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片走向品牌

    马培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已由初期的“应用”阶段,发展至向“融合”与“创新”阶段迈进。信息技术深度参与到学校规划和课堂教学之中,成为搭建智慧教室、STEM创客中心等网络基础设施环境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要素深度参与课堂教学中,引发了学校形态和课程形态的深度变化。

    未来学校建设和STEM教育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年度重点工作,是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举措。过去两年时间里,重庆市江北区将未来学校和STEM教育纳入区政府和区教委重点建设范畴优先发展,着力打造江北区智慧教育/未来教育新的生态体系,将未来学校建设和STEM教育打造为江北教育的一张新名片,成为江北区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 从“名片”走向“品牌”的发展之路

    2018年,未来学校大会的成功举办“倒逼”江北区教育生态、学校样态发生根本性变化,2019年江北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教育示范区,2020年江北区入选教育部“基于课程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未来学校为载体的未来学校建设和STEM教育发展至今,江北区涌现了十八中学的“精准教学”、徐悲鸿中学的“个性化教与学”、新村小学的“新美课程”、鲤鱼池小学的“未来课堂”、江北嘴实验学校的“生长课堂”等典型案例。透视这些实践案例,可以发现,江北区在推进未来学校建设和STEM教育从“名片”走向“品牌”的过程中,有五条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1.区域推进上“以整体为基”

    江北区未来教育研修中心的成立,有效解决了未来学校建设和智能教育推进中跨部门的协同机制问题。研修中心在系统研究未来学校、智慧教育规划的基础上,将智能教育界定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确立了以未来学校建设为载体的智能教育区域整体推进策略,最终建成“个性学、智慧教、智能管”的区域智能教育生态体系。

    2.空间建设上“为实用而建”

    在空间建设上,首先解决“如何使用”的问題,把学校特色、课程需求放在第一位,坚决避免“为建而建”的问题。目前,非正式学习空间与正式学习空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基本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开放、智慧、功能复合的多样化学习空间。

    3.课程体系上“为个性而构”

    基于个性化学习的丰富课程体系初见雏形。经过对课程体系的系统梳理和重构,重庆十八中的4C课程、徐悲鸿中学的进步课程、新村小学的新美课程、鲤鱼池小学的有氧课程、玉带山小学的第一站课程在教学环节中焕发了新的活力。

    4.学习方式上“为生本而改”

    教学关系、教学方式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主动学习、智慧学习等学习方式已经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正在养成,深度学习成为课堂教与学的新方向。

    5.技术创新上“为需要而用”

    未来学校建设改变了“以硬件建设为主”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应用研究为本”的新模式。作为一类新的教学要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正在深度参与课堂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目前,全区智慧教室建设从1所学校、6间教室的项目试点发展到10余所学校、80余间教室,30个班级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智能分析与诊断项目,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基于精准反馈的课堂教学”和“基于数据的课堂观察”正在有序推进。

    ● 从“名片”走向“品牌”的尚存问题

    江北区未来学校和STEM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①未来学校建设五个维度中,空间、课程、方法、技术四个维度都取得了一定突破,唯有组织形态的变革进展缓慢。②基层学校里,教学、教研、技术、培训基本属于各自为阵,尚没有形成合力。③未来学校建设和STEM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生搬硬套、人云亦云的情况,各级学校的个性特色、自主创新不足。④教学关系变革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待建立。

    未来学校大会的“倒逼”作用逐渐消退以后,未来学校建设的持续发展和长效机制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如何高位推动江北未来学校持续发展,实现江北区教育品牌的内涵式发展,抢占未来教育制高点?面对这个重大课题,区教委不仅要基于原有实践案例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更要为持续推进全区未来学校建设和STEM教育发展“想法子、找路子、结果子”。

    ● 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内涵发展,打造教育品牌

    1.一体化战略架构

    坚持全区“一盘棋”,按“领航学校”“特色学校”“实验学校”三个层次系统化打造未来学校和STEM教育生态体系。其中,领航学校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是“种子”;特色学校重点推进,是“骨干”;在实验学校进行应用推广,发挥“着力点”作用。此外,各级各类学校需要主动融入变革体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破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限制,深度挖掘各级各类学校优势,合力推进未来学校建设和STEM教育发展。

    江北区现阶段的建设架构是“11+5+X”,其中,11是指未来学校11所,5是指即将启动的STEM教育领航学校5所,X是指其他学校根据学校优势、特色开展的项目式、探究式的专题研究活动。后续发展过程中,将采用“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方式推进。

    2.多元化资源聚合

    ①培养、引进一批种子教师。江北区亟须创设条件培养并引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智慧教育等领域以及跨学科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智慧教育/未来教育、STEM教育教师队伍。

    ②平移、改造一批实践项目。借鉴浙江“课程平移”成功经验,与美国印州、浙江拱墅联合开展“课程平移”“学校结对”项目,按照平移、改进、原创的路径逐步实施。

    ③整合、汇聚一批课程资源。江北区各中小学要统筹规划,开发实施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充分融合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有意识地将人文艺术、社会历史等知识融入其中,努力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深度挖掘“11+5+X”中的“11+5”,着力于打造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其中,“X”要“小而精”,重点打造特色课程。

    ④创建、完善一批学习空间。构建灵活多样、包容开放的新型学习空间,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创造力。学习空间的建设强调“空间形式追随教育功能”,关注教育的多元学态,依据项目需求和学习需求建设学习空间。在原有传统教室、学科实验室的基础上改造升级,在设计必需功能空间外,不断创造期待型功能乃至兴奋型功能,确保空间设计的品质和效益。同时,应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内外教育衔接机制,构建全方位、多主体、完整的学习空间体系。

    3.系统化运营打造

    在推进未来学校建设和STEM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工作潜力,形成工作合力,把“三力”“四动”模式落到实处。“三力”包括绘制发展蓝图,激发内驱力;实行例会制度,提高持续力;建立淘汰机制,增强约束力。“四动”包括“行政发动”“研修带动”“校本行动”“技术推动”,“四动”联合作用于教育变革。

    4.深层次变革推动

    江北区教委深信,未来学校和STEM教育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变革化的教育思路指导以及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引领,需要区域各级各类教育部门、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推动智慧教育/未来教育、STEM教育的深层次变革。

    ①完善配套政策。未来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STEM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需要各部门和各层面的共同努力。江北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经费支持、人才引进、考评激励等体制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深入推进。

    ②加快思想变革。变革者自身思想解放、观念转变至关重要。江北区各级学校的校长必须率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带头变革传统教学关系;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信念,以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江北区教委将在开展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对校长、种子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推动教育管理者更新理念,转变思想,提升教学领导力。

    ③抓住关键环节。未来学校建设、STEM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化推进的工程。研究者和实践者都要具有系统化思维,整体规划教育顶层设计,逐步落实教育教学具体措施。江北区建议各学校规划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抓住影响教育变革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变量,牵住牛鼻子,逐个击破教育难题。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推进高中整

    摘 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单篇课文教学的现象出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应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整本书阅

  •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

    吴彦辉【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在课堂教学上,针对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老师都在教学上作了改革。情景化课堂教学,营造课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