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思想下的语文优质课策略

    吕 艳

    【摘要】当今语文教改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了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弊端,并从改变教育观念、改造课堂教学模式及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主体教育思想 语文课堂教学 教育观念 评价体系

    时下,语文界研究、探讨之风似乎很盛,优质课、研究课、示范课等泛滥成灾;区奖、市奖、省奖等各种奖项光彩耀人,绚烂语文教坛;专家、学者以及名师工作室,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似乎已经或正在到来。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种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理念止于口头、书本,语文课的效率依然是少慢、差、废;语文课堂依旧弥漫着专制,沉闷的气息。也许有人说,笔者言辞过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罪莫大焉”。事实上,本人决不是悲观主义者,危言耸听,也不想更不敢成为教育改革的绊脚石,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而已。

    对于一般教师而言,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优质课比赛,它对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固然起到了重要的扛杆作用,但也必须看到它存在的种种弊端:

    其一,动机似有不纯。就组织者而言,组织优质课比赛似乎是例行公事,如果缺少此项内容,年度工作总结就少了亮色。就参与者而言,有少数人把参加优质课比赛当作评职称之必须,当作“加官晋爵”的砝码。而真正的参与者——课堂的主人学生什么动机都没有,如果有,也只能是全心全意配合教师,成就教师。

    其二,行为似有不轨。教学行为让人感觉像做秀,只注重形式,追求唯美。往往倾全组成员之智力,精心策划教案,反复进行彩排,最后粉墨登场,参赛者天衣无缝地敷衍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学生成了什么?学生成了道具,成了观众,成了无私奉献者。

    其三,导向似有偏差。当参赛者踌躇满志地走下讲台,专家学者们总免不了要指点、评说,虽然也有无关痛痒不着边际的点拨,更多的却是溢美之辞,大凡离不了参赛者语文素养如何高,教学环节如何圆熟,双边活动如何热烈等等,唯独忽略了学习活动的主角——学生:参与如何,反映如何,收效如何,体验如何,……这种评课向初涉讲台的青年教师发出一种错误信号,优质课比赛是表演,表演的主角是教师,表演的评判者——专家学者,至于学生,靠边站吧!

    钱梦龙、于漪、魏书生等大家有不少示范课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他们的课上得自然、真率、轻松、平实,绝无矫揉做作之态,更无哗众取宠之势。

    为什么我们矢志不渝追求的优质课会沦为做秀呢?指责我们的语文老师吗?似乎不太公平。指责专家学者吗?如此更不公允。优质课之所以南辕北辙,事与愿违,关键在于社会文化的蜕变,先进教育理念的缺失,教育伦理的崩溃。为教而教的教师主体教育观、急功近利的物质主义,不断侵蚀教育肌体,使其脱离学生,远离本真,异化为个别人谋取物质、荣誉、地位的手段和方法。这种趋势大有愈演烈之势。

    如何返朴归真,打造名副其实的语文优质课呢?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际,特提出如下策略:

    策略之一:刷新头脑

    意识决定物质,思想导引行动,科学高效的语文优质课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缺乏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优质课必然名不副实。因此刷新头脑,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势在必行。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教育理念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能勇敢地走下讲台,明确自己的身份,定准自己的坐标。学习是学生的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教师是服务者,是配角。我们总说主体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反思我们的“优质课堂”,何曾将学生视为主体,奉为主人?在我们的优质课堂上,讲台自始至终被老师霸占着,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被教师裹挟着,以致学生不敢冒然作答,不敢勇敢发问,不敢自主思考。因为程序是老师定的,答案是老师拟的,过程是老师预设的。学生倘若自出心裁,搞砸了,吃不完得兜着走!越俎代庖,反客为主,早已司空见惯。教师果真想把学生当主人,就应该自觉从讲台上走下来,诚恳而谦虚地恭迎主人上台,即使有失身份,也功德无量。

    其次,教师要走出诱惑,理解自己的使命,把稳自己的舵盘。

    周国平先生有一篇起为《记住回家的路》的文章。此文告诫人们要保持平静的心态,拒绝诱惑,抗拒压力,勿迷失自我,丧失本性,然而现实都不令人乐观,那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笔者听到某班主任训诫学生。大意指责学生自身学习态度差,成绩上不去,竟在评教评学中公然给老师挑刺。事后该同仁觉得很没面子,干脆给学生公开摊牌:老师又不是服务者,一个月才千儿八百块的,凭什么要累死累活?

    不用奢谈什么“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也不用高论“绿叶的事业”、“蜡炬的奉献”,仅以教师职业道德论,上述言行也难堪教师之名,难负育人之重。

    教育的商业化、世俗化、功利化正在侵蚀教育健康的肌体,语文教学必然难逃此劫。

    走出名利的诱惑,蜗角虚名岂能伴我终身?

    走出功利的诱惑,功名利禄于我其如浮云!

    语文教学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因此,打造一节名副其实的优质课必须与名利绝缘,不然就会忘却我们的使命,忘却我们的天职,最终沦为市井小人。

    最后,教师要走向民主。

    语文课堂走向民主,就是要求教师尊重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

    网络时代知识传播渠道加宽,速度加快,谁先获取知识信息,谁就是先生。传统的“师必贤于弟子”在现代社会更加行不通了。数字电视、网络、铺天盖地的报刊杂志,令学生目不暇接,教师讲坛上的知识优势、权威究竟还剩多少?有必要一统讲坛吗?笔者十分佩服优质课参赛者胆子大。如果哪一个毛头小子或黄毛丫头不小心斗胆发问,而执教者长期自以为是,那局面将会多么尴尬啊。不久前,在仙桃市举行的湖北省语文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就发生了这种怪事。某参赛选手在教学活动快要圆满结束时,遭遇学生将军。一学生对学习本文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结果,该教师支支吾吾,不了了之。事后评课者自然免不了指责该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并由此断言该教师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不然怎么控制不了课堂局面,居然让学生发难呢?冷静反思问题在于教师总是自以为是知识真理的化身,不尊重科学,独裁,专制,将本应生动活泼的课堂修理得死气沉沉。压抑了个性,压制了民主。

    语文科以及语文学习活动本身就有规律可循,教师必须充分认清语文学科的规律以及语文学习活动的规律,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语文学习活动本身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人文性和创造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阿Q。学生的主观认知、体验是语文学习动力的源泉。平时,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经常听到人们议论,优异的语文成绩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既然如此,优质课的执教者为什么要死守课本,教参呢?为什么要师心自用呢?将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并辅以相关的必要的学习资料,让他们自主觅食,自主消化,自主生成。何必让学生圆答案,钻笼子,搞一言堂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早在二三千年前的孔子就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可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优质课堂上,学生没有发自肺腑的学问交流,没有崇尚科学的激烈辩论,没有舞之蹈之的情感涌动。有的只是固定的模式,死板的、僵化的标答。学生没有探究欲望,没有压力冲动,没有成就快感,没有创造体验,说句非常不客气的话,当今的课堂实际就是高考大工场:教师是工人,高考是机器,学生是产品。既然学生成了没有灵魂、没有个性、没有情感的产品,当然就没有必要得到尊重了。

    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更新这一代青年教师的观念,这优质课永远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舞台剧和T台秀。

    策略之二:创新课堂

    一旦思想得以解放,观念得以更新,优质课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课堂教学在当前无疑是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没必要也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捣毁。确立优质课堂新的标准,构建优质课堂新的模式,探讨优质课堂新的方法是打造语文优质课的主要任务。

    优质课的“优”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至今仍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特提出语文优质课的十条标准,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为重心,能广泛搜集学习资料,研究学情,策划学习活动,选编练习题。

    二、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准确确立教学标高,确立重难点。

    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能组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制定学案,合作交流,自我反馈,自主调节。

    四、以教师为主导,能充分展示教师学者型、研究型的个人魅力,充分发挥教师敬业尽责的潜移默化作用,充分体现教师的智慧、幽默和创造。

    五、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研究性学习等为主要学习方法,能创造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氛围,并逐步形成习惯与能力。

    六、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娴熟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师生共享学习资源。

    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以互动为目的,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八、充分弘扬民主以倡导人文精神为原则,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问,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

    九、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前提,创新课堂结构模式,探讨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体验成功,激发创造。

    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充分展示教师教学个性,体现语文学科个性,凸显学生个性,使优质课具备先导性、启迪性、生成性和研究性。

    在此标准基础上,特提出优质课的各项主要评价指标。

    1.教师亲和度:普通话水平;学习资源的整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教学民主化、人文性;体现教学机智。

    2.学生参与度: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80%,学生参与面不低于98%。

    3.学生自由度: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研究,自由讨论,自由发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不专横武断,越俎代庖。

    4.学习效度:以问卷调查、知识能力抽样检测等方式检测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率。

    5.教学真实度:不预演,无预谋,无公式化、程式化痕迹,整个学习过程要真实、平实、踏实,允许出现非原则性错误。

    6.师生创新度:学习活动模式新颖,学习方法新颖,师生有创造性发现。

    上述各项指标体系的权重如何,可依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建立优质课新的标准后,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相对的,毕竟班情不同,学情不同。

    课堂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时下流行的优质课有许多也具备创新的元素,但目的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而在沽名钓誉,为教而教,所以,笔者一向反对封闭的单一的僵硬的课堂教学模式,反对企图通过40分钟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竞赛活动,反对功利主义派生出的形式主义教风,倡导民主的、自主的、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语文课堂。

    策略之三:革新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应该具备评判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应该坚持科学性、民主性、全面性、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培养和发现语文教师队伍新生力量的优质课评比更应慎而又慎。然而,现实并不令人乐观。纵观当前的语文优质课评价至少存在三大弊端。

    其一,重专家评价,轻互评、自评与生评。专家固然是专家,过度的理性化、自恋化可能使评价失真。笔者不久前有幸聆听了一位资深专家的课堂点评,那种主观性、随意性简直让与会者大失所望。即使偶尔有个别教师或者执教者参与评点,也是人云亦云,不关痛痒。至于最有权威的评判者——学生,早就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其二,重评教轻评学。拿出任何一次优质课比赛的评分细则,就会发现,没有哪一条哪一款不是针对教师的,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行为以及情感体验;几乎所有评课者的点评都直向教师,忽视对学生及其学习活动的关照。

    其三,重定性评价,轻定量评价。无论专家点评还是领导评价,使用频率最高还是模糊语言,诸如“基本上”“也许”“差不多”等,虽然也有评分细则,但那分数却不能用秤称量。在这种定性评价的土壤中做秀的优质课得以蓬勃生长。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就优质课的评价特提出如下建议:

    1.以评学为主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水平的高低只能通过学生的学得以体现。学生兴趣是否得到提高,可以反映教师的组织能力、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学习活动是否呈自主自为状态,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学生情智体验与否,可以反映教师教学活动的绩效度。因此,制定评分细则时,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2.以定量评价为主

    一节成功的优质课应该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比如可以通过口语中的失误次数评价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通过发言面可以评价学生的自主度,通过学生获取的相关资讯可以评价教师学习资源的整合能力,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程度评价教师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评价教师的亲和度,通过定向笔试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当然,教学活动特别是语文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情感性、人文性,必要的定性评价也是不可少的。

    3.以生评为主

    教学活动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态度的评价最具权威性,为此笔者建议各级各类的语文优质课比赛必须将学生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否则,评价有失公允。

    生评的方式最有效的是问卷调查和课堂知情检测。问卷调查主要突出服务态度。比如,教师是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讯;是否能借助多媒体熟练地拓展学习空间;是否准确地把握学情,确定标高,激发学生兴趣;是否提供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知情检测有别于单纯的知识能力检测,应该包含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成就感和创造欲,它决定了教师服务质量高低。为了使评价的信度更高,还可以组织座谈会。

    教师自评,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它也是近年来举办说课比赛的原因之一)。

    教师互评的目的既使评价工作更全面、更科学,又使教学活动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专家评价主要在公正性、客观性上多作文章,尽可能减少官僚主义,经验主义的不良影响。

    以上几种评价缺一不可,至于各自占多大比率,可以依具体情况而定。笔者倾向于自评、互评各占10%,专家评占30%,生评占50%。妥否,仅供参考。

    本着突出评学强调生评的原则,笔者设计了一份《语文优质课评分细则表》(见下表),仅供专家学者参考。

    本细则虽然看似针对教师的指导活动,但是以学生为参照物的,而且突出了学生的地位、权益,基本体现了现代主体教育思想。

    崇尚崇高,追求卓越,是当代人的共同愿景。教学是为全人类谋福利的事业,语文教师是民族未来文化、未来人格的设计者和制造者,要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大胆实践。笔者从来不相信方法、技巧、手段会成为探索者面前的拦路虎,只有观念、道德、精神才能左右我们前进的方向和速度。

    ★作者简介:吕艳,湖北仙桃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数与代

    摘 要:对于初中数学学科而言,“数与代数”占据了很大的教学比例,由此可见,其教育价值极大。文章对初中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重要价值加以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张小云【摘 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这两大主体,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关键词】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