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睢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与思考

    钦王成

    摘要:本文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反映我县目前劳动力形势的严峻性及特点。文中指出我县各产业的发展不均衡,劳动力的素质普遍偏低、本县区域经济吸纳力太差,提出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培训,转移劳动力应在满足本土需求的基础上向外输出。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2007年底,我县共有在籍人口1328874人农村从业劳动力为72.45万人,其中外出从业劳动力为30.55万人,仅占做从业劳动力总量的42.2%,仍有相当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转移。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睢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对促进睢宁经济发展、实施“突破睢宁”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的意义。

    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促进农村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也面临诸多问题。

    1.1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偏低

    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07年底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0.59万人,占1.9%;小学文化5.20万人,占17.1%;初中文化21.9万人,占71.8%;高中文化2.27万人,占7.4%;大专及以上文化0.56万人,占1.9%。这些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不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且其中85%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在外就业空间狭小,常常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进入高层次产业就更难了。

    1.2 小城镇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吸纳能力不强

    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转移的农村劳动略,镇内由一产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为12.49万人镇外县内转移4.21万人,二都加起来也仅16.7万人,只占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人数的38。8%,在徐州六县中处第4位.小城镇发展滞后、县域经济不强,小城镇没有充分起到和发挥出其应有吸纳和聚集农村劳动力的作用。

    1.3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础薄弱

    一是培训设施规模小,难以满足市场对劳动力培训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睢宁共有32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其中比较大的真正做起来的培训有睢宁县博通职业技术学校、亚东电脑学校,这几家年培训人数都在1000人以上。培训中级技工在千人以上。当年仅培训24149人,其中: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2600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4120人、经济薄弱村劳动力2704人、再就业培训4725人。二是师资力量不强,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当一部分属于无组织、无目标、无保障的。到2006年底全县经劳动部门培训后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人数为7.1万人,仅占农村外出劳动力人的23.2%,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更少,许多农村劳动力外出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返乡。

    1.5 劳动力转移还是以劳务输出为主

    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7年底全县转移43.04万人,其中劳务输出人数为30.55万人,就地行业转移12.49万人(指镇内转移),仅占转移人数的29%,说明睢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依靠劳务输出。

    1.6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使地方经发展失去一定活力。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是有利的,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劳动力外出打工,给别人创造价值,自己所得到的只是本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即劳动报酬,对本地的经济发展没有益处。

    1.7 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还不尽人意

    虽然逐步放松了城市面向农民工的户籍限制和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逐步减弱。但由于体制上的缺陷,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仍然存在诸多障碍,农民工还不能完全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失业、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他们还有一定后顾之忧。

    2 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较大拓展空间

    2.1 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相对过剩

    2007年睢宁户籍从业劳动力72.45万人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就达到29.7万人。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50万亩,综合考虑到当前农业机械化程度、作业水平和以及农业适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等因素,按平均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的理想规模效益测算,全县种植业仅需要劳动力15万,再加上林、牧、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所需的2万人,全县农业劳动力需求量也只在17万人左右,第一产业劳动力将剩余12.7万人,剩余率为42.8%。如考虑到高效设施农业的推广,每个劳动力对耕地承受能力降低,剩余率也将在35%左右,目前全县还有10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

    2.2 劳动力资源与从业劳动力间还有一定差距

    通过对第二次农业普查相关数据计算,睢宁户籍劳动力资源总量为83.08万人,而实际从业的劳动力只有72.45万人,两者相差10.63万人主要为初、高中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在校学生,这部分人三年到四年内将陆续加入到从业人员中,剔除留在县外就业的毕业生,预计每年新增劳动力2万人左右,如考虑到现有60岁以上从业劳动力6.37万人的逐年退出,每年净增农村劳动力将在1.5万人左右。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效大的拓展空间。

    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与对策

    3.1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一要有专门的领导负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二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发动、政策研究、统筹协调、示范建设和督促检查;三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良好氛围。

    3.2 积极发展小城镇压建设、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首先要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产业聚集和经济带动的功能;其次是要推进企业区划调整和体制创新,使之适应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再次是要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和民营经济,让民营经济和私营经济成为我县的主旋律。

    3.3 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一要突出培训内容,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要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二要完善培训机制,把培训与组织输出有机的结合起来;三要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就业教育机构和就业培训中心的社会潜力,扩大培训覆盖面。

    3.4 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动力转移体系,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

    一是在巩固原有务工基地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及周边地区的劳务机构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基地;二是要积极发展驻外劳务机构,加强劳务信息的搜集和发布,改进服务模式,及时调整服务重点和扩大服务范围,由单一的劳务输出向劳动力就业多方位、一体化延伸;三是要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3.5 强化维权保障体系,塔建发展平台。

    建立长效机制,规范各种收费行为,降低进城门坎方便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二要认真贯彻《劳动法》,加大对拖欠农民工资,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治没有保障等突出问题的依法监察力度,保护转移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三是要改善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环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搞好服务”的原则,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四是全社会应共同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免除转移劳动力在外就业的后顾之忧。

    3.6 加强南北劳务协作,寻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突破

    要积极引导对口挂钩单位深化南北协作机制,继续实行政府目标管理,针对管理、服务、培训、维权等各种问题,推动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建立健全就业对接、培训互动、权益到助的协作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3.7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转移劳动力回乡创业

    一是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二是加大宣传家乡的发展形势和潜在的发展优势,打大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创业氛围;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的优惠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具体的的优惠措施。四是加大SIYB的培训,通过小老板的培训、优化投资资源优势,增强创业信心。争取在财政、金融、信贷、减税、免税等方面给回乡创业者一定的支持,为外出务工者创造良好的回乡创业政策环境。

    参考资料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创新职业指导新理论》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3]《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4]《2007年睢宁县统计年鉴》.

相关文章!
  • 全球货运船队运营成本首破1000

    克拉克松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货运船队的运营成本(OPEX)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高于2016年的980亿美元。而在2008年,全球货运船队的运

  • “表现主义”在平面广告中的创意

    周霜菊摘要: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流派“青骑士”及其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关注自然现象后面的精神、情绪,力图将音乐、精神等因素结合平面艺术,

  • 准双曲线角齿轮加工参数的三维

    王慧文 王恩泽 孙晓娟摘 要:本文提出利用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准双曲线角齿轮切削加工参数的方法。首先建立准双曲线角齿轮齿面的数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