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稿件中的导向陷阱辨析

姜山
摘要:导向问题是编辑审稿环节中必须把好关的重大问题,但在审稿实践中,很多导向问题并非“昭然若揭”,反而“藏得很深”。想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好这类极具隐蔽性的导向问题,既需要编辑提升理论素养,又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本文试图在结合社科类稿件案例的基础上,探讨这类导向问题的表现形式,并总结如何及时发现并规避这类导向问题。
关键词:社科稿件 导向陷阱 案例分析 审稿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是我国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出版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有效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重要问题。在出版工作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多出宣传正确导向的优秀出版物,还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好不符合正确导向的出版物内容。其中“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本文试图结合社科类稿件的加工实例,浅析审稿环节中容易忽略的隐蔽性导向问题,本文称之为“导向陷阱”。
1 有关导向问题的三个认识误区
我们常说“出版无小事”,落实到审稿加工的工作实践中,就是無论是内容立意,还是书名、各级标题乃至事例,甚至行文的字里行间,编辑都要确保其导向的正确性。但有些编辑在认识上可能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导向问题在选题策划时就基本已经解决了,导向有问题的根本不可能通过选题论证。
误区二:导向问题只要把握住标题与观点等中心论述,服务于这些中心的文字内容自然不会出现多大问题。
误区三:导向问题只存在于政治军事、社会时事、宗教哲学等特定选题范围内,只要不涉及这些领域,经手的只是时下比较大众化的励志类、经管类、家教类、生活类稿件,基本上不会涉及导向问题。
存在这三种认识误区的编辑,就很有可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掉入导向陷阱。很多稿件,选题看似“安全”,其中没有出现“禁用词”,没有明显的错误观点,作者也没有主观的错误思想倾向,但某段内容让人读过之后感觉哪里不对,似乎隐隐地有“弦外之音”。当然这种弦外之音通常情况下也都是“作者无心”的,但我们要做到的是“编者有意”。
2 导向陷阱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本讲解“说话之道”的稿件,某节标题为“有时无声胜有声”,意在说明适时的沉默也是一种说话之道,而“言多必失”,有时多话反而害了自己。此节举的一个事例是:某女有一个工作体面,对她又体贴的公务员老公,婚后生活幸福甜蜜。她经常在自己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上晒老公送自己的奢侈品礼物,文字中每多虚荣与炫耀,终于引发“众妒”,被人举报,最终她的老公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被判刑。事例后的议论是这样说的:“正所谓‘祸从口出,某女在交际网络中的‘多嘴,直接断送了家庭的幸福。真正会说话的人,永远都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表面上看,该事例似乎很贴切地证明了“言多必失”,但实际上,这个家庭悲剧的始作俑者不是妻子,而是那个收受贿赂的“公务员丈夫”。后者贪腐行为导致的恶劣结果不仅只是一个小家庭的破裂,更践踏了党纪国法,破坏了公务员形象,损害了人民利益。如果把这件事的经验教训归结为“言多必失”,就意味着违法行为是应该被姑息的,公平正义是可以被抛弃的,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导向错误。而这个错误导向不是白纸黑字提出来的,是由于作者的无意识“附带”出来的,这正是所谓“陷阱”的隐蔽性所在。如果编辑也跟着作者的思路走,只考虑事例与论点的关系,就很有可能放任此事例不管,使这个导向错误成为漏网之鱼。
案例二:一本有关“成功学”的稿件,某节标题为“放开头脑,不走寻常路”,强调了头脑灵活的重要性,要敢想敢干才能成大事。此节举的一个例证是某著名商界成功人士(稿中系实名)的发迹经历:这位商人从小就点子颇多,上小学时就懂得在家门口的杂货店买入批发价的文具,拿到班级上卖给同学赚取差价;上中学后又从亲戚处入手许多色情录像带,以5元一盘的价格租借给同学观看,“顾客群”甚至已扩展到其他班级;高考落榜后,开始跟着亲戚当“倒爷”,总能从别人忽略之处发现商机,一次次走在众人前列,最终靠房地产业发家,并多年屹立不倒。
也许这名商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取决于其头脑的灵活性,但必须引起警惕的一点是:他上中学时出租色情录像带给同学的行为已有触犯刑法,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嫌疑。仅从书稿中给出的信息来看,我们并不能确定他此时是否已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及其租借传播次数是否已超过了罪量数额①。即便因为这两个条件都不满足,他不必负刑事责任,这段经历被作为一个正面案例也是极为不妥当的。作者的本意是通过这些经历说明头脑要灵活,但一些读者可能由于断章取义而得到“额外”的“启发”,认为传播淫秽物品能够作为一条“致富之路”,甚至可能得出一个胆大包天的结论:纪律、法律都不重要,或者说过程也不重要,只要结果好。这显然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导向错误,只要编辑的法律意识稍弱,就有可能被此事例“成功”的外衣所蒙蔽,放其“过关”。
案例三:一本家教类稿件中,某节在说明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时,举了一个沟通不畅的事例:儿子就读的大学组织学生无偿献血,儿子积极参加体检,但母亲得知后因担心献血导致儿子出现健康问题坚决反对。劝说过程中母亲一味强势,不由分说,只会重复“我这是为了你好”,最后母子不欢而散。稿中总结说,这种不讲究方式方法的沟通不仅达不到劝说的目的,还破坏了母子关系,如果这位母亲能注意劝说的切入角度,能拿捏好语气分寸,以柔克刚,就不会这样事与愿违了。
这位母亲固然是一个蹩脚的说客,但她更严重的问题出在不许儿子无偿献血上。我国《献血法》明确指出:“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我国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一样,都鼓励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在儿子是自愿,并且是积极参与献血的情况下,母亲的劝阻在道德层面上已经落了下风,已经与国家倡导的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价值导向背道而驰。此书的作者只看到母亲在手段上的不足,却没有察觉她在动机上就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一旦编辑与读者也认同母亲应提升沟通技巧,就意味着默认母亲的动机正确,从而在无意识中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案例四:一本汇编了1000个“脑筋急转弯”题目的稿件中,有一道题目是:一个男生给他的女朋友写了七封情书,为什么他的女朋友却只收到了一封?文后给出的答案是:因为他有七个女朋友。
作为一道考验思维灵活性的题目,这道题出得不可谓不巧妙,但是这种巧妙却建立在对忠贞爱情观的无视与背离之上。即便世界再纷繁、再浮躁,我们也仍然有我们应该倡导并值得坚持的专一的爱情观,游戏人生、逢场作戏的爱情态度不该被默许。不能认为只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而已,又没有真的教人怎么去脚踩多只船,不必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应该认识到:得出这个答案的前提——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伴侣——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作者可以为了出题虚构情节、情境,但前提是这些虚构的内容本身不违规,不违法,不有悖正确的价值导向。
3 如何发现并规避导向陷阱
结合上文案例来看,作者通常是无意识地遗留导向问题的,即并非有意宣扬错误导向,相反,这种陷阱恰恰多发在一些内容健康向上,旨在帮助读者获得成功、幸福、和谐生活的社科类书稿中。书稿的写作目的本是宣扬道德修养或核心价值观,但由于写作的不经意,反而在细节上事与愿违。作为编辑,有责任、也必须有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好这类导向陷阱,那么在审稿方面就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3.1杜绝侥幸心理
必须明确一件事:导向问题,可能以任何形式,出现在任何稿件的任何角落里。没有哪一种稿件是可以在审读时完全不必提防导向问题的。不要认为自己审读的是一本脑筋急转弯或笑话大全就只需边笑边编校,也不要认为一本家庭教育手册就只跟家庭有关无涉国家社会大局。一旦认定某类稿件中不会存在导向问题,在审稿时就会下意识地放松警惕,心存僥幸或轻敌,难免落入陷阱而不自知。唯有警钟长鸣,审稿时让大脑里负责检测导向问题的开关一直开着,才有可能及时发现陷阱。
3.2不能只顾逻辑关系
一名作者会尽可能地使自己作品的结构更严谨,论点更突出,论据更充分,所以写作过程中,他通常关注的是这些论据能不能很好地说明论点,“只要能抓耗子,就是好猫”,只要能证明论点,就是好论据。但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是不能只关注这类逻辑关系的。论点与所有论据,都应该被分别独立地审查一遍。通常来说,当下书稿中的各级标题、观点等比较显眼的等同于论点的内容,是较少出现导向错误的。这也是本文使用“导向陷阱”一词的原因,这陷阱往往隐藏在逻辑上能完美证明论点的论据里。正如本文列举出的前三个案例,其事实论据虽然证明了论点,却在党纪国法、主流价值观等层面变成了“罪证”。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联系上下文审视论据的逻辑性,还要单独审查论据的纪律性、合法性和思想性。
3.3提升各方面敏锐度
加强编辑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其实是出版行业中老生常谈的三点。新编辑入行之初,无一例外要学习《出版管理条例》,尤其是第二十五条,即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十项内容。落实到社科类稿件的审稿实践中,其实很少碰到显而易见的,甚至是有意为之的“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或“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②等情况。这时考验的就是编辑的敏锐程度,能不能看出案例二把向中学同学出租淫秽录像带当作“头脑灵活”的正面事例,已经有“宣扬淫秽,教唆犯罪”之嫌;案例三试图通过改进“沟通方式”这一正确手段去实现“逃避献血”这一错误动机,案例四借用思维的巧妙无形中传播“用情不专”的态度,已经都有“危害公德或民族优秀传统”之嫌;而案例一中作者把责怪的重点放在“多嘴”的妻子身上。已经有无视丈夫触犯党纪国法,且包庇犯罪之嫌。这就要求编辑除了加强对党政法规等各类文件的学习,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深化认识,提炼出独属于编辑的“内存”,其中的政治内存、法律内存要优于普通作者和读者的政治常识和法律常识,才有可能在作者和一部分读者都意识不到之处“高级检索”出隐蔽的导向错误。
3.4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王国维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既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其实编辑对稿件,也适用于此句。编辑作为稿件的第一位读者,须入乎其内才能解决问题;作为稿件的最后一位把关者,则须出乎其外才能发现问题。不仅在入时或出时都要保持清醒,在何时该入、何时该出的问题上也要足够清醒。有些导向陷阱的遗留,其实仅仅是技术上的原因,当局者迷,抑或顾此失彼,只有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才能出入得当,适时听出“弦外之音”或察觉无心之错。归根到底,对于那些“作者无心”的导向错误,如果“有意”的不是编者而是读者,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问题。
人常说,编辑生涯“临深履薄”。我们之所以“战战兢兢”,对于那些不合音律的“弦外之音”也要极端审慎,并不仅仅是为了不违反《出版管理条例》,也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上级单位的各项检查,更是为了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相关文章!
  • “党政融合、双责一体”管理模式

    刘敏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129-01摘 要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

  • 我国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的实现

    关瑶摘要: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档案资源开发方式,本文从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的含义入手,分析我国档案资源社会化

  • 重磅!纯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获

    如果能用一种中药泡脚的方法,就能轻松简便地把高血压这一难题解决掉,患者自然求之不得,乐意接受,经营者更是一路畅销,回报丰厚,前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