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中高职衔接一致性研究
徐金花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中高职内涵式衔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也被提上教育改革日程,成为一个亟须落实的教学任务。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对培养高素质、高水准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中职学生升学需求、促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以园艺专业为研究对象,就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关 键 词] 园艺专业;中高职衔接;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090-01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3+2”模式并不是新鲜的事物,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虽然中高职衔接教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改革的重点,但是两者之间的衔接教学一直停留在学制层面,没有从内涵上进行有效衔接,导致现阶段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诸多漏洞。笔者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就园艺专业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培养目标定位一致性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动力。要想实现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首先要保证中高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一致性。就现阶段中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情况来看,中职学校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具备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农资经营、农产品营销、植物检疫、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植物生产如盆景、苗木、蔬果、花卉等生产等职业岗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就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职学校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必备知识,适应我国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从事园林工程施工和管理、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园艺植物生产和营销如盆景、苗木、蔬果和花卉生产和营销等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并且可以服务于园艺岗位一线的高等技术人才[1]。
通过对中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理论教学目标是够用为度,高职学校教学目标既强调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掌握高度熟练的技能。综合之后发现,要想实现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高职园艺专业应当将学生定为预备技师和高级工,而中职园艺专业应当将学生定为中、高级工,只有这样才能为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教学理念一致性
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关系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教学态度。要想实现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除了要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外,还要保证教学理念具有一致性。和谐教学理念的提出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沿着探索教改整体方向。在中职学校园艺专业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由于中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对教学理念的改革应当遵循“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对高职学生来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同时还要兼顾学术能力以及关键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关心。在后期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3]。
三、教学模式一致性
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和谐教学理念下,要想实现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必须保证中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模式具有一致性。对中职学校园艺专业教学来说,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应表现在工作岗位上。由于中职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尽可能手把手教学,引导学生完成知識和技能学习。而对高职学校园艺专业教学来说,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应表现在职业能力上。职业能力就是指个体将自己学习和掌握的技能、知识以及态度等运用到特定的情境或者职业活动中,在这个基础上整合并迁移成一定的能力,能够完成相应的职业任务。为了实现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中职学校的园艺教学和高职学校园艺教学可以采取任务载体课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备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的特征,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中高职衔接一致性教学,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在这几个方面实现一致性,确保中高职园艺专业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学制上做到有效衔接,还能从内涵上做到有效衔接,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陆天奕.中高职衔接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76-77.
[2]李守可.美国CTE中高职衔接的最新趋势、特点及社会功能[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67-72.
[3]肖凤翔,肖艳婷.基于课程论视角论中高职课程衔接内涵及其条件[J].职教论坛,2014(3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