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现代化视阈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思考

杨俊清
摘要:政党现代化的建设规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经验,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政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导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问题。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我们党必须积极回应“四大考验”,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牢牢把握人民主体地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主动聚焦干部培养规律,落细落实严管干部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举措实现政党现代化。
关键词:政党 现代化 从严治党 领导水平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1 政党现代化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解读
1.1政党现代化为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目标
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 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1]。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国政党在国家主体中发挥的作用日渐重要且必要。在这个背景下,政党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必然。
和所有其他政党一样,政党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的作用日益增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努力实现自身组织、体制机制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特殊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组织渗透于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环节,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决定着中国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决定着中国的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则正是我党深刻洞悉这一现实做出的必然选择,正是我党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主题、解决现实矛盾的自然结果,其根本指向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表现则是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
1.2政党的现代化建设规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经验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起源于17世纪之后的欧洲,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较于19世纪末才启蒙的中国政党而言,国外政党的发展无疑历程较长、经验较丰富、现代化程度较高,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从严治党也必然存在不小的借鉴意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反之,一切当代史必将成为历史。那么,从时间的一维性特征中理解政党现代化无疑会陷入相对主义而抓不住本质。因此,从制度、模式、原则甚至是价值、哲学的层面来剖析政党现代化顺理成章。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把“现代性”看作是“未完成的设计”[2],尽管现代西方社会在世界格局中地位不同,呈现出相异的发展轨迹,但其发展理念和精神是一以贯之的。这些构成了政党现代化的内涵的主要内容及价值导向:首先,扩大政党行为的合法化基础。“合法性最终归结为政治权力是否获得普遍认可的问题”[3],只有代表多数人的——至少是形式上的——利益的政党,才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这也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和民主意识觉醒的结果。其次,提高政党行为的科学化水平。规律是客观的,党的建设符合一定的规律,这从本质上要求现代化政党的行为契合实际状况、遵守科学规律,更重要的是,秉承科学的理念,主动谋求更务实、全面的发展。再次,加强政党行为的民主化程度。政党制度在民主政治的自然发展中产生,但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与民主价值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逐渐成为民主价值是否实现的“硬杠杠”,要求政党的行为惠及广大公民的利益,确保公民的权利。
1.3全面从严治党是政党现代化的保证
政党现代化与全面从严治党绝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时间上相继、程度上递增的两项伟大工程,有机统一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政党现代化的具体做法有很多,但无论采取何种行为模式,都要清醒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构成了政党现代化的保证。一方面,只有保证党的组织严密、制度严格、令行禁止、高质高效,才能实现政党现代化的各种途径有序、平稳推进。另一方面,只有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才能真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好地履行党的职能,完成党的执政目标。
1.4全面从严治党是政党现代化的抓手
中国的政党现代化是一项全方位、成系统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发展进步的理论。中国的政党现代化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在一段时期内,党员干部工作的“无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习总书记列举的“七个有之”的政治乱象,其“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彻底刹住党员的道德滑坡,在组织上保证党的运行通畅、高效,必须以从严治党为着力点。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还历历在目。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内因对于矛盾发展的决定作用,只有善于利用国际环境,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时俱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才能为中国政党现代化破局。
2 新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严峻挑战
2.1党员干部权利与责任关系缺乏明晰认识
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要求与坚决维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利同等重要。共產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员不能在工作生活中自比“一般人”,但党员干部责任与权利不可有失偏颇,以纪律严肃党员干部的生活和创新党员干部权利保护机制需要及时统一起来,一方面促进党先进性建设,另一方面提高全党向心力、凝聚力。
2.2党内民主落实存在短板
政党的民主行为不仅包括党外民主,更要求党内的充分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应运而生正式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民主问题的制度和原则。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党内民主逐步遭到腐蚀。党组织内部党员的表达意见的民主权利逐渐一把手的权力所取代,造成党的会议中的“一言堂”,党的重大问题决策“暗箱操作”。全体党员大会的决策权逐渐被党委会及其常委会所侵占,党的权力过分集中,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一把手负责制”,个人意志开始成了决定了党的政策执行情况的关键。
2.3反腐倡廉尚未打通“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推出系列规定、条例,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放在了高中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反腐败斗争作为突破口,成绩斐然。然而从严治党,严在标准,更严在落实、落地,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从严守极少数向约束大多数的转变。在基层,公检法机关沆瀣一气,指鹿为马的情况有之。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夫妻档”“父子兵”的情况有之。公共权力反客为主,压制百姓正常利益诉求表达的情况有之。由于基层党政机关与百姓接触的直接性,权力运行的直接现实性,在管党治党的实践活动之中往往更具有“破坏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除了经济利益之外,群众利益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因此,也需要系统、科学的统筹方式。如何以严肃的态度看待党的治理落地生根,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权力分配、运行、监督机制,亟待纳入对从严治党的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之中。
3 针对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3.1积极回应“四大考验”,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之首就是执政考验。尽管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就必须正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因此,首先,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要彻底摒弃过去党“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领导方式,准确认清执政党的自我定位。要坚决禁止行政力量参与经济竞争,改革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其次,要不断加强党的廉政建设,“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问题愈演愈烈,违法违纪案件触目惊心,无论是对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还是基层领导干部,都要坚决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而对于违法犯罪的问题,要做到严查严惩,绝不手软。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3.2牢牢把握人民主体地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群众作为一个整体而非个人的因素推动着历史不断迈向前进。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因此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让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代越浮躁,环境越复杂,越要学经典。习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6]中国共产党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最高目标,而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奋斗的事业,是解放全人类的事业,没有坚定的信仰就难有坚决的行动。
其次,要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事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事关人心向背,党的执政基础,国家生死存亡。抓作风建设,一方面是要以上率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是解决全党作风建设的关键,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只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树起作风新标杆,一级带一级。另一方面,要重视作风建设的基础性教育,正面教育与方面警示相结合,促进教育方式方法推陈出新,教育手段紧贴时代。同时要加快引导作风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立规矩、定制度,并确保制度的刚性落实,不开“天窗”,保证工作中群众路线的贯彻,为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3主动聚焦干部培养规律,落细落实严管干部原则
一方面,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它的实质是将干部的选拔、任命的权力集中在党组织而非某一个体上,由党委按照民主集中制经集体讨论产生对干部的任免。当下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与干部任命制度的落实不彻底、不到位不无联系。党管干部原则要求党在工作中彻底贯彻党内民主的精神,加强人民群众对于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协调处理二者关系,坚持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防止人事工作中的歪风邪气。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干部选用导向。人事的提拔任用需要一定的考核标准,但是决不能出现干部考核评价的“四唯”问题,它反映了实际工作中导向问题和体制机制的相对单薄。不唯票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民主制度,深化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监督的认识,加强党内教育及党外普及,逐步扭转地方实践中唯票是举的现象。再是要进一步扩大多层次的干部考察渠道,做到事前考察、事中观察、事后监督,慎重党组织的个别酝酿和会议讨论程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唯分,一是要平衡应试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系认识,不能不看分,也不能一锤定音。二是要严格资格审查制度,设立干部选拔红线,提高备选人素质。不唯GDP,要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全面统筹五大建设,既注重当前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均”,讲求显性成绩和隐形成绩齐头并进。不唯年龄,一是要妥善安置中老年干部,二是要培养年轻干部,其核心是充分调动各年龄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9.
[2]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等译, 译林出版社,2004:1.
[3]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4.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6]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5.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