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业的“小目标”
张弛
“十三五”时期是拆船业进一步实现规范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拆船业应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建设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市场与科技发展的机遇,在挑战中创新产业,增强实力,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过程中,实现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中国拆船协会依照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规划,结合拆船业现状,在2016年底制定并通过了《拆船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根据规划,拆船业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在“十三五”期间,经过未来几年的努力,力争实现拆解废船总量600万轻吨、约合3000万载重吨目标。
拆船业面临“重重困难”
2016年,散货市场急剧下降,拆船速度放缓,运费温和上扬,全球拆船量增长……随着这一系列情景地接连上演,也折射出拆船业的不平静。
当前,航运业深陷低迷,造船业仍未走出低谷,不时传出企业倒闭破产的消息。拆船业作为水运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渐成为实现供给侧改革中淘汰老旧运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拆船企业回收拆解了大量废旧船舶,为促进造船工业调整振兴、确保航运业运营安全、实现废旧船舶资源循环利用和减少碳排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拆船业“低、小、散”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主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缺乏知名品牌。同时,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也缺乏具备国际视野的一流复合型企业家,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此外,拆船业税费高、环保投入多、劳动力及融资成本增大、物资销售缓慢、库存占压资金周转率低,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盈利空间极其有限,持续亏损也是近年来我国拆船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拆船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于购进废旧船舶、进行拆解,然后出售重废、利用板、可利用设备、废有色金属、废钢等拆船物资,其中占据最大收益比重的就是废钢。作为拆船的主要物资,废钢行情的好坏,决定了拆船企业的收入。
然而,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国内需拉动不足,钢材需求量锐降,导致废钢市场萎靡不振。买船价格高,出售废钢价格低,拆船企业在成本线上战战兢兢,进而导致拆船业疲软。据联合国最新贸易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拆解老龄船舶总量仅为397万总吨。又据Maritime Transport统计,中国拆解的散货船为289.5万总吨。事实上,运费温和上扬也成为导致了拆船量“滞涨”的因素之一。中国拆船业面对“有价无市”的日子,滋味并不好受。如果接下来,需求端没有实质性的释放,拆船市场的萧条还将延续。
此外,在拆船企业库存中,废船板、废钢、废有色金属和其他拆解物资中,废钢量约占50%以上。拆船物资库存严重积压,物资库存总量同比虽然略有下降,但仍居高位,有高达数十亿人民币的资金被占用。
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指出,国内拆船业由于地区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拆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技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中小企业设施装备、拆解工艺仍有待提高。目前,设有技术研发中心的拆船企业不多,同时还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等问题。
发展路径选择“绿色拆船”
在为拆船业的“小目标”所激励的同时,业内人士也多了一分冷静。他们期待小目标的尽快实现,但仍清楚地知道:完成这个“小目标”,也需要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尽管拆船业下游市场持续震荡低迷、企业预期效益不断下滑,我们依旧会坚持绿色拆船。”谢德华表示。
拆船业是环保行业,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政府的重视。在此前制定的规划(草案)中,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拆船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基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国务院“规范发展拆船业”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以废船绿色拆解与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的管理意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拆船业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
1988年5月,国务院颁布《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这是目前国内有关拆船业发展的重要法律文件。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设置拆船厂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9年4月,国务院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这实际上已经对废旧船舶拆解有了明确的要求。在我国现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和再利用就有“交售给具备条件的拆解企业”要求。
随着《香港公约》的出台、欧盟拆船法案的生效与实施,“绿色拆船”必将成为拆船业的主流。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重视拆船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并使得拆船企业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技术的重要力量。
针对国内严格执行“绿色拆船”标准,造成拆船企业成本高企的现象。专家表示,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废旧船舶拥有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但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拆船厂的社会责任也是废旧船舶拥有者社会责任的延续,船舶绿色拆解与否,会对废旧船舶拥有者社会责任(商誉、信誉等)都构成很大的影响。而据克拉克森预测,增加压力以确保更环保的船舶回收可能会对拆船市场产生良好的影响。
目标实现还需“快马一鞭”
显而易见,当前的市场形势将促使船舶的拆解量持续增长。对于拆船业的“困难重重”,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此前制定的拆船业的“小目标”实现前景并不乐观。为确保实现“小目标”,得靠扎实的行动,“提速”势在必行。
谢德华认为,对于拆船业来说,实现科技创新,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组织、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将其扎根到具体项目中去。一是要靠政府支持。2011年,国家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已明确把废船机电设备及零部件再制造、废船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以及产业基地建设等涉及拆船业项目列入鼓励类别。为了使拆船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新的动力,推动拆船企业探索现代拆船新模式,组织进行相关项目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创新,不断增强管理与技术的软硬实力,需要政府重点支持拆船企业推进结构调整与产品转型工作,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培植拆船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二是行业协会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厂长经理研讨班、专门拆解技术交流和重要岗位人员培训班,积极引导拆船企业加强业务技术与科学管理交流,培养技术与管理骨干,引导企业重视科技与科技创新。三是拆船企业要增强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自觉加快人员培养和引进,改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知识结构,善于积淀和总结技术与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逐步提炼并形成独有的“企业标准”或相关技术专利,扩大企业的无形资产。
有專家坦言,与此同时,我国还需明确在四个方面落实保障措施:一是加强规划的贯彻落实,争取各方面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二是引导各类资源向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聚集,并释放出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红利;三是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四是顺应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信息技术与拆船产业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