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三层架构模式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黄伟

    

    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大多采用新课改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具体教学操作中笔者发现,这三维目标除了继续以割治为基调,还不能自圆其说,内容较空洞。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一是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二是目标缺乏层次性,三是表述太笼统,没有具体的指向性。笔者认为,教学中应制订兼具层次性、导向性及务实性的目标,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可操作,针对性强。根据李艺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的三层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可从三层教学目标的设定入手,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配合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 精设练习,反复强化,夯实双基目标

    在三层教学目标里,最底层的是双基目标。各学科都有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两项内容是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那应如何让小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双基目标呢?首先,必须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要清晰、到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其次,可以通过练习来巩固双基目标,也就是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练习,在练习中对双基目标反复强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过程中,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演示文稿教学单元,主题活动是创作演示文稿。笔者没有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来做规定内容的PowerPoint,而是让学生自定题目,自找内容,但要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不再局限于校园。有的学生将自己外出游玩的照片、资料等做成精美的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这样的作品是对自己旅行的一个回忆,比较吸引人;还有的学生结合研究性学习来进行,如对课间学生游戏进行调查研究,走出校园进行实地采访,寻找资料然后分类汇总,并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来进行介绍。这样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综合运用相机拍摄、照片处理、网络搜索、文字记录、WPS文字处理、WPS演示文稿制作等知识点,这是对已学过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进行整理、总结、提升,相关知识的双基目标也得以落实。

    ● 动手操作,活学活用,助问力题解决

    在三层教学目标里,中间层是“问题解决层”。这里的问题解决指向“问题解决的方法”,“问题解决的方法”中的“问题”,既可以是“学習问题”,也可以是本学科要面对的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三层教学目标里,问题解决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的学生大部分动手能力不足,遇到实际问题经常不会融会贯通。笔者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多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教给他们动手实践的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创造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物联网单元中,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对物联网的定义、特征掌握较好,而且在设计物联网时,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但这时的学生真的是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了吗?笔者在本单元结束时,拿出了智能手机、小台灯、智能插座、无线路由等设备,提问:“现在有一套物联网设备,你能演示给老师和其他同学看看吗?”这时就发现学生有点懵了,感觉无从下手,这说明遇到实际问题,学生还是不会解决。于是,笔者从简单的入手,拿出学生较常见的智能运动手环,请他们试试。有的学生操作成功了,就是先打开手机蓝牙,在蓝牙设备中找到智能手环,再通过相应的手机APP来查看数据。教师再进行引导;如果要把智能手机与智能插座连在一起,怎么连呢?明确要在同一WI-FI下,这时无线路由就起作用了。连接成功,就下载对应的APP来控制智能插座。如何验证控制成功呢?可以在插座上插上小台灯,用小台灯的开与关来验证。在这一案例中,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活学活用,并引导学生在达成双基目标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 知识迁移,巧加引导,激发学科思维

    学科思维是学科的灵魂,也是学科与“人的内在品质”相应的本质之所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科思维不是静态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某剂“处方”,而是探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有效方法。知识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只要找到共同特点或规律,就可以找到不同知识(包括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在关键时候巧引导,让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Scratch单元中有一课是滑杆接球。在这节课上,要用测控板上的滑杆来控制角色的移动,从而达到接球的目标(如下图)。

    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测控板的型号及传感器功能不同,滑杆的值是0~100,而Scratch屏幕横向大小是-240~240。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直接用滑杆值来控制,那么滑杆只能在屏幕中间偏右移动,无法做到完整接球。这时,就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0~100转化成-240~240。学生们相互讨论,并积极思考,教师提问:它现在测量值是0~100,试一下,在屏幕右边,能不能先让它在屏幕中间来回移动?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可以把值减去50,即测量值在0~100之间时,减去50,变成-50~50。这时教师再引导,位置对了,不偏了,能不能再进行放大?学生经过思考最终得到公式:(测量值-50)/50×240。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会联想到数学知识,会进行猜想,并加以验证,这就是一种学科思维的培养。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三层架构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承的。其中“双基”层为基础层,学科思维层为高级层,而问题解决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三层目标均有所涉及,只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而已。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将“三层目标”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能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同在天涯 似曾相识

    【摘要】《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千古佳作,本文试图从几个不同层面深入分析论述该作品中蕴含的悲剧意识,揭示其浓郁的悲剧色彩。【关键词】

  • 以课例教研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

    应江泚〔关键词〕课例教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每个学校,是学校教学永葆青春,健康、平稳、理性

  • 温暖陪伴 守护心灵

    胡华 阎玉新教育部将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定为“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陪伴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专业能力。在真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