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59例疗效观察

余 蕾
(广州天河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广东510655)
摘要将115例黄褐斑患者按59∶56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即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治疗组59例,采用针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肺俞等主穴加耳穴贴压内分泌、丘脑、卵巢、子宫、肝、肾等穴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内服维生素E、C,外涂复方维甲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主题词黄褐斑/针灸疗法耳穴贴压,王不留行黄褐斑/穴位疗法
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笔者通过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本病59例收到良好效果,同时设对照组56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15例,均来自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5年。对照组5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两组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有可比性。黄褐斑发于双颧、颊部70例,发于双颧、鼻部26例,发于颊、鼻、口周11例,泛发整个面部8例。
2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将本病分为肝郁气滞、肝肾亏虚、气虚血瘀3型。
2.1治疗组
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2个月统计疗效。
(1)针刺主穴: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肺俞。配穴:肝郁者加肝俞;肝肾亏虚者加肝俞、肾俞;气虚血瘀者加膈俞。针刺方法:主穴针以补法,血海穴针感以向小腹部传导为佳,余穴平补平泻,每次留针20分钟,每日1次,20日为一疗程,间隔5日继续下1疗程。
(2)耳穴:内分泌、丘脑、卵巢、子宫、肝、肾,常规消毒后,用0.5 cm×0.5 cm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在上述穴位,每周换1~2次,两耳交替。嘱病人每天按压3~5次,按压至耳郭发热或灼热感为止。
2.2对照组
予口服维生素E 50 mg、维生素C 0.3 g,日3次,同时外涂复方维甲霜(含维甲酸0.1%,去炎松0.1%、氢醌3%),日2次。治疗2个月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第157页黧黑斑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颜面皮肤呈正常肤色。好转:褐斑颜色消退30%。无效:褐斑无明显变化或颜色消退不足30%。
3.2治疗结果
经治疗2组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4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肝郁气滞、肝肾亏虚、气虚血瘀有关,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气血瘀滞于皮肤的一种表现。《医林改错》认为本病是"血瘀皮里"而成,其病虽在外,实因内而发,治宜外病内治而求其本。故针刺治以补血养肝,疏肝解郁,滋肾养阴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经之血海,具有调血气,理血室的功效;肺俞应肺,肺主气,"气为血之帅",与血海共同行补气调血之功。曲池、足三里分别为手足阳明经之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二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之效。背俞穴(肝俞、肾俞、膈俞)为脏气汇聚和转输部位,三阴交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诸穴合用可使气机调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面部黄褐斑的女性发病率较男性发病率高出许多,这与女性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失调有关。耳穴内分泌、丘脑、卵巢、子宫、肝、肾能双向调节内分泌系统,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养容消斑的效果。
(收稿日期:19990901,赵昕发稿)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