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关怀视角下上海金山随迁家庭研究
张月亭 邹敏 葛倩
摘要:在减负热潮和人口流动的宏观背景下,家庭关怀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调研组以上海市金山区随迁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述评回顾理论、探究现状,并结合问卷数据与访谈信息,发现家长在陪伴时间、陪伴方式、沟通方式上存有问题;最后通过归因分析,针对内外控因素中的可控因子,提出多元治理的行动策略,望家庭关怀更加有效。
关键词:来金家庭 家庭关怀 有效关怀 多元治理
中图分类号:G40-059.1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提出
1.1研究背景
1.1.1减负热点与家庭关怀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于2017年9月正式生效,上海、北京等地的教培业相继出现较大规模整治,先后出台了针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减负”成为今后几年教育问题的总基调,整顿教育培训市场将在2018年扩展到更多城市。这要求学校教育同家长配合,以减轻学生压力。随着十九大与两会的召开,“减负”再次成为了热议词,但在各大网站的民间调查中,部分家长与教师表示“减负”之后压力更大。例如,“三点半现象”使普通家庭承担了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高昂的课外辅导班学费等压力。为将“减负”落到实处,家庭关怀至关重要。
1.1.2人口流动与来金家庭
金山区作为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集工业、旅游、生态等特色于一身,发展转型迅速。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吸引了大量外省市人员。据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人口管理办公室发至金山区统计局的资料显示:金山目前实有人口数857861人,金山区来沪人员(即来金人员)324913人,占比较大且呈增长趋势。其中,一部分外省市人员选择将子女留守于家乡,而另一些则选择带子女一同来金。于是,金山区在大量外省市成年人口流入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来金青少年的人口流动。该典型的人口流动现象,引起了本调研组对来金青少年融入新环境状况以及相关教育状况等问题的关注。
来金青少年的典型特点是随家庭成员搬离原住地,存在一段过渡融入期。在这一阶段,家庭和学校是陪伴与教育其融入金山生活的主要踏板,其中,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背景,地位至关重要。
1.2提出问题
调研发现,金山外来青少年家庭的经济收入普遍处于不富裕水平,多数受访家长们也表示负担不起课外辅导费用。孩子们课后及周末一般在家中度过。从时间上看,来金青少年的家庭关怀在其生活中占较大比例,深刻影响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以及“减负”政策的实施效果。来金家庭中的子女随迁而来,具有其特殊性。来金家庭在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中却忽视了对家庭关环教育的重视,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影响来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一客观条件的冲突使来金家庭关环的有效性逐渐受到质疑。因此来金工作的家长对其子女的关怀是否有效,值得深刻探讨。
2文献述评
2.1随迁家庭与来金青少年
随迁子女的交际行为以“同质性”交往为主,教师评价等存在差别化现象。在相关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如在上海市职业学校非户籍子女融合情况的调查,强调社区的人性化管理、关注外地生的家庭与学习情况、弱化户籍意识、完善融入通道。同时,调查显示随迁子女在所处学校和社区中处于边缘地位,尤其需要得到流入地同伴的关怀和教师关怀,而家庭关怀状况对子女的心理、行为、性格、品德等方面有更深刻的影响。
2.2诺丁斯有效关怀理论
美国学者内尔-诺丁斯于1992年提出关怀教育理论,其重点在于突出责任感与期望。认为关怀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者接触,即关怀这一行为的主体必须有两个: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因此,关怀关系只有构成如下条件才能成立:A关怀B;B承认A关怀B。诺丁斯指出人与人的相处,仅有平等对待是不充分的,关怀更为重要。关怀就是把人的独立性置于优先地位,承认情感是关怀基本动力。在研究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时,发现具有关怀理念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是认同、对话和合作实践,而且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家庭中的理性关怀、鼓励孩子回应等手法是對孩子进行教育的基础。旧关怀伦理体系主张榜样、对话、实践、肯定的方法,进行平等性对话。
2.3我国家庭关怀现状与展望
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方式以灌输和强制为主,忽视社会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往往并不能产生诺丁斯所指出的关怀关系。因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因循守旧等,不了解子女真正的需求,使子女并不能够认同其父母的关怀,从而不能够达到家长关怀的有效性。而关怀立场的错误、方法失当、感觉钝化会导致关怀无效,襄阳市的调查结果分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偏少;关爱成为父母单向性付出;父母对家庭教育随孩子知识程度的提高而困惑。
以本质来衡量有效关怀,那么有效关怀的首要要求便是形成双向互动;如果以过程来衡量有效关怀,关怀视便为一种关系的发生;如果以结果来衡量有效关怀,那么标准便是“快乐健康的孩子、体贴合作的行为、开朗的性格、愿与别人分享的心灵、探讨存在问题的兴趣,以及建立和维系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系型关怀的实现路径有以下几种。第一,尊重和认可孩子明示出的需要,向孩子传达出一种安全与关怀信息;第二,与孩子平等对话并慎重对待推断出的出的需要,给予孩子回应,以上都依赖于“对话与沟通”。因此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方式:第一,沟通应当是双向的,家长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当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第二,沟通方式是多样的,除了语言沟通之外,研究发现,孩子在表达情感是更倾向于用身体语言;第三,沟通内容要有针对性,泛泛而谈容易给孩子产生心理压力;第四,沟通要民主化,减少命令性语言的使用;第五,沟通时机要合适,避免在孩子情绪不佳等情况下进行;沟通中要充满信任,以形成沟通的良性循环。
3研究框架
3.1研究思路
在十九大以及两会召开后,本调研组聚焦流动人口与家庭关怀问题的热点,梳理相关文献并针对有效关怀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为探究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性铺垫。同时,本调研组以上海市金山区随迁青少年展开调查,通过对不同主体的问卷、访谈,以及金山区开展的相关活动等的整理,发现并分析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的现状与原因,并对现状进行解释、提出相应行动策略,帮助青少年融入金山本土生活。
3.2研究方法
在调研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第一,问卷匹配:通过青少年与家长的匹配性,将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进行匹配。例如,学生A所拿到的一套问卷既包括学生问卷,也包括家长问卷。回收到的问卷可以进行个案对比,从同一家庭的不同对象了解其家庭关怀教育状况。第二,根据子女与家长的情况分为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子女和家长作为家庭关怀教育的主体,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深入了解。
3.3调研过程
首先,通过金山区相关行政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了解来金人员相关概况及团委开展的相关活动,如满天星系列活动、心灵花园系列活动、阳光驿站系列活动、12355活动等。
其次,结合金山各学校本市户籍与非本市户籍的随迁子女人数,团队选择了处于来金人员较多的街镇,从中挑选了来金青少年比例较大的兴塔中学、新农中学、山阳中学、金卫中学进行问卷发放和访谈。以上学校常年接收各省市随迁子女,该校教师对该方面的教育、家庭关怀情况等经验较为丰富,益于寻找较为典型的随迁子女家庭关怀的代表。
本调研组于2017年7月至10月对上海金山区兴塔中学、新农中学、山阳中学和金卫中学的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对2400份问卷的发放,其中回收1575份完整问卷(家长716份,学生859份);39份有效访谈材料(家长20份,学生19份)。录入SPSS20.0软件后,有效数量为(家长667份,学生743份),选用本组选取其中比较性较强的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有效样本数据的基础上,着重了解金山区家庭关怀的现状、困境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客观理性分析。
4研究数据
根据内尔·诺丁斯的理论,关怀的有效性则定义为“A关怀B,同时B关怀A”的互动关系。
综合分析问卷得出,有58.47%的家庭在金山的居住时间长达10年以上,对金山地区的环境已有较大的适应性。其中,绝大多数来金家长的月收入在3000-10000元之间,表明家长多从事一般劳动性工作。在学历方面,受教育水平以初高中为主。来金家庭的具体状况,详见表1。
纵观问卷的整体情况,可以发现这些来金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通过与其子女的问卷对比,发现双方在陪伴方式等问题的主观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诺丁斯的有效关怀理论出发,家长对子女的关怀需要得到子女的承认。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子女和家长的认知存有明显偏差。
为了研究来金家庭关怀是否有效,对调查中的667对来金家长及其子女的问卷进行深度分析。结合访谈,发现仍存在父母实际陪伴时间不足、子女期望的陪伴方式未有效回应、交流沟通方式有待改善等问题。来金家庭关怀有效性较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
4.1实际陪伴时间严重不足
调查发现,85.15%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5小时及以下,甚至某些家长表示,由于每天忙于工作,陪伴子女的时间几乎为0。本组将家长问卷中实际陪伴时间与子女问卷中期望陪伴时间的数据抽离出来,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的均值检验,因为F统计量的SIG值0.089>0.05,不能否认方差相等的假设,所以参考方差相等时的t检验结果。但t检验的双侧SIG值几乎为0,因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家长实际陪伴孩子的时间明显小于子女希望得到的陪伴时间。
4.2陪伴方式未能有效回应
将陪伴方式划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外出游玩、走亲访友、居家休息和督促学业。如图1显示,子女实际得到的陪伴方式在走亲访友、居家休息和督促学业上高出期望值,但外出游玩的需要却明显未能满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求知欲,他们期望能和家长一同外出游玩,了解城市的人情风貌,更好地适应生活周邊的环境。
子女不仅仅需要形式上的陪伴,更需要家长关注他们的内心想法。家长未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是造成家庭关怀有效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4.3交流沟通方式有待改善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若您与孩子产生交流障碍,您会采取何种类型的解决方法?”此类问题的回答高度集中于平等沟通型、情绪疏导型、心理关怀型。这表明,家长在与子女产生沟通冲突时,大多采取相对包容的沟通类型,而非将自身置于权威或命令的地位。
虽然多数子女与家长交流较为和谐,但指责埋怨与强迫规范型交流方式仍占被调查对象的35.98%,具有相当的比例。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以及调研过程中遇到的案例,仍有部分随迁家庭存在关怀无效问题。如青少年对家长的陪伴方式不认可、不满意,他们认为家长采取的沟通方式过于严厉粗暴,难以和父母交流等。但他们的父母并未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者不知如何改进、如何提供更加有效的家庭关怀与教育方式。家长交流类型,见图2。
5归因分析:
以上研究数据表明,目前随迁家庭正面临关怀教育难题,想要改善现状,则需要对其进行归因分析,从难点的产生条件上寻找解决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确定了成就情境中主要影响成败的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和可控性。归因(causal attribution),即寻求产生结果的原因。
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与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韦纳认为,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自身内控的因素或外界外控的因素;第二,持续的稳定因素或偶然的不稳定因素;第三,是否可以凭借自身意志对因素进行控制。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三维度综合关系,如表2所示。
此外,关怀关系的构建需要双方的互动,其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是关怀关系的施与者。故本研究主要从家庭关怀的施与方——家长与社会层面进行探讨。以下将根据韦纳归因理论的逻辑进行综合分析。
5.1双方时间重合度低:内控+稳定+不可控
根据访谈内容分析,我们得出家长没有充分时间陪伴子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休假时间和孩子休息时间的重合度低。
第一,从一方面而言,来金家长大多从事的工作偏劳动型,且其休假时间根据班次轮休或是根据各阶段公司情况进行加班或休假时间调整,导致他们的休假时间少且不稳定,缺少固定的时间点去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学生的休息时间根据课程安排,基本固定于双休日、法定假期和寒暑假休息,而平时放学后,又要忙于学业,所以导致双方空闲时间交集较少,只有法定假期的一两天与平时能抽出空闲的一两天或几个小时。例如,在访谈过程中有家长表示,因为工作原因,一直在做生意,抽不出时间,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第二,家长的学历限制导致对孩子关怀的疏忽,缺少家庭关怀教育这一理念;或者像访谈中我们发现的另一种情况: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受限,无法帮助到孩子,所以更愿意花时间给孩子报辅导班。
可见,该难题的原因来源主要来自于家长本身,且难以进行现状的改变,稳定且不可控。综合问卷与访谈信息,此项为家长子女之间交流的普遍现象。
5.2教育压力致使陪伴方式偏离需求:外控+稳定+不可控,内控+不稳定+可控
第一方面,当前的社会政策、考试制度乃至“减负令”对随迁家庭有一定程度的施压,归因项为外控+稳定+不可控的。对于上海市异地高考政策,大部分外地人口都未达到该政策的积分要求。迫于社会的压力,家长更多的关注于学生的学习层面,而牺牲了对子女在生活上的关怀。以访谈调查情况来看,有14组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于学习和升学政策,而其他访谈对象同样也较高程度的关注学习,当地的升学政策确实使家长关注点偏重学习,削弱了对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关注。
第二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家庭关怀教育方法不明确,归因项为内控+不稳定+可控的。由于来金家长的学历限制,受教育程度较低,家长自身对家庭关怀教育的方法没有系统的了解,也没有经受过类似的培训,因此,在对孩子的家庭关怀教育问题上表现出力不从心。例如,某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从事的是搬运工作和汽车零件工作,在家庭关怀教育方面,他们并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经常拿别的同学与她来作比较,打击其自信心。
综上,陪伴方式偏离需求的难点产生条件较为复杂,一方面受到外控原因社会制度的不可控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家长教育观念的内控因素可控影响。故解决该项难题,社会应优化相关制度,更重要的是家庭应着力于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
5.3家长的定势思维产生关怀误差:内控+不稳定+可控,外控+不稳定+可控
通过家长与子女访谈的对比分析,将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孩子本身的想法进行比较。这一因素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内控+不稳定+可控。可进行以下梳理:第一,对孩子兴趣的了解。家长往往不了解孩子的兴趣,访谈案例中有的家长以为孩子不喜欢绘画,没有让孩子上兴趣班;但实际上孩子非常喜欢并想去学习绘画。可见部分家庭交流沟通不足,以及雙方的沟通效果有待加强。第二,对孩子需求的给予。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某些孩子的实际需求是A,但其家长却认为B才是孩子的真正需求。问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家长往往出于定势思维,认为B比A重要,忽略子女内心的真实需要。第三,家长对孩子梦想的支持度低,也表现出沟通的低效问题。
然而,金山相关社区对于这些关怀较不顺利的家庭,并没有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归因项是外控+不稳定+可控的。现有的亲子活动更多的是为了加强孩子与父母的共处。而部分关怀能力较弱的家长,他们无法获取渠道有效学习如何教育子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有效的关怀方式等。
通过对内外部可控因素的改善,能够消解以上随迁家庭关怀难题的产生条件。
6行动策略
调查显示,有67.86%的家长认为,家庭关怀比学校、社区关怀更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优质的家庭关怀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家长作为关怀关系的施与方,应当从自身开始进行反思。但随迁子女的关怀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家庭问题,而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现代治理理论与实践表明,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是解决现代化问题的有效路径。随迁子女家庭关怀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系统,需要学校、社区、社会等多个主体参与,共同建构有效关怀关系。
6.1家长持续关怀,促进交流和沟通
诺丁斯设置了一系列的评测指标来衡量关怀者的关怀是否有效,包括快乐健康的孩子,体贴合作的行为、开朗的个性、愿与别人分享的心灵,探讨存在问题的兴趣,以及建立和维系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家长可以观察自己的子女是否具有这些特征,以此来判断自身对子女的关怀是否有效。
为了实现有效关怀,有赖于亲子之间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家长做出积极的行为引导。父母和子女沟通越多,子女越易主动向家长倾诉。所以家长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尽量与孩子的空闲时段匹配,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长。其次,要时刻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呵护,及时发现孩子的实际需求。第三,经常与子女沟通,并鼓励孩子和自己交流,无论子女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和孩子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较短,不能给予子女足够的关爱,对子女的内心期望和真正需求未能有效回应。
6.2学校开展针对性活动,指导家长如何教育
在教育学领域内,布贝尔的“我
你”关系对关怀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一种包容性的人际关系,即“体验对方”,以建立平等的关系,而非其中一方处于权威或命令的地位。由此可见,家长的主观判断与子女的反馈存在矛盾,这与布贝尔“我——你”关系中所强调的“体验对方”相悖,在家长“先入式”观念影响下,主导倾向妨碍了双方真正意义上平等关系的建立。
调研组在梳理金山区开展的相关活动时发现,这些活动的焦点集中于青少年群体本身,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个人情绪管理与情绪疏导,相对来说,忽视了家庭关怀中家长群体这一视角。这导致“我——你”这一体验对方的关系分离。因而,需要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关怀方式是否真的是子女所需要的、是子女所承认的。
对此,在现有的针对来金青少年的相关活动之外,增加一些针对家长的活动。以学校为主体,通过子女视角,对不被认可的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再对相应的家长进行指导,如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相关讲座和设立亲子教育的辅导培训中心,以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关怀理念和方法,从而突破家庭关怀的施与方
家长这一关,在关系层面上建立双向平等包容的亲子关系。
6.3社区丰富亲子文化活动
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化。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层单位,在解决家庭关怀问题时,也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家庭参加一些节日的联欢活动。利用节日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既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又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在活动中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活动中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互相协助,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
除此之外,社区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相关教育活动。来到金山的家长群体,大多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行业,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社区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各样的交流会等。如请当警察的家长来分享他破案的故事,告诉孩子如何提高防盗防骗的意识;请当医生的家长来给孩子们讲解急救的技能,在生活中怎样锻炼身体保持健康……通过参加此类活动,孩子们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也会对父母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子女会更加懂得父母的辛劳,这有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
6.4政府推动随迁家庭建设
地方政府面临人口流动的现象,无法对其随迁政策、户籍政策等进行频繁与大范围的变动,但是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与资金支持,号召地方支持随迁家庭的建设,将地方随迁家庭建设的成效纳入地区建设的指标。如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扶持社区教育,改善随迁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加强并关注来金青少年的家庭问题,使青少年获得实时的咨询与帮助。
在家庭关怀重要性逐渐凸显的今天,针对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的研究,是充分了解金山区外来青少年生活状态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获取两大主体——子女和家长的相关信息。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策略建议,为金山区开展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教育的活动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来金青少年更好地融入金山生活。
摘要:在减负热潮和人口流动的宏观背景下,家庭关怀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调研组以上海市金山区随迁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述评回顾理论、探究现状,并结合问卷数据与访谈信息,发现家长在陪伴时间、陪伴方式、沟通方式上存有问题;最后通过归因分析,针对内外控因素中的可控因子,提出多元治理的行动策略,望家庭关怀更加有效。
关键词:来金家庭 家庭关怀 有效关怀 多元治理
中图分类号:G40-059.1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提出
1.1研究背景
1.1.1减负热点与家庭关怀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于2017年9月正式生效,上海、北京等地的教培业相继出现较大规模整治,先后出台了针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减负”成为今后几年教育问题的总基调,整顿教育培训市场将在2018年扩展到更多城市。这要求学校教育同家长配合,以减轻学生压力。随着十九大与两会的召开,“减负”再次成为了热议词,但在各大网站的民间调查中,部分家长与教师表示“减负”之后压力更大。例如,“三点半现象”使普通家庭承担了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高昂的课外辅导班学费等压力。为将“减负”落到实处,家庭关怀至关重要。
1.1.2人口流动与来金家庭
金山区作为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集工业、旅游、生态等特色于一身,发展转型迅速。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吸引了大量外省市人员。据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人口管理办公室发至金山区统计局的资料显示:金山目前实有人口数857861人,金山区来沪人员(即来金人员)324913人,占比较大且呈增长趋势。其中,一部分外省市人员选择将子女留守于家乡,而另一些则选择带子女一同来金。于是,金山区在大量外省市成年人口流入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来金青少年的人口流动。该典型的人口流动现象,引起了本调研组对来金青少年融入新环境状况以及相关教育状况等问题的关注。
来金青少年的典型特点是随家庭成员搬离原住地,存在一段过渡融入期。在这一阶段,家庭和学校是陪伴与教育其融入金山生活的主要踏板,其中,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背景,地位至关重要。
1.2提出问题
调研发现,金山外来青少年家庭的经济收入普遍处于不富裕水平,多数受访家长们也表示负担不起课外辅导费用。孩子们课后及周末一般在家中度过。从时间上看,来金青少年的家庭关怀在其生活中占较大比例,深刻影响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以及“减负”政策的实施效果。来金家庭中的子女随迁而来,具有其特殊性。来金家庭在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中却忽视了对家庭关环教育的重视,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影响来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一客观条件的冲突使来金家庭关环的有效性逐渐受到质疑。因此来金工作的家长对其子女的关怀是否有效,值得深刻探讨。
2文献述评
2.1随迁家庭与来金青少年
随迁子女的交际行为以“同质性”交往为主,教师评价等存在差别化现象。在相关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如在上海市职业学校非户籍子女融合情况的调查,强调社区的人性化管理、关注外地生的家庭与学习情况、弱化户籍意识、完善融入通道。同时,调查显示随迁子女在所处学校和社区中处于边缘地位,尤其需要得到流入地同伴的关怀和教师关怀,而家庭关怀状况对子女的心理、行为、性格、品德等方面有更深刻的影响。
2.2诺丁斯有效关怀理论
美国学者内尔-诺丁斯于1992年提出关怀教育理论,其重点在于突出责任感与期望。认为关怀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者接触,即关怀这一行为的主体必须有两个: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因此,关怀关系只有构成如下条件才能成立:A关怀B;B承认A关怀B。诺丁斯指出人与人的相处,仅有平等对待是不充分的,关怀更为重要。关怀就是把人的独立性置于优先地位,承认情感是关怀基本动力。在研究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时,发现具有关怀理念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是认同、对话和合作实践,而且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家庭中的理性关怀、鼓励孩子回应等手法是對孩子进行教育的基础。旧关怀伦理体系主张榜样、对话、实践、肯定的方法,进行平等性对话。
2.3我国家庭关怀现状与展望
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方式以灌输和强制为主,忽视社会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往往并不能产生诺丁斯所指出的关怀关系。因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因循守旧等,不了解子女真正的需求,使子女并不能够认同其父母的关怀,从而不能够达到家长关怀的有效性。而关怀立场的错误、方法失当、感觉钝化会导致关怀无效,襄阳市的调查结果分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偏少;关爱成为父母单向性付出;父母对家庭教育随孩子知识程度的提高而困惑。
以本质来衡量有效关怀,那么有效关怀的首要要求便是形成双向互动;如果以过程来衡量有效关怀,关怀视便为一种关系的发生;如果以结果来衡量有效关怀,那么标准便是“快乐健康的孩子、体贴合作的行为、开朗的性格、愿与别人分享的心灵、探讨存在问题的兴趣,以及建立和维系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系型关怀的实现路径有以下几种。第一,尊重和认可孩子明示出的需要,向孩子传达出一种安全与关怀信息;第二,与孩子平等对话并慎重对待推断出的出的需要,给予孩子回应,以上都依赖于“对话与沟通”。因此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方式:第一,沟通应当是双向的,家长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当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第二,沟通方式是多样的,除了语言沟通之外,研究发现,孩子在表达情感是更倾向于用身体语言;第三,沟通内容要有针对性,泛泛而谈容易给孩子产生心理压力;第四,沟通要民主化,减少命令性语言的使用;第五,沟通时机要合适,避免在孩子情绪不佳等情况下进行;沟通中要充满信任,以形成沟通的良性循环。
3研究框架
3.1研究思路
在十九大以及两会召开后,本调研组聚焦流动人口与家庭关怀问题的热点,梳理相关文献并针对有效关怀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为探究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性铺垫。同时,本调研组以上海市金山区随迁青少年展开调查,通过对不同主体的问卷、访谈,以及金山区开展的相关活动等的整理,发现并分析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的现状与原因,并对现状进行解释、提出相应行动策略,帮助青少年融入金山本土生活。
3.2研究方法
在调研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第一,问卷匹配:通过青少年与家长的匹配性,将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进行匹配。例如,学生A所拿到的一套问卷既包括学生问卷,也包括家长问卷。回收到的问卷可以进行个案对比,从同一家庭的不同对象了解其家庭关怀教育状况。第二,根据子女与家长的情况分为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子女和家长作为家庭关怀教育的主体,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深入了解。
3.3调研过程
首先,通过金山区相关行政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了解来金人员相关概况及团委开展的相关活动,如满天星系列活动、心灵花园系列活动、阳光驿站系列活动、12355活动等。
其次,结合金山各学校本市户籍与非本市户籍的随迁子女人数,团队选择了处于来金人员较多的街镇,从中挑选了来金青少年比例较大的兴塔中学、新农中学、山阳中学、金卫中学进行问卷发放和访谈。以上学校常年接收各省市随迁子女,该校教师对该方面的教育、家庭关怀情况等经验较为丰富,益于寻找较为典型的随迁子女家庭关怀的代表。
本调研组于2017年7月至10月对上海金山区兴塔中学、新农中学、山阳中学和金卫中学的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对2400份问卷的发放,其中回收1575份完整问卷(家长716份,学生859份);39份有效访谈材料(家长20份,学生19份)。录入SPSS20.0软件后,有效数量为(家长667份,学生743份),选用本组选取其中比较性较强的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有效样本数据的基础上,着重了解金山区家庭关怀的现状、困境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客观理性分析。
4研究数据
根据内尔·诺丁斯的理论,关怀的有效性则定义为“A关怀B,同时B关怀A”的互动关系。
综合分析问卷得出,有58.47%的家庭在金山的居住时间长达10年以上,对金山地区的环境已有较大的适应性。其中,绝大多数来金家长的月收入在3000-10000元之间,表明家长多从事一般劳动性工作。在学历方面,受教育水平以初高中为主。来金家庭的具体状况,详见表1。
纵观问卷的整体情况,可以发现这些来金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通过与其子女的问卷对比,发现双方在陪伴方式等问题的主观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诺丁斯的有效关怀理论出发,家长对子女的关怀需要得到子女的承认。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子女和家长的认知存有明显偏差。
为了研究来金家庭关怀是否有效,对调查中的667对来金家长及其子女的问卷进行深度分析。结合访谈,发现仍存在父母实际陪伴时间不足、子女期望的陪伴方式未有效回应、交流沟通方式有待改善等问题。来金家庭关怀有效性较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
4.1实际陪伴时间严重不足
调查发现,85.15%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5小时及以下,甚至某些家长表示,由于每天忙于工作,陪伴子女的时间几乎为0。本组将家长问卷中实际陪伴时间与子女问卷中期望陪伴时间的数据抽离出来,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的均值检验,因为F统计量的SIG值0.089>0.05,不能否认方差相等的假设,所以参考方差相等时的t检验结果。但t检验的双侧SIG值几乎为0,因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家长实际陪伴孩子的时间明显小于子女希望得到的陪伴时间。
4.2陪伴方式未能有效回应
将陪伴方式划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外出游玩、走亲访友、居家休息和督促学业。如图1显示,子女实际得到的陪伴方式在走亲访友、居家休息和督促学业上高出期望值,但外出游玩的需要却明显未能满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求知欲,他们期望能和家长一同外出游玩,了解城市的人情风貌,更好地适应生活周邊的环境。
子女不仅仅需要形式上的陪伴,更需要家长关注他们的内心想法。家长未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是造成家庭关怀有效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4.3交流沟通方式有待改善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若您与孩子产生交流障碍,您会采取何种类型的解决方法?”此类问题的回答高度集中于平等沟通型、情绪疏导型、心理关怀型。这表明,家长在与子女产生沟通冲突时,大多采取相对包容的沟通类型,而非将自身置于权威或命令的地位。
虽然多数子女与家长交流较为和谐,但指责埋怨与强迫规范型交流方式仍占被调查对象的35.98%,具有相当的比例。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以及调研过程中遇到的案例,仍有部分随迁家庭存在关怀无效问题。如青少年对家长的陪伴方式不认可、不满意,他们认为家长采取的沟通方式过于严厉粗暴,难以和父母交流等。但他们的父母并未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者不知如何改进、如何提供更加有效的家庭关怀与教育方式。家长交流类型,见图2。
5归因分析:
以上研究数据表明,目前随迁家庭正面临关怀教育难题,想要改善现状,则需要对其进行归因分析,从难点的产生条件上寻找解决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确定了成就情境中主要影响成败的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和可控性。归因(causal attribution),即寻求产生结果的原因。
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与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韦纳认为,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自身内控的因素或外界外控的因素;第二,持续的稳定因素或偶然的不稳定因素;第三,是否可以凭借自身意志对因素进行控制。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三维度综合关系,如表2所示。
此外,关怀关系的构建需要双方的互动,其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是关怀关系的施与者。故本研究主要从家庭关怀的施与方——家长与社会层面进行探讨。以下将根据韦纳归因理论的逻辑进行综合分析。
5.1双方时间重合度低:内控+稳定+不可控
根据访谈内容分析,我们得出家长没有充分时间陪伴子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休假时间和孩子休息时间的重合度低。
第一,从一方面而言,来金家长大多从事的工作偏劳动型,且其休假时间根据班次轮休或是根据各阶段公司情况进行加班或休假时间调整,导致他们的休假时间少且不稳定,缺少固定的时间点去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学生的休息时间根据课程安排,基本固定于双休日、法定假期和寒暑假休息,而平时放学后,又要忙于学业,所以导致双方空闲时间交集较少,只有法定假期的一两天与平时能抽出空闲的一两天或几个小时。例如,在访谈过程中有家长表示,因为工作原因,一直在做生意,抽不出时间,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第二,家长的学历限制导致对孩子关怀的疏忽,缺少家庭关怀教育这一理念;或者像访谈中我们发现的另一种情况: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受限,无法帮助到孩子,所以更愿意花时间给孩子报辅导班。
可见,该难题的原因来源主要来自于家长本身,且难以进行现状的改变,稳定且不可控。综合问卷与访谈信息,此项为家长子女之间交流的普遍现象。
5.2教育压力致使陪伴方式偏离需求:外控+稳定+不可控,内控+不稳定+可控
第一方面,当前的社会政策、考试制度乃至“减负令”对随迁家庭有一定程度的施压,归因项为外控+稳定+不可控的。对于上海市异地高考政策,大部分外地人口都未达到该政策的积分要求。迫于社会的压力,家长更多的关注于学生的学习层面,而牺牲了对子女在生活上的关怀。以访谈调查情况来看,有14组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于学习和升学政策,而其他访谈对象同样也较高程度的关注学习,当地的升学政策确实使家长关注点偏重学习,削弱了对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关注。
第二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家庭关怀教育方法不明确,归因项为内控+不稳定+可控的。由于来金家长的学历限制,受教育程度较低,家长自身对家庭关怀教育的方法没有系统的了解,也没有经受过类似的培训,因此,在对孩子的家庭关怀教育问题上表现出力不从心。例如,某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从事的是搬运工作和汽车零件工作,在家庭关怀教育方面,他们并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经常拿别的同学与她来作比较,打击其自信心。
综上,陪伴方式偏离需求的难点产生条件较为复杂,一方面受到外控原因社会制度的不可控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家长教育观念的内控因素可控影响。故解决该项难题,社会应优化相关制度,更重要的是家庭应着力于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
5.3家长的定势思维产生关怀误差:内控+不稳定+可控,外控+不稳定+可控
通过家长与子女访谈的对比分析,将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孩子本身的想法进行比较。这一因素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内控+不稳定+可控。可进行以下梳理:第一,对孩子兴趣的了解。家长往往不了解孩子的兴趣,访谈案例中有的家长以为孩子不喜欢绘画,没有让孩子上兴趣班;但实际上孩子非常喜欢并想去学习绘画。可见部分家庭交流沟通不足,以及雙方的沟通效果有待加强。第二,对孩子需求的给予。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某些孩子的实际需求是A,但其家长却认为B才是孩子的真正需求。问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家长往往出于定势思维,认为B比A重要,忽略子女内心的真实需要。第三,家长对孩子梦想的支持度低,也表现出沟通的低效问题。
然而,金山相关社区对于这些关怀较不顺利的家庭,并没有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归因项是外控+不稳定+可控的。现有的亲子活动更多的是为了加强孩子与父母的共处。而部分关怀能力较弱的家长,他们无法获取渠道有效学习如何教育子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有效的关怀方式等。
通过对内外部可控因素的改善,能够消解以上随迁家庭关怀难题的产生条件。
6行动策略
调查显示,有67.86%的家长认为,家庭关怀比学校、社区关怀更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优质的家庭关怀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家长作为关怀关系的施与方,应当从自身开始进行反思。但随迁子女的关怀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家庭问题,而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现代治理理论与实践表明,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是解决现代化问题的有效路径。随迁子女家庭关怀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系统,需要学校、社区、社会等多个主体参与,共同建构有效关怀关系。
6.1家长持续关怀,促进交流和沟通
诺丁斯设置了一系列的评测指标来衡量关怀者的关怀是否有效,包括快乐健康的孩子,体贴合作的行为、开朗的个性、愿与别人分享的心灵,探讨存在问题的兴趣,以及建立和维系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家长可以观察自己的子女是否具有这些特征,以此来判断自身对子女的关怀是否有效。
为了实现有效关怀,有赖于亲子之间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家长做出积极的行为引导。父母和子女沟通越多,子女越易主动向家长倾诉。所以家长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尽量与孩子的空闲时段匹配,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长。其次,要时刻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呵护,及时发现孩子的实际需求。第三,经常与子女沟通,并鼓励孩子和自己交流,无论子女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和孩子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较短,不能给予子女足够的关爱,对子女的内心期望和真正需求未能有效回应。
6.2学校开展针对性活动,指导家长如何教育
在教育学领域内,布贝尔的“我
你”关系对关怀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一种包容性的人际关系,即“体验对方”,以建立平等的关系,而非其中一方处于权威或命令的地位。由此可见,家长的主观判断与子女的反馈存在矛盾,这与布贝尔“我——你”关系中所强调的“体验对方”相悖,在家长“先入式”观念影响下,主导倾向妨碍了双方真正意义上平等关系的建立。
调研组在梳理金山区开展的相关活动时发现,这些活动的焦点集中于青少年群体本身,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个人情绪管理与情绪疏导,相对来说,忽视了家庭关怀中家长群体这一视角。这导致“我——你”这一体验对方的关系分离。因而,需要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关怀方式是否真的是子女所需要的、是子女所承认的。
对此,在现有的针对来金青少年的相关活动之外,增加一些针对家长的活动。以学校为主体,通过子女视角,对不被认可的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再对相应的家长进行指导,如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相关讲座和设立亲子教育的辅导培训中心,以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关怀理念和方法,从而突破家庭关怀的施与方
家长这一关,在关系层面上建立双向平等包容的亲子关系。
6.3社区丰富亲子文化活动
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化。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层单位,在解决家庭关怀问题时,也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家庭参加一些节日的联欢活动。利用节日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既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又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在活动中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活动中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互相协助,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
除此之外,社区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相关教育活动。来到金山的家长群体,大多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行业,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社区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各样的交流会等。如请当警察的家长来分享他破案的故事,告诉孩子如何提高防盗防骗的意识;请当医生的家长来给孩子们讲解急救的技能,在生活中怎样锻炼身体保持健康……通过参加此类活动,孩子们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也会对父母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子女会更加懂得父母的辛劳,这有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
6.4政府推动随迁家庭建设
地方政府面临人口流动的现象,无法对其随迁政策、户籍政策等进行频繁与大范围的变动,但是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与资金支持,号召地方支持随迁家庭的建设,将地方随迁家庭建设的成效纳入地区建设的指标。如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扶持社区教育,改善随迁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加强并关注来金青少年的家庭问题,使青少年获得实时的咨询与帮助。
在家庭关怀重要性逐渐凸显的今天,针对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的研究,是充分了解金山区外来青少年生活状态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获取两大主体——子女和家长的相关信息。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策略建议,为金山区开展来金青少年家庭关怀教育的活动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来金青少年更好地融入金山生活。