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慕彩有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革命,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符合中央提出的农业节能减排,而且解决了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进一步发展农业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旱作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及应用现状
19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采用以少耕为主的耕作模式。土地大量翻耕、植被被破坏,干旱、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形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1934年5月,一场典型的“黑风暴”从土地植被破坏严重的美国西部刮起,持续三天,横扫美国2/3国土。“黑风暴”灾难推动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法的反思和对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研究表明,铧式犁翻耕破坏了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于是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他国家也都在试验研究并推广应用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世界上实施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已达17亿多hm2,而且应用面积在逐年扩大,耕作制度的变革已经来临。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地研究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山西、河北先后建立8个保护性耕作试验区,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出色的成果,为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针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4个特点:深松打破原有坚硬的犁底层(耕作深度30 cm),有利于雨水入渗,减少降雨径流,建立源源不断的土壤水库,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免(少)耕播种技术,减少对土壤层的破坏;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秸秆腐烂形成大量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
三、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
1.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
农田土壤损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形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多年来过度耕翻造成土壤严重风蚀,从而导致沙尘暴天气频发。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秸秆根茬覆盖地表,根茬可以固土,地表秸秆可以挡土,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和土壤退化,防治沙尘暴,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好措施。
2.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保证作物用水需求的重要措施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秸秆覆盖,遮挡太阳辐射,减少表土水分蒸发,根茬腐烂形成的天然孔道,可以增加雨水入渗,减少地表径流。而深松技术可以打破多年翻耕形成的坚硬犁底层,改善耕层土壤结构,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增强土壤贮水量,建立土壤水库,保证作物生长用水需求。试验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保水、抗旱能力十分显著,这对于雨养农业为主的地区至关重要。
3.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免耕、少耕,尽量少翻动土壤,让土地休养生息。在生产管理环节减少了诸多劳动程序,可以减少3~4道程序,节约用工40%~50%;通过秸秆覆盖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以减少化肥投入量;通过深松、秸秆覆盖,蓄水保墒,节约用水。据试验统计,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每亩节约生产成本80元以上,增产幅度达5%~15%。所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但可以节省劳动力,还能缓解农时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4.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分布广,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但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作物秸秆作为农民生活燃料被利用得越来越少,加之秸秆综合利用滞后等因素影响,许多地区每年秋季为争抢农时,多数农民不得不放火焚烧作物秸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物质资源浪费,有时还引起火灾。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用秸秆覆盖地表以实现保水、保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板结和退化,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肥料投入,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好处。因此,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共识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场耕作制度的变革,要改变农民的传统耕作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难度很大,并非易事。而农民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主体,是技术的直接应用者。从当前农民的整体素质看,农民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为此,我们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示范引导,要利用新闻媒体、科技培训、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把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优越性和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宣传给广大农民群众,让他们从理论上知晓,从实践上掌握,从耕作效果上受益。同时也能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为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建设示范基地,扩大辐射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它与传统耕作技术本质上存在不同,要得到农民认可,变为农民自发的行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示范基地建设是该技术大面积推广的基础,是技术推广的样板、交流的平台。要建设有自主权的示范基地,这样可以取得最大的推广示范和宣传效果。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来探索适合本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引导农民参观,用事实来说服教育农民群众,让农民看到实际好处,这样革新意识强的农民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试验应用这项技术,从中得到实惠,才能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当作自己切身的事情来做。示范基地建设既能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效果,也能发挥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的作用。
3.搞好部门协作,共同推进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争取政府部门的重视,把这项技术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财政、农业、水利等多部门密切配合,争取多方面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机、农艺等多部门和农作物栽培、土肥、种子、植保等多个技术领域,必须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而目前“各自为战”的工作模式显然阻碍了“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为此,需要各农业相关部门合力攻关,共同推进,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快速发展。
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型农业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应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伐。(03)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