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机企业的生存现状与未来发展
王瀚卿
摘 要:? 以陕西省农机企业为调研对象,分析近年来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依据现在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规律,为陕西省农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 农机企业;生存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 F426.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12.021
农业机械作为服务于三农的重要行业,一直受到国家和各地政府的重视,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机制造行业也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高新技术采用、规模化经营等一系列机遇和挑战,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需求,实现农业机械在研发、制造、服务、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生存现状
前些年受到补贴政策的影响,陕西省的农机行业高速发展,农村的农机拥有量大幅度增加,最多时有上百家农机制造企业,其中以民营中小型农机企业居多,产品种类丰富,但不同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加工工艺的差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前几年企业订单源源不断,除了陕西,周边省份包括甘肃、青海、宁夏、四川、河南等地区都有大量订单,有些企业的产品还远销湖南、湖北、河北、安徽、西藏等地区。陕西省农机企业每年总产量约有上万台。每逢销售旺季,许多企业的门前来装货的卡车络绎不绝,各地区经销商进货的电话源源不断。
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我国近年来农机工业的平均增速约为9%,利润增幅约为8%。伴随着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农机产品保有量剧增,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家政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制造能力的显著提升,工业开始反哺农业,这是我国在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战略措施。依靠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制造能力,不同的农艺需求开发出与之配套的相关机具,以增加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农业机械化达到70%,国家及各省农机管理部门针对不同的农业机械制定了补贴政策,以提高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结合我省重点推进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果、畜、菜、茶等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的实际,陕西省实施敞开补贴。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求,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愿意购买农机具。农户的需求量大,各农机企业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大量农机产品涌向市场。
(2)农村劳动力转移。陕西省2016年農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约为700万,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基本上多为中年或者老年人。拖拉机走进普通农民家,以前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工作由于年轻人的减少被现代的农业机械所替代。随着科学种植和农机化政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意识到农机具的省时、省力、效率高等特点,改变了原来的耕作模式,农机具代替了原来的劳动力。
(3)生产标准化。高效率、高质量的标准化生产,让原本利润率较低的种植业、畜牧业利润增加。许多经济作物例如核桃、苹果、猕猴桃的标准化生产,新式的田园管理机和果园管理机的应用使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利润也随之增长。很多农户看到标准化生产带来的效益,根据自身的耕作特点,采购不同种类的农机具用于生产。
随着国民经济增速的放缓,产业升级、科技水平提升和一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很多工业制成品和制造企业受到了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大型拖拉机和中小型拖拉机的产量都出现负增长,2017年谷物收获机械下降12.58%,玉米收获机械下降11.44%[1]。随着农机产业升级,小型玉米收获机、小型播种机等产品压缩产能,陕西省2017年生产此类型产品的企业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关中地区的小型农机企业上半年开工时间不足3个月,部分企业上半年停产。汉中地区的农机企业2017年的产量和产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之前年产量过万的农机企业现在基本都降低到4500台左右;过去几年产值过千万的企业现在都不足500万,部分企业甚至降至20万。很多农机企业都在勉强维持,原来每个企业的员工都在40~50人,现在半数员工都已离职,其中大多数为销售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多数企业为了生存发展,都在开发新的非农机产品。
2 主要问题
陕西省众多农机企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多种原因,有些问题是存在已久的,有些是受到市场变化影响的,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我省农机企业的产品大多为小型农机具,技术含量低,很多产品都是仿制国外或者外省产品,外购零部件组装整机。企业没有研发团队或者研发人员,有些是企业负责人一人负责研发,企业员工多为附近的农民,文化水平基本是初中、高中学历。有些工厂生产环境简陋,生产工艺粗糙,只有少数企业有数控加工设备,企业还在使用已淘汰的传统设备。很多企业不重视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每一批次出来的产品质量都有差异。为了降低成本,有些铸件、板件均为非正规牌号的钢材,部分零件表面热处理需要感应加热淬火的,多数为碳炉加热,导致强度硬度不达标。很多产品的焊接工艺差,导致使用寿命大幅下降,安全隐患较多。粗制滥造的结果,最终会失去客户。
(2)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前些年陕西省农机行业高速发展,过快的发展带来的是市场饱和,从2017年开始,一些小型农机具的销量严重下滑,很多企业都暂停生产。跟随农机行业发展的趋势盲目生产,导致很多企业大量积压产品,短时间内库存难以消化。资金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生存更加艰难。随着工业设计水平的提升和国家对农业机械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型复合农机具出现在市场,复合型的机具代替了以前多种类型的单一功能产品,以前需要多台机具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台就可以完成,既降低了人工、能源消耗,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复合型的联合作业机具的推广让本来销量下降的小型机具雪上加霜。一些成生产规模的地区,因为竞争的加剧,不但没有走向生产联合体,反而打价格战、成本战,让原本困难的形势更加严峻。
(3)国家政策的调整。2014年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了环保督查,除了经济发展,还要有蓝天白云。随着一年比一年严厉的环保督查,很多企业还没理解政策,就被限产停产。在环境压力较大的关中地区,很多企业因为相关生产工艺环保要求不达标,都无法正常生产。陕西省多为中小型企业,利潤薄,环保设备的投入又比较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添加新式的环保设备。近几年,很多高耗能低产出的小型炼钢厂、焦炭厂被关停,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例如之前钢材价格在3000~4000元/t之间,2017年底涨到6000元/t左右,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材料进价,不惜去更远的地方采购。运输成本费、材料费的增加,本来会使产品价格也随之增长,但是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产品价格不增反降,让企业利润更加稀薄。与此同时,2016年开始粮食价格有所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生产成本增加,购买力下降,农机产品受此影响出现滞销等现象。
3 发展方向
企业要想发展,要想立足于市场,产品质量必须过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产品质量的优劣性决定企业的发展命运,产品质量的好与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和保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更谈不上利润与效益,企业也不会发展,生存也不会长久。因此,质量才是硬道理,做产品必须以质取胜。陕西省的农机企业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长久生存下去,产品质量必须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提高产品质量就要对生产环节严格把控,所有的零部件都要仔细对照产品的相关标准制定加工工艺并制造,并制定详细的标准化生产检验流程,保证每一批次的产品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同时还要适当扩展企业的生产加工手段,淘汰一些落后的加工工艺,采用新式的加工设备以保证产品质量。企业不能因为原材料涨价或者其他因素,采购劣质原料、使用低劣的加工手段让产品质量大打折扣。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还要对生产企业不定时抽检,宣传贯彻新的产品标准,督促企业把好质量关,帮助企业树立工匠精神。此外还要根据市场及用户的变化,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良升级。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后续动力,结合自己的经营特点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和使用效率,结合市场研发新式的复合型农业机具,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保证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化莫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设想,国家也提出向西看的战略规划。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增加,部分企业也看到了海外市场,一些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如非洲、中亚及西亚地区还采取一些老旧落后的办法。陕西省的部分企业看到这一商机,向这些地区推销相关的农机具,出口的增加也缓解了很多企业的生存压力,增加了收入,开阔了市场。
部分企业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从原来竞争改为相互合作,有些企业联合仿制一些国外的先进农机具,共同扩展市场增加销路。具有多种加工能力的企业还在扩展新的产品,让企业的产品多元化,不至于陷入单一产品的困局。
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很多企业都和行业的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展开积极合作,共建共享信息服务平台。陕西省已经开始筹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旨在全面提升陕西省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打破以往的科技资源分散、封闭的状态。未来通过技术服务平台促进协同创新,改善陕西省农机装备产业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原始创新缺乏,突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促进科研单位、高校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帮助企业掌握行业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需求,优化农机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稳固的、良性的创新模式,促进陕西省农机工业的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摘 要:? 以陕西省农机企业为调研对象,分析近年来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依据现在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规律,为陕西省农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 农机企业;生存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 F426.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12.021
农业机械作为服务于三农的重要行业,一直受到国家和各地政府的重视,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机制造行业也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高新技术采用、规模化经营等一系列机遇和挑战,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需求,实现农业机械在研发、制造、服务、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生存现状
前些年受到补贴政策的影响,陕西省的农机行业高速发展,农村的农机拥有量大幅度增加,最多时有上百家农机制造企业,其中以民营中小型农机企业居多,产品种类丰富,但不同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加工工艺的差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前几年企业订单源源不断,除了陕西,周边省份包括甘肃、青海、宁夏、四川、河南等地区都有大量订单,有些企业的产品还远销湖南、湖北、河北、安徽、西藏等地区。陕西省农机企业每年总产量约有上万台。每逢销售旺季,许多企业的门前来装货的卡车络绎不绝,各地区经销商进货的电话源源不断。
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我国近年来农机工业的平均增速约为9%,利润增幅约为8%。伴随着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农机产品保有量剧增,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家政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制造能力的显著提升,工业开始反哺农业,这是我国在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战略措施。依靠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制造能力,不同的农艺需求开发出与之配套的相关机具,以增加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农业机械化达到70%,国家及各省农机管理部门针对不同的农业机械制定了补贴政策,以提高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结合我省重点推进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果、畜、菜、茶等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的实际,陕西省实施敞开补贴。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求,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愿意购买农机具。农户的需求量大,各农机企业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大量农机产品涌向市场。
(2)农村劳动力转移。陕西省2016年農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约为700万,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基本上多为中年或者老年人。拖拉机走进普通农民家,以前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工作由于年轻人的减少被现代的农业机械所替代。随着科学种植和农机化政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意识到农机具的省时、省力、效率高等特点,改变了原来的耕作模式,农机具代替了原来的劳动力。
(3)生产标准化。高效率、高质量的标准化生产,让原本利润率较低的种植业、畜牧业利润增加。许多经济作物例如核桃、苹果、猕猴桃的标准化生产,新式的田园管理机和果园管理机的应用使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利润也随之增长。很多农户看到标准化生产带来的效益,根据自身的耕作特点,采购不同种类的农机具用于生产。
随着国民经济增速的放缓,产业升级、科技水平提升和一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很多工业制成品和制造企业受到了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大型拖拉机和中小型拖拉机的产量都出现负增长,2017年谷物收获机械下降12.58%,玉米收获机械下降11.44%[1]。随着农机产业升级,小型玉米收获机、小型播种机等产品压缩产能,陕西省2017年生产此类型产品的企业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关中地区的小型农机企业上半年开工时间不足3个月,部分企业上半年停产。汉中地区的农机企业2017年的产量和产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之前年产量过万的农机企业现在基本都降低到4500台左右;过去几年产值过千万的企业现在都不足500万,部分企业甚至降至20万。很多农机企业都在勉强维持,原来每个企业的员工都在40~50人,现在半数员工都已离职,其中大多数为销售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多数企业为了生存发展,都在开发新的非农机产品。
2 主要问题
陕西省众多农机企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多种原因,有些问题是存在已久的,有些是受到市场变化影响的,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我省农机企业的产品大多为小型农机具,技术含量低,很多产品都是仿制国外或者外省产品,外购零部件组装整机。企业没有研发团队或者研发人员,有些是企业负责人一人负责研发,企业员工多为附近的农民,文化水平基本是初中、高中学历。有些工厂生产环境简陋,生产工艺粗糙,只有少数企业有数控加工设备,企业还在使用已淘汰的传统设备。很多企业不重视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每一批次出来的产品质量都有差异。为了降低成本,有些铸件、板件均为非正规牌号的钢材,部分零件表面热处理需要感应加热淬火的,多数为碳炉加热,导致强度硬度不达标。很多产品的焊接工艺差,导致使用寿命大幅下降,安全隐患较多。粗制滥造的结果,最终会失去客户。
(2)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前些年陕西省农机行业高速发展,过快的发展带来的是市场饱和,从2017年开始,一些小型农机具的销量严重下滑,很多企业都暂停生产。跟随农机行业发展的趋势盲目生产,导致很多企业大量积压产品,短时间内库存难以消化。资金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生存更加艰难。随着工业设计水平的提升和国家对农业机械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型复合农机具出现在市场,复合型的机具代替了以前多种类型的单一功能产品,以前需要多台机具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台就可以完成,既降低了人工、能源消耗,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复合型的联合作业机具的推广让本来销量下降的小型机具雪上加霜。一些成生产规模的地区,因为竞争的加剧,不但没有走向生产联合体,反而打价格战、成本战,让原本困难的形势更加严峻。
(3)国家政策的调整。2014年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了环保督查,除了经济发展,还要有蓝天白云。随着一年比一年严厉的环保督查,很多企业还没理解政策,就被限产停产。在环境压力较大的关中地区,很多企业因为相关生产工艺环保要求不达标,都无法正常生产。陕西省多为中小型企业,利潤薄,环保设备的投入又比较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添加新式的环保设备。近几年,很多高耗能低产出的小型炼钢厂、焦炭厂被关停,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例如之前钢材价格在3000~4000元/t之间,2017年底涨到6000元/t左右,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材料进价,不惜去更远的地方采购。运输成本费、材料费的增加,本来会使产品价格也随之增长,但是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产品价格不增反降,让企业利润更加稀薄。与此同时,2016年开始粮食价格有所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生产成本增加,购买力下降,农机产品受此影响出现滞销等现象。
3 发展方向
企业要想发展,要想立足于市场,产品质量必须过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产品质量的优劣性决定企业的发展命运,产品质量的好与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和保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更谈不上利润与效益,企业也不会发展,生存也不会长久。因此,质量才是硬道理,做产品必须以质取胜。陕西省的农机企业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长久生存下去,产品质量必须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提高产品质量就要对生产环节严格把控,所有的零部件都要仔细对照产品的相关标准制定加工工艺并制造,并制定详细的标准化生产检验流程,保证每一批次的产品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同时还要适当扩展企业的生产加工手段,淘汰一些落后的加工工艺,采用新式的加工设备以保证产品质量。企业不能因为原材料涨价或者其他因素,采购劣质原料、使用低劣的加工手段让产品质量大打折扣。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还要对生产企业不定时抽检,宣传贯彻新的产品标准,督促企业把好质量关,帮助企业树立工匠精神。此外还要根据市场及用户的变化,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良升级。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后续动力,结合自己的经营特点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和使用效率,结合市场研发新式的复合型农业机具,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保证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化莫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设想,国家也提出向西看的战略规划。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增加,部分企业也看到了海外市场,一些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如非洲、中亚及西亚地区还采取一些老旧落后的办法。陕西省的部分企业看到这一商机,向这些地区推销相关的农机具,出口的增加也缓解了很多企业的生存压力,增加了收入,开阔了市场。
部分企业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从原来竞争改为相互合作,有些企业联合仿制一些国外的先进农机具,共同扩展市场增加销路。具有多种加工能力的企业还在扩展新的产品,让企业的产品多元化,不至于陷入单一产品的困局。
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很多企业都和行业的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展开积极合作,共建共享信息服务平台。陕西省已经开始筹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旨在全面提升陕西省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打破以往的科技资源分散、封闭的状态。未来通过技术服务平台促进协同创新,改善陕西省农机装备产业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原始创新缺乏,突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促进科研单位、高校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帮助企业掌握行业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需求,优化农机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稳固的、良性的创新模式,促进陕西省农机工业的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