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苏莹+薛益民
[摘 要]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畏艰辛、刻苦钻研,要保持这种模式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关键词]分类教学;大学数学;公共课;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31-02
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按照学校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大学数学公共课改革项目组成员开始了探索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道路,形成结构较为完善,理论与实践配套,更适应地方应用型、工程化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计划中极为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它不仅对许多后继课程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良好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程。
一、相关部门的学时建议
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建议:微积分一般不低于160学时(包含无穷级数与微分方程,但不包含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般不低于48学时(其中空间解析几何不低于1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般不低于48学时。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各部分的学时分别不低于144、36和54。
二、引入更加细致的分类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素质的差异在扩大,由于当前的分类模式不够细致,导致一些矛盾出现:同样的教学内容,有些学生感到简单没有挑战,而有些学生感到困难跟不上。
以高等数学为例,我校除数理、信电学院之外的大多数学院选择的是高等数学B1和B2,这种比较单一的选择与学生各方面差异悬殊之间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数学的知识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我校现有的大学数学类公共课进行整合,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
三、整合后的课程设置情况
在调查走访一些兄弟院校的基础上,我们将对现有的主要公共课、涉及面广的公共课进行整合,重新分类。现在我们正在组织教师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是实现教学大纲的重要环节,我们将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改进。
(一)对教材进行分类
分类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理论的具体体现,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我们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发展需求,以及不同专业对数学的不同需求。选择多样的教材以灵活的适应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后期计划将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写适用于我们学校数学教学的教材。
(二)对教师进项分类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差别较大,对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的要求程度存在很多不同,很多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化,很多时候需要对学习内容量身定做。基于此,我们将对教师进行分类,固化班级的任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更好的研究专门适用于这些班级要求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在相应课程教学内容中适当补充相关专业的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结合所学专业掌握数学知识,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优化组合,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最好是对任课专业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课程有较为深刻的了解。目前大多数工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相对缺乏对工程实际和其产业的了解。学校可以借合作企业的东风建立教师的“工程化”培养基地,组织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鼓励教师自行联系其他企业或单位,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
(三)考核方式进行分类
考试考核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考试考核的改革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以便于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因课程模块、教材的分类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所以在考核时也要分类进行考核,以检验其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对选择不同模块、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团队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核,启动试题库建设,逐步实行教考分离,统一流水阅卷,客观公正的评分。任课教师要对考核后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考核效果与提高考核水平。
(四)搭建网络平台,教学更具互动性
网络平台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开放式教育。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这五个任何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学生能够自由的通过学习平台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性地学习。分类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文、理科学生的交流和互补,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网站和QQ群,这样有利于更加便捷的为学生答疑。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研室为学生现场答疑。
同时学校要保障拥有先进的数学实验室,配备各种办公工具软件和常用的数学教学软件以及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为全面深化大学数学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走。因此,要不畏艰辛、刻苦钻研,要保持这种模式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 参 考 文 献 ]
[1] 丁凌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21-223.
[2] 王元明,王旭.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84-185.
[3] 王文珍.长江大学《高等数学》分类分级教学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16-118.
[4] 闵兰,陈晓敏.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39-141.
[5] 董毅,程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J].大学数学,2011(4):15-18.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畏艰辛、刻苦钻研,要保持这种模式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关键词]分类教学;大学数学;公共课;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31-02
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按照学校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大学数学公共课改革项目组成员开始了探索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道路,形成结构较为完善,理论与实践配套,更适应地方应用型、工程化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计划中极为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它不仅对许多后继课程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良好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程。
一、相关部门的学时建议
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建议:微积分一般不低于160学时(包含无穷级数与微分方程,但不包含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般不低于48学时(其中空间解析几何不低于1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般不低于48学时。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各部分的学时分别不低于144、36和54。
二、引入更加细致的分类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素质的差异在扩大,由于当前的分类模式不够细致,导致一些矛盾出现:同样的教学内容,有些学生感到简单没有挑战,而有些学生感到困难跟不上。
以高等数学为例,我校除数理、信电学院之外的大多数学院选择的是高等数学B1和B2,这种比较单一的选择与学生各方面差异悬殊之间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数学的知识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我校现有的大学数学类公共课进行整合,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
三、整合后的课程设置情况
在调查走访一些兄弟院校的基础上,我们将对现有的主要公共课、涉及面广的公共课进行整合,重新分类。现在我们正在组织教师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是实现教学大纲的重要环节,我们将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改进。
(一)对教材进行分类
分类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理论的具体体现,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我们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发展需求,以及不同专业对数学的不同需求。选择多样的教材以灵活的适应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后期计划将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写适用于我们学校数学教学的教材。
(二)对教师进项分类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差别较大,对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的要求程度存在很多不同,很多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化,很多时候需要对学习内容量身定做。基于此,我们将对教师进行分类,固化班级的任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更好的研究专门适用于这些班级要求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在相应课程教学内容中适当补充相关专业的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结合所学专业掌握数学知识,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优化组合,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最好是对任课专业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课程有较为深刻的了解。目前大多数工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相对缺乏对工程实际和其产业的了解。学校可以借合作企业的东风建立教师的“工程化”培养基地,组织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鼓励教师自行联系其他企业或单位,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
(三)考核方式进行分类
考试考核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考试考核的改革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以便于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因课程模块、教材的分类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所以在考核时也要分类进行考核,以检验其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对选择不同模块、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团队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核,启动试题库建设,逐步实行教考分离,统一流水阅卷,客观公正的评分。任课教师要对考核后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考核效果与提高考核水平。
(四)搭建网络平台,教学更具互动性
网络平台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开放式教育。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这五个任何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学生能够自由的通过学习平台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性地学习。分类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文、理科学生的交流和互补,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网站和QQ群,这样有利于更加便捷的为学生答疑。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研室为学生现场答疑。
同时学校要保障拥有先进的数学实验室,配备各种办公工具软件和常用的数学教学软件以及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为全面深化大学数学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走。因此,要不畏艰辛、刻苦钻研,要保持这种模式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 参 考 文 献 ]
[1] 丁凌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21-223.
[2] 王元明,王旭.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84-185.
[3] 王文珍.长江大学《高等数学》分类分级教学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16-118.
[4] 闵兰,陈晓敏.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39-141.
[5] 董毅,程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J].大学数学,2011(4):15-18.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