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抓手促进乡村“五个振兴”

付玉联 闫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并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五个振兴”总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完整的任务书,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快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的建设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进展和成效。
(一)抓党建是新时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明确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坐标、新任务、新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行业、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党内学习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按照“分类抓、统筹抓”思路,农村、城市社区、国企、高校、非公企业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形成整体提升。但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基层党建工作“粗放化”、抓手不够、质量不高、获得感不强等问题仍客观存在。2018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文容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和市委党校2018年第一期主体班开学典礼讲话中均强调,要务实开展“党建强村”工程,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是中央和各级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题中之义。
(二)抓党建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
从政策层面看,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快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步伐。2018年1月2日,《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基本原则。通过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此外,《意见》还从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从实践层面看,全国各地纷纷制定出台具体的行动计划,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展开。然而,仍然有少数地方抓党建的责任未落到实处,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受限,也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离上级和实践的要求还有部分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好党建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与要求,又是其重要保障。
二、筑牢鄉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发展与振兴产业,一方面可以做大农村经济的“总蛋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源到农村,从而使乡村振兴能够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领导与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因此,我们要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提升广大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各级党委要科学确立产业振兴目标、统筹开展规划、制定有效措施,积极争取上级党委和相关部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二)把党建工作延伸到产业一线
要以专业合作社、非公企业、产业园区、产业链等为工作单元,形成网格化管理格局,确保党建工作不留死角。进一步优化“产业党建”模式,结合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和建设情况,推行“支部+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由党支部带领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形成“支部引领、专业运作、农户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按照十九大要求,始终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和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乡村带头人队伍建设
坚持“选、育、用、管”相结合,提升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注重从农村创业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能人、复员退伍军人、本地大学毕业生等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从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
(二)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让广大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先遣队。通过搭建学习小分队、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等平台,引导党员特别是老党员、党员干部等在思想引领、矛盾调解、经营致富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按照“把致富能人发展成党员”的理念,注重从青年农民、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业企业负责人或管理者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充实党的后备队伍。加大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屡教不改等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好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各类科技人才、实用人才、创业人才等队伍建设,有计划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骨干社员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激发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又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
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相结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机构和阵地建设,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健身点等,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有序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支持创作各类反映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繁荣农村文化。
(二)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基层党委要牵头开展文明村镇、道德村镇、信用村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群众性、广泛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正面引导。党员带头不搞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坚决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从平台建设、机制完善、思想共识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乡规民约建设,如建立红白理事会、企业主协会、老党员纠纷调解会、乡贤评理堂等,发挥其在群众诉求收集和满足、矛盾发现和调解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五、丰富乡村振兴的生态内涵
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和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生态文明。
(一)坚持绿色发展
紧紧依托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大生活垃圾、农村饮用水、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污等综合治理力度。注重引导和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
(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
全面实施“河长制”,探索实施“山长制”,持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加大保护力度、监督力度、惩治力度,对发现的各类环境违纪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对保护环境失职失责的党员干部严明追责、严肃问责。要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自然保护区和重大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等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六、加强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核心是要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一)創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
要打破按照行政村设置基层党组织的传统方式,不断创新组织设置,着力扩大基层组织的覆盖面。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切实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强化党员意识,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形成震慑效应。
(二)提高基层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价值导向相结合,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党建考核机制,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内容虚化、抓手不够、获得感不强等问题。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结合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等主题,不断丰富和拓展党内学习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实效。
(三)开展“微腐败”治理
要聚焦精准扶贫、惠农补贴发放、土地征收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基层执法不公、侵害农民利益以及小微权力腐败等问题的惩治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
作 者:付玉联,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讲师
闫 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粟 超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民间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洪雅雯 蔡舒婷 韩孟琪<br />
    关键词 传统技艺 法律保护 制度完善<br />
    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

  • “昼夜、厨房与爱”的隐性叙事

    陈佳冀 徐晓凤<br />
    〔摘要〕高校绩效考核不仅是我国高校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以F高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