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助力小学低年级AI体验教学的实例研究
陈宏珊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涵盖了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概率统计、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内容的新兴交叉学科。信息化时代,语文被视作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信息的输入、理解和创作等成为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核心素养。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时代,汉语言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应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小学课堂教学应用的实验地。在NLP的跨学科应用中,AI汉语言部分的研究意义和实践需求可见一斑。
AI汉语言与学习
1.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学习兴趣,他们对AINLP是有认知需求和学习冲动的,但他们的知识基础较弱,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学习以知识本身及学习习惯为主,在缺乏应用或拓展的情况下,难免会觉得枯燥,影响长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需要教师带领他们共同揭开NLP的秘密面纱。
2.AI自然语言的体验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方式,是从AI生活体验到AI课堂教学体验的进阶。体验活动注重交互,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深层兴趣;恰当的体验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AI的相关概念和结构,学生的学习从参与体验—感知概念—作品呈现—分享所得,逐步形成学习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3.AI汉语言与学科学习
对于NLP而言,汉语言的理解、处理、创作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的能力,是人工智能发达的重要指标。其中文本摘要、自动分词、词性分析和文本情感分析等,属于自然语言理解的基本技术,与学生汉语言的学习息息相关。在NLP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分析,如运用合理的想象对句子主干进行扩展,或有新的创作,以此培养学生对汉语言的学习能力。
AI自然语言创作
1.AI智能语音
2011年,IBM Watson在电视问答秀中成功战胜人类的两名冠军选手,不仅因为庞大的服务器支撑了其巨量知识的学习,更因为它进阶的学习能力:双关语、脑筋急转弯等这些特殊语言都能理解。在AINLP的课堂教学中,当教师与学生分享Watson的故事时,适当地引入“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AINLP的工作原理。再结合“春游”体验活动——与小度、小爱同学进行日期、天气、导航等问询类对话,让学生体验到AI智能语音的应用、科技的神奇。
2.AI会作诗
教师出示以下两首以“春天”为主题的绝句,让学生参与文字对比的体验活动,尝试判断哪首是人写的,哪首是人工智能写的?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讨论并识别。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B.万里春天一线长,东风吹绿满池塘。小窗睡起无人语,独倚栏干看夕阳。
教师在活動总结时,提出生成诗歌的人工智能系统。例如,诗歌创作系统“九歌”,是在学习了几千位诗人的近30万首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深度学习掌握了什么是押韵等知识,能创作出绝句、词、藏头诗等作品,这再次证明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
在文字对比分析的体验之余,学生使用“九歌”诗歌创作系统创作藏头诗。此时,学生的收获便不仅停留在好玩层面,而是多了对知识的理解和生成,或结合了主题的情感教育,此为NLP体验教学的积极成果。
3.AI语言艺术
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朗读是必要的学习内容,字正腔圆、流畅通顺是基本要求;而充分分析文本内容,感情饱满地诵读,则是散发语言魅力的关键。诵读是汉语言学习的组成内容,是语言视听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AINLP来说,语言艺术是个大难题,却是个值得挖掘的研究主题。
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运用NLP语音合成技术进行段落朗读,体验不同声音的朗读效果。结合NLP文本情感分析,选择合适的角色、语调、语速进行朗诵展示。在体验活动中,学生体会到特色朗读的趣味性,也在对比中学会判断语言艺术效果的优与劣,进而亲身体验,或模仿或创造,再有成果展示及效果评价。整个体验教学学习情境突出,既有作品产出,又有学习思维的习得,培养了学生的深层兴趣,以便进一步地创造。
AI汉语言表达可视化
“小蝌蚪找妈妈——用Scratch创编故事”是小学跨学科主题项目课程,结合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教学。
1.原文学习,建立语言数据
对原文进行再阅读,逐段逐句分析文本,使用NLP文本摘要,获得文本主要信息。依据NLP自动分词及词性分析,抽取所需的名词、动词等关键词语,形成角色间的动作变化,并整理、归纳角色间形成的对话,建立需要可视化的文本数据,为汉语言可视化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自主创编,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谁?”学生进行合理创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信息的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创造力,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联想创作思维能力。
3.编程可视,增强语言画面感
编程语言工具与汉语言可视化相结合,碰撞出的火花,是柔和的、有艺术感的。针对创编后的角色及动态呈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路线设计和对话设计,并用图形化编程语言呈现故事,运用动画效果阐释语言的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画面感。
4.智能录音,展示语言艺术魅力
课文里分别有小蝌蚪和鲤鱼、乌龟、青蛙的对话,结合文本情感分析,获得各个角色的特点及情感。运用配音师、配音变声器等APP进行个性化录音,如小蝌蚪的声音可使用“童声”配音员,用较快的语速演绎,乌龟的声音可使用“男声”配音员,用较慢的语速演绎,这样既能展示角色特点,又能呈现语言情感,增强语言画面的视听效果。
对小学人工智能启蒙教育而言,NLP跨学科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年段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笔者相信,在未来,AINLP应用将进一步发展及成熟,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自然融入学习及课堂。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五度六环人工智能教育启蒙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2020YQJK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