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我国民族文化的导入

    李丽

    摘 要: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不应该缺失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本民族文化,熟悉贯通英美国家文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掌握到适合今后跨文化交际活动所需要的英语知识,也才能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拥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民族文化;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在目前的跨国跨语言交流活动中,英语无疑是一种最普遍的通用语言。英语的国际通用性是由原因的,因为这门语言的包容性比较宽泛,其虽源于印欧语系,但却包容兼蓄了世界上很多民族的语言文化,而且其包容兼蓄呈动态性,随时随地地兼蓄,跨地域地兼蓄,仅仅看其所兼蓄的日语和我们的汉语元素就足以观察到这样的特点。可以说,在英语中承载着多种语言变体,但无论哪种变体,都是在英语的母语基础上兼收并蓄的。充分认识到英语的这种包容兼蓄的本质,在于说明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脱离我们汉民族的文化去教学,而应该结合我们的民族文化去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得体地转换英汉两种语言,不会因为不熟悉或不懂得本民族文化而有失中国传统文化。

    1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误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基于这样的意义,英语教学也同样离不开支撑它的文化。但在当今我国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也能考虑到导入英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但导入的文化教育却存在着问题。如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会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授语言,星星点点地也会向学生传授些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但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学生们很难结合所要学习的语言去深刻体会。至于对于我们中国文化,那就结合得更是少之又少了,甚至觉得中国文化不应该是大学英语课堂所要涉及的内容,根本无需"搀和"这样的内容。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甚至有意的避开。

    必须注意到,英语目前不仅仅只是英美人的母语,随着它的变体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门名符其实的国际最通用语言。我国的大学生学习英语,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当然要跟得上它千变万化的特质。当然,英语的这种兼容性对我们汉语也不例外。

    信息化社会带来了地球村的概念与交际的现实,在地球村中任何交流都是双方面的。英语学得再流畅,又很熟悉西方文化,但却无法用英文表达中国元素、中国的特色与精华,那么这种交流效果也会缩水。我曾对本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过用英语表达中国的精神文明及历史文化的测试,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大多数学生们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中国特色的事物。

    2 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育部门的改革。无论哪一种教学都是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的,大学外语教学也不例外。这些要求是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所以,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首先需要教育部门的改革。改变教学大纲和具体的课程要求。在英语教学大纲中,适当的纳入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在开设英美文化、英美概况这些课程的同时,开设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学到如何用英语表达相关的中国文化了。

    教材的改编。任何知识的传授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同样需要教材的支撑。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许多文章都来自于英美原文,强调原汁原味。然而,这样的素材存在着它固有的缺陷。因为是英美原文,所以它所代表及传播的都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学生所接受的思维理念也是以西方为主的。如果不改变目前的教材现状,学生就无法在英语课堂上接触中国社会文化知识。所以,大学英语教材的改编势在必行。应适当的加入关于中国社会习俗、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或者在遇到关于西方文化内容的知识,可以利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对中国文化进行渗透。

    现代化设备的应用。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许多,不再单纯的依赖老师和课本。多媒体、网络、远程教育系统、自主学习平台等一系列现代教学设备的涌现,给学生塑造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而以上的平台也为大学生掌握中国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即使课本中涉及到中国文化的知识,教师也无法全面的讲解。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此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在课上给学生讲解一些片段,而把其余的部分传到网络课堂上,供学生课后再细细的品读、理解、吸收。比如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现代散文精选等,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都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多媒体教学应该被充分利用,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观看体现中国元素的视频。如《美丽中国行》这样的纪录片和《花木兰》此类的电影。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指导学生:这是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在看中国。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美丽山水、深邃悠远的人文文化也是值得他们学习及欣赏的。

    教师本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要想给别人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中国人一直用这样的理念来要求教师。我们一直在谈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那么前提是教师本身拥有极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多是80、90后、年轻的一代,他们的成长历程本是忽视中国文化的,因此不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慧君.关于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23-127.

    [2]岳小冰.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利用母语文化正迁移[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140-141.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文化商洛生存读本

    商山,洛水,一幅多么美妙壮丽的陕南画卷!商洛地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秦岭腹地,物产南北并蓄,风俗秦楚交融,文化积淀丰厚。两千年前,与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