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王涛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构建高效课堂,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具体来说,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从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效果,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体验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前有效预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自觉的预习,教会学生如何预习乃是教学生如何学,课前的预习是否有效直接就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如何才有效呢?首先,应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难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如预习《寡人之于国也》,必先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虚词”这就需要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或者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初步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虚词的意义,这就将为有效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还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这篇课文的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解决这个难点,就首先要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儒家的代表人物,著作,以及其思想的发展过程。有了这个背景的知识之后,课堂上探究讨论时学生才可能侃侃而谈,才可能在交谈中擦出思想的火花,才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其次还要指导学生预习时,做好预习笔记,留有空白,注意标出每个知识和理解的盲点,以便课堂上认真听取,顺利解决。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4个“于”字,学生的理解难免困难,但是又是本文的重点,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将其清晰地标注在书上。最后,课前预习还应该有广度,应引导每位学生努力完成预习的任务,真正的把课堂的基础夯实。
二、课堂合作共赢
有了课前的充分预习,下来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感受到学有所获时的快乐与幸福。这样,学生能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学习《劝学》,通过对题目的解读,让学生理解“劝学”是什么意思,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做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通过“劝”这个兴趣点,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其次,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营造三个左右的兴奋点,主要在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为宜,在三十分钟的时候應该是达到本节课堂学习的高潮,又如《劝学》这一篇,第一个高潮在于对题目的解读,第二个高潮在设计在二十分钟左右,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第三段中关于“学习的作用”时设计学生热烈的讨论,相信学生非常热衷于对学习作用的讨论,老师可以投其所好,顺势点拨,定能攫取一个兴奋点,此文学习的高潮设计在三十分钟左右,此为学习《劝学》第四段后孟子所所提倡的积累、专心,好的态度,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讨论此种说法是否符合现代学习方法,还有哪些需要补充。学生对于学习的成绩的追求是永恒的,每个学生更是希望自己能学取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同学们在讨论此问题的时候必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充分而细致地各抒己见,有补充良好学习习惯,有补充好的学习氛围,有补充刻苦勤奋,有补充智力开发等等,不一而足,相信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这堂课的课堂效率将会不言而喻。
三、课后巩固提升
课后的巩固学习,其实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延伸,想要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长效的掌握,就需课后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这就充分说明学习之后的及时巩固是课堂有效性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过程。如在学习完《师说》后,就要求学生总结本文重要的实词,如“师”字的意义,虚词“之”字在文中出现了25次,每一次是什么意思,以及倒装句等文言知识。对课后知识的巩固应该形成一个习惯,把对知识的巩固变成自觉性与长期性的学习,“三天一小看,一周一大看,一月一串联”,如《过秦论》中重要的实词“亡”“固”“度”,虚词“以”的巩固就需要学生一天之后,三天之后,一月之后认真的巩固复习,只有学生在课后认真的巩固之后才能变老师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有了知识充实大脑,能力才能够得以提高,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考场。
总之,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也并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