使词具有了更深厚、更广阔、更普遍的意义。创造意境是李煜词的突出特色。此外,能够把感情化入人们极熟悉的生活形象中,从而使其具有普遍性和直觉性,并撩起人们无限的深思与回味,这是李煜词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李煜词 抒写人生 创造意境
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皇帝,治国少方,守国无术,最后导致丧权辱国,成为宋室的囚徒,理所当然没有给人们留下值得记忆的业绩,但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家,特别是作为一个词人,在艺术创造上,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他填写的词,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首,其中三分之二是写愁和恨的。这些写愁和恨的作品大都作于入宋以后,代表了李煜词的最高成就。李煜后期词作之所以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更因为它突破了个人的身世和经历,表现了人生,抒写了人类的真情实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使词具有了更深厚、更广阔、更普遍的意义。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生活的巨大变故是李煜后期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君主,他二十五岁即位,三十九岁亡国,四十二岁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的一生曾经全面地领略了人世的权势之争,他的经历概括着人生中最深刻、最广泛的内容。对待亡国、亡家、亡身的侵害和打击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思想感情,按其强烈的程度,可以排列成这样一个阶梯:仇恨、愤恨、怨恨、悔恨、愁恨。愁恨是最消极的态度,但却是最深沉的感情,它是这个阶梯的升华和沉淀。李煜后期词所表达的正是这种愁恨。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李煜是“以血书者”,意思即李煜的词是用心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
在李煜的个人情怀作品中,他以深刻的生活感受、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提炼,将自己的身世和具体生活内容隐去,概括为人们经常感受到、体验到的典型事物、典型心理,使词具备了一定的共性特征。如《浪淘沙》,写他的囚虏身份只用了一个“客”字,囚虏特有的感受用“罗衾不耐五更寒”这一般形式表达,“一晌贪欢”的具体内容也不做交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全词从虚处着笔,道实者寥寥无几,也未涉及情感的具体内容,只是“雕栏玉砌”——美好事物的代表,词中只反映词人的深切感受和体验,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经历、体验及知识水平来体会和补充,把自己的体验放进去,这样词的内涵就更丰富更博大了。在此基础上李煜尤其能准确地写出特定境遇中的特定感受,比如说风雨凄凄美梦初归的残春凉夜,必然激起客寄异地他邦、痛念故乡故国者的离怀;草侵庭阶、帘幕闲垂的凄清孤寂,必然引起壮志未酬、一筹莫展者的深长感叹;随着自然界的四季轮回,而次第到来的春花秋月,必然使人沿着时间的线索回首不尽的往事,甚至发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喟。李煜发掘并呈现了这些典型处境、典型心理之间的必然联系,所以人们碰到相同的境遇时,常常产生与词人相类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由此发出的“独自莫凭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风情渐老见春羞”等真情实感,常常令人感到似乎恰好道出了自己此时此地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某种共鸣。
李煜后期词作中对人生的咏叹,对现实的悲愤,客观上也超越了原体事实,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这中间的“小楼”“故国”“往事”“江山”在读者心中已成了一般性的事物而不只是作者眼中的景观。不止于此李煜还在感受中概括出“别时容易见时难”,“人生愁恨何能免”之类的人生经验,这些合乎人情物理的哲理句,在词中的间或出现,更加强了说服力量,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由于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表现这一内容的艺术手法也纯熟多了,并形成其突出特色——创造意境。即从大处落笔,大开大阖,使词作博大、深沉。如“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等,这些词不仅凄婉而且悲慨,不仅沉着而且郁结,意境博大,力量充沛,感染力强。
李煜词的显著特征则在表现技巧上能够穷形尽相地、惟妙惟肖地把感情化入人们极熟悉的生活形象中,从而使其具有普遍性和直觉性,并撩起人们无限的深思与回味。如果说情感是流动的液体,那么李煜词就是这种液体的凝聚,像“愁”和“恨”这类只可意会的内心感受,李煜则将它们变成了有形有体、可感可触的事物:恨像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恨有长度,“当年得恨何长”;愁可以是绵密的雨丝,“昼雨新愁”;愁还能用刀剪用手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尤其善于以水喻愁和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些词中自然之水和作者心中愁恨已铸成了一个整体,水的深度和强度,就是愁恨的深度和强度,水在流淌,恨在激荡,无形的愁恨,已通过水的流动而有了形态和动态。读者毋需费很大的力气就能够想象得出那股在作者胸际奔流着的液化了的恨流。李煜这些匠心独运,发自肺腑的词句,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超过了以往不少名人以山水拟愁恨的佳句,成为言愁写恨的千古绝唱。
★作者简介:顾岩,内蒙古呼和浩特第十四中学教师,高二语文备课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