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艺音乐广播节目类型化初探

涂晓路
江西文艺音乐广播(I Radio 1034)的前身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音乐频率,开播于1998年元月,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个自办的调频立体声广播。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听众收听习惯的改变,传统“广播”逐渐朝细分的“窄播”改变,类型化广播模式进入听众“视野”。2009年,江西文艺音乐广播也由标准的专业化、栏目化音乐电台转型为类型化音乐频率,大胆打破栏目中心制的格局,将“广播”向“窄播”转型,让“窄播”变为精准定位的“有效传播”,以流行经典歌曲为主要内容,以类型化为节目运作模式,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年多的节目改革,江西文艺音乐广播的收听率、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收听对象发生明显变化(学生听众、中老年听众往移动人群、有车一族的白领转移),稳居省级电台媒体的第二;创收任务连年递增,品牌广告从改革前不到20%的占比提升到2013年的100%,纯品牌广告创收超1400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精准定位 内容为王
2009年,江西文艺音乐广播改变了以往宽泛定位的栏目化广播模式,关注移动人群,主打经典流行音乐,从传统的栏目化文艺广播转型为类型化的音乐广播,提出“有车一族的音乐台”的概念。对于类型化音乐电台而言,在打破听众固有主持人中心制的栏目化节目的同时,如果要吸引听众打开市场,最需要的是对频率播出歌曲做精准的定位。江西文艺音乐广播频率建库的选择基本是近十几年来社会上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穿插最新的流行度广的作品和近三年来广为传唱的歌曲。实践证明,旋律优美,并经过时间考验的歌曲往往能够吸引大部分的听众,尤其是伴随性收听的“有车一族”。此外,频率还聘请专业的音乐包装团队根据听众各时段的生理节奏,配合Blues、R&B、Jazz、pop music等曲风,创作出一批令听众一听倾心的频率宣传歌曲,为江西文艺音乐广播这个品牌打上了个性的标签。节目的改变很快就反映在赛立信的市场收听率调查上,听众对江西文艺音乐广播的辨识度增强,对频率节目收听的黏性大大增加,频率品牌价值获得了较快的提升。
江西文艺音乐广播对碎片化的排播方式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盛行的当下,频率创造性地推出“系列微栏目”的节目制作理念和播出形式。在“系列微栏目”中,结合移动听众对收听信息“短小”“精致”“伴随性”的需求,大幅度压缩栏目的篇幅,突出栏目的“微”。每个“微栏目”时长在两分钟左右,采用录播形式,遵循“经典”“精美”“精良”的创作原则,用经典的内容、精美的语言、精良的录制,给听众带来艺术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江西文艺音乐广播的播出频点是FM1034。为强化频点,“系列微栏目”全部冠以“1034”名称。如主打频率定位化特色的《1034音乐家》《1034声音记忆》,彰显频率地域性的《1034爱家乡》《1034收藏家》《1034声音碎片》,凸显时代性的《1034奥运传奇》《1034光阴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的《1034禅学馆》《1034国学堂》《1034养生堂》,与社会民情紧密关联的《1034抢先报》《1034财经速递》等,“系列微栏目”完全由频率员工创意制作,充分发挥了频率每位编播人员的优势和特点,在紧扣时代脉搏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以动态的方式不断进行更新,其内核具有不可复制性。
“系列微栏目”不仅赢得了听众,还受到众多商家的青睐,多个栏目被优质品牌冠名。
注重推广 提升形象
在类型化电台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何以契合频率形象的品牌示人,在细分化、差异化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通过一段时间的节目平稳运行之后,频率决定从公益活动中寻找突破口。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4月28日晚,由江西文艺音乐广播全程策划“为雅安奏响——正装祈福音乐会”在江西艺术中心上演,一首首充满正能量的古典乐曲,通过演奏家们饱含深情的演奏,传递出力量与信念。“用音乐的力量,为灾后的雅安加油”,是举办这次音乐会的初衷。跟以往不同的是,当晚出席音乐会的所有乐迷都身着正装(男士西装、女士晚礼服或小礼服),这在江西尚属首次。正装出席,庄重地向震后的四川雅安,向危难中的灾区同胞,表达内心的敬意与祝福。出席音乐会的900多位听众全是自发报名而来,其中最远的听众来自湖北武汉。
近几年,全球性公益活动“地球一小时”如火如荼,江西文艺音乐广播也积极投身到这项公益活动中来,先后同某房地产企业、某大型餐饮企业策划合作过,开展了“左右地球·我的环保承诺”“为改变、大影响”“和小树一起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和小树一起成长”活动。为了让都市人充分感受与自然休戚共存的生存状态,倡导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共组织了25个家庭免费参加这个活动。植树采取的是以家庭为单位,为自己的孩子“认领”一颗小树苗,栽种以后给小树佩戴上与自己孩子同名的标牌,今后可以不定期探访,像呵护孩子成长一样去关注它,同时也让孩子获得一个和自己一起成长的“朋友”。现场参加活动家庭的孩子从1岁到14岁不等,大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将20多颗小树苗成功地栽种在江西文艺音乐广播“公益林1号”里。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亲手栽种的乐趣,同时表示以后一定要好好呵护与自己同名的小树的成长,多为环保贡献力量。
在2010年的6月,江西抚州唱凯镇因连降暴雨而决堤。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江西文艺音乐广播联合江西省红十字会、合众人寿保险公司,通过频率宣传呼吁,倡议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媒体的影响力在此刻获得极大的释放。在短短的4天时间内募集到60余万元、11辆大卡车物资,在第一时间送往灾区,让灾区人民感受到血溶于水的同胞深情。
突出特色 夯实品牌
当今广播的发展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除“同质化”竞争之外,还得打“差异化”“区隔化”牌,用特定的品牌来巩固频率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牢固而长久地吸引目标听众。对类型化音乐电台而言,仅仅是全天播出经典的歌曲根本不可能满足听众的需求,因此服务听众,开拓节目之外活动是类型化音乐电台树立品牌形象,牢牢把握听众的重要途径。
2011年4月30日至5月2日,首届由江西文艺音乐广播全程创意策划的“西岸音乐节”横空出世,一举填补了江西持续数天大型露天户外音乐演出的空白。每天14:00起五小时不间断接力表演,参与明星、乐队20余组,重量嘉宾包括金曲奖创作歌后蔡健雅、“情歌王子”游鸿明、刘惜君等。
2011年10月21—23日,第二届“西岸音乐节”又开始了。五小时不间断接力表演,参与明星、乐队超过30组,范玮琪、老狼、袁惟仁、田原、牛奶咖啡、瘦人乐队、钟立风、马条……演出阵容被网络热评为“远超同期举办的草莓音乐节”。三天观众总流量超过几万人,江西文艺音乐广播的“西岸音乐节”从此被热烈追捧并期待。
2011年终,腾讯网在盘点风生水起的“音乐节”时,江西文艺音乐广播的“西岸音乐节”作为全国“音乐节”的新生力量名列第二,排名仅次于蜚声国际的“北京迷笛音乐节”。在“西岸音乐节”之前,江西从未有过一家广播媒体以高效持续的姿态投身这样一项贴近全民的文化活动,“西岸音乐节”标志着江西开始有一家广播媒体真正在创造新资源为自己所用。
在打造“西岸音乐节”的同时,江西文艺音乐广播还尝试拓展江西的演艺市场。自2009年频率类型化以来,先后独家冠名承办了“‘新不了情蔡琴南昌演唱会”“朗朗南昌新年音乐会”“梁静茹南昌演唱会”、杨丽萍大型史诗舞蹈“孔雀”和“杨坤南昌演唱会”等大型演艺活动。频率在增添名人效应的同时,巩固并拓展了优质的品牌客户资源。
创新至上 引领潮流
媒体的融合是广播发展的大趋势,广播也可以通过接力新媒体、依托新终端,有效实现类型化广播碎片化受众整合,实现对节目形态的创新,缩短时间差,增加直观感。新媒体能弥补广播线性传播、稍纵即逝的缺点,能丰富广播的表现手法,拓展广播平台,吸引听众的注意,并有效提升收听率和市场份额。
荣获江西省广电局首届“创新奖”栏目的《1034 爱现场》就是一个传统广播跟新媒体巧妙嫁接的范例。跟传统直播栏目不同的是,每期的《1304 爱现场》就是一次在直播间进行的音乐现场。随着直播开始,主持人与嘉宾在某个话题下现场演奏演唱音乐作品,同时分享聆听或表演的想法和感受,呈现一首成品歌曲在除去原有配器后另一种独特的“现场”的样貌。《1034 爱现场》节目拓展了音乐的介绍模式,制造了不可复制的听觉感受,将直播室幻化成为音乐的舞台。此外,采用网络视频同步直播,借助画面补充并延展了广播音乐节目的传播效果,呈现了“广播直播,完全现场演奏演唱(非伴奏带),网络视频直播、点播,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的实时互动”等四大技术特点。此外《1034 爱现场》还兼顾了线下的歌手签售、活动推广、商业拓展等多种功能,成为江西文艺音乐广播一张独特的名片。
为保持市场竞争的领先地位,2013年底,江西文艺音乐广播又引进了类型化音乐广播的利器——美国“RCS播控系统”。“RCS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协助节目部门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使用最少的人力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解放生产力。通过软件协助频率对节目理念的付诸实施,软件可以实现频率对于节目框架的设计,实现节目编排规则的制定,实现节目质量的把控。此外,“RCS系统”的节目策略功能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段设计出多种策略组合,精准地控制歌曲的重复率以及歌曲与歌曲之间的衔接,让节目的呈现更加细腻精致。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陈道生
相关文章!
  • 折耳兔瑞奇快乐成长绘本系列

    《折耳兔瑞奇快乐成长绘本系列》(新版全10册)作者:[比]吉多·范·西纳顿 著;金波 高洪波 白冰 葛冰 刘丙钧 译创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

  • “快乐女声”与“注意力经济”

    沈大伟 徐 婷<br />
    【摘要】湖南卫视在2004年主办大众歌手选秀活动“超级女声”,并于2005年、2006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2009年更

  • 加强对“病态”传播的管控

    王南生+熊小强<br />
    当媒体的失实、虚假报道等现象层出不穷,谣言横飞,低俗报道、不良文化被广泛传播,新闻报道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