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赋能,丰盈数学课堂
姚文廷
摘要:互联网时代,幕课、翻转课堂、远程教学、信息技术等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习方式与培养核心素养深度融合?本文试以《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的实验为例,阐述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学导课堂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学导课堂
一、推送“微课+探究单”,实施个性化探究
(一)微课——使课前预习变成课前探究
教师运用屏幕捕捉功能录制微课,在微课中阐明探究目标、方法和具体任务。与以往的微课不同的是,这里的微课不是直接通过教师的演示区揭示“面积”的含义,也不是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去规定“面积单位”的选择或告知面积单位的价值,而是通过微课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不仅是让学生学习概念要有自己的经验背景,还要教学生如何进行概念的建立。
(二)探究单——使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构建
学生对“面”“表面”“面积”三个概念的理解有混淆不清的现象,尤其是对“面积”的理解无法做到规范化,不仅对概念本质的揭示也对后续学习产生了认知障碍。为此,“探究单”中设计了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想一想、写一写等活动,设置了“我的发现”“我的结论”“我的困惑”,引领学生进行实验和思考,学生在视频的指引下进行操作、记录所得。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对“面”有了感性认识,也对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产生合理想象,为数学化的探究和数学抽象提供了基础。
事实说明,学导课堂中的学生,因为有了之前独立的探究,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这个基础有利于“面积”概念的深入学习。
二、收集信息,实施以学定教
从学生学情出发,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对学导课堂的支持优势,找准切入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录制微视频,设计探究单。因此,阅读课前“探究单”,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来设计“教”的流程,才能使教师的教遵从学生学的规律。从下图中学生的完成情况看,学生产生的问题恰是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呈现问题、如何组织学生辩论,以及调控交流的措施。
一张“探究单”激发出的智慧出乎教师想象,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彩纷呈,也证实了学生具备在这个模式下学习的能力。
三、设置引导流程,实施数学化探究
(一)汇报交流,建立概念。
【教学片断一】
问:课前大家摸的马铃薯、西红柿、药盒、新华字典……摸到的是它们的什么地方?(板书:物体表面)
追问:摸到的这些表面,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感受,教师予以肯定。(板书:大小)
再问:摸《新华字典》的上面、前面和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完整表述黑板面的面积概念。
学生交流。
问:课前有同学问弯曲的面有面积吗?(有)这个弯面被展开的时候会是什么形状?
教师沿着高将侧面剪下并贴在黑板上。
问:茶叶桶的侧面和底面分别是什么平面图形?(圆形和长方形)
再问:你发现什么了?(侧面比上、下两个面大,两个底面一样大。)
课件出示以下练习,提问:谁的面积最大?
课件出示多张平面图形。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平面图形 ,随后出示面积的完整定义。
【片断评析一】
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交互活动,在学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以学生产生的问题引领教学进程,提供大量直观实物,设置活动,学生经历从直观感受“面”是什么到用语言描述面积,逐层深入概念本质,进而逐步归纳抽象出面积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课前探究中产生的知识经验对新知的构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加工过程。
(二)讨论辨析,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片断二】
问:通过课前实验,你们选择哪一种图形来测量?
学生汇报。如有争议,教师用课件演示。
课件展示测量结果: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完全铺满)
小结:可以用直接观察判断大小,不能直接判断的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还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比较。
教师选择两位学生的任务单,进行展示。
問: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为什么有同学说这个长方形面积相当于2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同学却说相当于8个正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大?
再问:你想说什么?
【片断评析二】
让学生充分地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里设置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通过提供不同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动手铺一铺,发现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是最合适的。第二个环节,通过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作为面积单位的正方形需要统一大小,因此得出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的结论。
(三)汇报演示,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教学片断三】
问:通过课前学习,你们知道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汇报。
再问:这些面积单位分别大约多大呢?
在生活中找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用肢体比划比划。
出示1平方米的纸,问:猜猜看能站多少人?(建立表象,使学生知道表示大的面积时用平方米,表示小的面积时用平方厘米。)
学生闭眼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片断评析三】
本环节采用自学后辅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起常见的面积单位和身边物体的联系,丰富面积单位的表象。
(四)课中检测 巩固深化
1.画一画
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涂色。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用课件演示,并进行集体评析。
2.辨一辨
下面哪些是计算周长的,哪些是计算面积的?
(1)包装盒上丝带有多长?
(2)给礼品包装要用多大的包装纸?
(3)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
(4)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3.议一议
从下面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如下图),你想到什么?
让学生感受周长与面积的不同。
【练习设计评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增加了探究的力度和深度,也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学导课堂中得到落实。
本课使用“微课+探究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设置“合作交流、表达辨析、汇报演示、检测内化”的流程,利用学生生成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在我们实验研究的学导课堂操作模式中将二者结合起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学生不再是“等待渔人下篙的鸬鹚”,不再是课堂的工具,而是经历自主探究——自主提问——自己解答——自己演示——自己探究的过程,突破了课堂时空的束缚,成为构建知识的主体,课堂也回归了“教”与“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三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6.
[2]陈士才.“学导课堂”:重建课堂结构的有效路[J].江苏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