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说

毕乙鑫
2014年11月8日13:00,“你在说——首届‘英才扶持计划入选者众人谈”座谈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办。本场座谈会与昨日以非遗传承人为主要参与者的“我在做——首届‘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众人谈”相对应,发言者为奋斗在各大高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群体。座谈会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的艺术总监、执行人和云峰教授主持。
参与本次座谈会讨论的,是首届“英才扶持计划”(2014)的部分入选者。“英才扶持计划”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与本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同步推出的,旨在为兄弟院校,尤其是为“老少边穷”地区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的传统音乐骨干教师及优秀科研人员提供系列学术性、公益性扶持的计划。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宇京(土家族),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黄凌飞,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黄妙秋,四川音乐学院讲师格桑梅朵(藏族),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孙婕,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崔玲玲(蒙古族),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讲师石莹,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助理谢万章,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扬州大学音乐研究所所长杨殿斛(布依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张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研究中心主任张应华(侗族),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教授、院长赵全胜(白族),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周亮,中国音乐学院讲师王先艳(土家族)参与了讨论。
本场座谈会的主题为“传承、保护、教学、思考”。和云峰教授在开场时阐述了会议的主题,并将在场的教师安排为三组依次发言,希望诸位“英才”教师围绕着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保护、教学等方面,与在场的各位师生分享心得、交流经验。对于长期工作在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而言,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与教学密不可分,有着千言万语想要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传承、保护
陈宇京认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为走出去,如日本、东南亚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有可借鉴之处;其二为走下去,通过田野调查探访民间所保留的诸多印记。
赵全胜所任职的大理学院位于云南西部,周边有25个少数民族,艺术资源极为丰富。同时由于该学院为综合性艺术学院,因此不仅关注音乐,还关注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大理学院在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的行动,是建立民族艺术馆,将于今年12月前完成一期建设,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化整理。此外还组建了民族音乐工作室、民族器乐工作室、扎染工作室等七个工作室,为民族民间艺术的活态传承搭建平台。
周亮与在场各位分享了多年的田调心得,认为花儿会已经舞台化、商业化,原汁原味的花儿正在逐渐减少,因此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只靠民间是远远不够的,学者与高校的介入必不可少,所以目前的做法是要求自己的学生学唱花儿。
黄凌飞与张应华都认为,若探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那么与空谈理论相比,更重要的是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及如何进行操作和实行。因为目前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支持力度很大,经费也较为充足,因此进行理念争论的阶段早已过去,现在的目标是该怎么进行实际操作。
崔玲玲则结合自己的田野调查经验,认为政府在面对非遗的传承时,省市级政府大力支持,而到了县级政府已难以为继,好的想法在地方上执行起来很可能未必如愿。如某些中小学的聘请学习美声唱法的教师进行民歌教学,而非本民族中最棒的演唱者。因此,即便政府与学者规划得很好,但基层执行起来可能会完全不一样,这是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之一。
二、关于教学、思考
由于发言者大部分为教学前线的教师,因此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方面有着更多的体验与思考,讨论重点主要集中于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两方面。
(一)课程设置
对于传统音乐的教学,黄凌飞认为目前高校中的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化,课程涉及内容过于零散。她曾于2001年撰写文章,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本土音乐教育,关注高校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了高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具体的实践方式。云南艺术学院于2006年开始,将云南民族音乐全面纳入教学体系中,进行此方面的实践。
谢万章讲述了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做法,首先从课程安排方面,将三分之一的课时交给民间音乐、民间器乐、音乐元素的风格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尊重、包容的心态。
格桑梅朵目前较多关注四川藏族民间音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弦子、热巴已被纳入了当地中小学民间音乐教学中。并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更多的采风资料、让他们了解进而热爱藏族民间音乐。
王先艳讲述了自己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经验,即结合自己多年的田野调查经验,开设了一门关于各地工尺谱传承的课程。
张璐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目前开设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课程,她认为在这个重视教育、学生学习能力很强的综合性大学中,今后可以开设关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课程,以及聘请专业教师来教授民歌模唱等。
孙婕介绍到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于2011年开设了少数民族音乐课,目的在于深挖并传承贵州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黄妙秋认为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对民歌兴趣度不高,更偏爱流行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及教材编写方面,既要包含富有本民族音乐特色的经典曲目,又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审美心理。
(二)人才培养
陈宇京认为,高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人才的培养,目前太多高校培养的不是音乐人才,只是音乐匠人,因此高校应思索如何发挥育人能力。以其所在的三峡大学为例,是以社会、以民族民间的需要为导向来培养音乐人才。同时认为培养优秀艺人和教师的关键点是在高校中建立民间音乐传承的场域。
崔玲玲所任职的中央民族大学设有少数民族艺术中心,同时有面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学院。大学招收的少数民族艺术生中,不仅来自音乐或艺术背景,还有来自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知识背景的学生。这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跨学科思维的优越性。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观看少数民族音乐,视角与音乐背景的学生不同。如学生将纪录片中的音乐、市场中的音乐调查等课题,作为关注对象撰写论文。
石莹结合自己去年在北京两所中专及初中举办民族民间音乐讲座的经历,认为目前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淡漠并非由于不喜欢,而是源于不了解。因此她认为身为教师,重要是培养孩子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黄妙秋认为,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是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一线前沿,是艺术类的基层师范院校。因此,在众多专业类的音乐院校及综合类民族院校中,本校的定位与办学特色即在于民族音乐教育方面。而其中最为缺乏的是人才,特别是教师极度缺乏民族音乐技能与素养,如不会演唱当地民歌、不会演奏当地乐器。因此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融入了民族音乐教育的课程,如壮鼓等,将本土音乐资源利用至课堂中。其目标在于培养民族地区能够进行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以适应一线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这14位身处教学与科研前线的教师,同样是非遗传承与保护链条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以自己所在的院校为出发点,谈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科研现状及田调心得,提出目前所遇到的各类困境、阻力及问题,探讨在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承、保护与教学过程中更多可能的努力方向。这也是本次“英才扶持计划”入选者座谈会标题“你在说”的期望。而本场座谈会将他们聚集一堂,使他们的心声不仅能被在场师生倾听,同时还可以有机会传达给更多非遗传承人、非遗研究学者和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人员。令“你在说”不仅仅停留于“说说而已”的层面,同时还隐含着更进一步的期望——“我们在听”,以促进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各个环节相互间的充分理解,共同面对当下困境并致力解决,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做得更好。
相关文章!
  • 电影《死侍》的“死侍”人物形象解

    张湘自以英雄形象为主题的漫画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读者关注“超级英雄”的题材,其中较有代表意义的漫威超级英雄的漫画也随之走红。

  • 讲座《电影建筑与空间迷宫》观后

    王祥++江雪【摘 要】在听完鲁安东教授的讲座《电影建筑与空间迷宫》后,笔者有着诸多的感受。笔者对鲁教授所讲述的叙事设计方法有着极大的

  • 线条

    邵仲武+周晴摘要: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每一幅作品都离不开每一根简简单单的线条。而线条的质量往往决定着一幅作品的质量,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